陈连昌
初中物理教学中后进生的形成有学生、教师、教材的原因,也有家庭、社会等的因素。现从师生教学的角度去分析一下后进生形成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一、教学忽略以学生的学习愿望为前提,使学生对物理难于建立情感
美国教育家罗恩哈伯徳认为:教育必须从使学生产生学习愿望着手,这是进行教育不可逾越的第一步。物理教学过程并非单纯的知识传授过程,而是情感交流和智力发展、技能培养的过程。只有通过热烈的情感交流,在积极的求知气氛中,使教与学双方产生情感共振、思维共鸣,才能取得教学的最佳效果。而现实的教学中,有些教师往往对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重视不够,不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学生不可能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对学习失去兴趣,导致学生丧失学习的信心,从而产生厌学、弃学的心理而成为后进生。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教学活动中良好的师生情感,是学生学习兴趣和愿望形成的心理基础,它能转化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动力,这就是“亲其师,信其道”的道理。而感情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师良好的示范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对事业的不懈追求和献身精神,高度的工作热忱和吃苦耐劳的品质,无时无刻不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
追求独立人格,取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是人的基本需要。初中学生正处于心理“断乳期”,尤其需要更多的尊重和信任。
(三)关心、理解学生
通过与学生的接触,在多方面关心、理解学生,这样就极易能够增进师生情谊,增加情感迁移。
(四)创设和谐、轻快的课堂氛围
教师讲课的声情并茂,语言的风趣幽默,恰当的悬念引入,奇趣的实验演示等,都能够创设一个富有浓厚情感色彩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励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师应设计一些典型生动的物理实验,充分展示问题或现象的奇异性,以加强悬念,创设生动的现实情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之产生持久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特别指出:“有许多聪明的、天赋很好的学生,只有当他们的手和手指尖接触到创造性劳动时,,他们对知识的兴趣才会觉醒起来”。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繁多的课业负担不断增加,沉重复杂的操作兴趣也增加。所以,教师应给他们提供大量的动手机会,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活动来认识规律,理解概念,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水平,产生较强烈的学习愿望。
二、超越学生的认知规律,是产生后进生的主要因素
(一)缺乏丰富的感性材料的依托,未形成理解抽象物理概念或规律的情景
初中生抽象思维能力较薄弱,直观形象思维仍占据着相当大的比例。为此,恰当地给学生提供较丰富的感性材料,以减缓知识的抽象坡度,使知识坡度与学生认知水平同步是很有必要的。
例如,“液体的压强”这一部分教材内容较抽象。学生对液体的内部压强和液柱很难想象,没有类似的生活经验依托。教材内容由具体到抽象的过渡也不是很丰富。所以,在教学时,可借助底部扎橡皮膜的薄玻璃管,盛有色水使其漂浮在水面上,启发学生从管内有色水对橡皮膜的压强,过渡到管内液体对取代橡皮膜的“小液片”的压强,再抽象出取代玻璃管和液体的“液柱”对“小液片”的压强,进而推导液体压强公式。这样,通过直观、形象的实物依托,逐步的抽象过渡,就极大地消除了学生理解的障碍。
(二)导入新课时铺垫旧知差
新知识教学前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选择恰当事或物进行必要的知识铺垫,有利于知识的迁移。但是,教师如果抓不住新知识的生长点和支撑点,不能从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熟知的事例去寻找联系,就会造成新、旧知识的脱节,会给新知识的有效接受造成很大的困难。
(三)教学节奏过快或教学要求过高
高质量的物理课,是高效率、高密度的。但有些教师误以为节奏快,则效率高。为此,他们为挤出大量的复习时间,一味地追求进度,欲速则不达,使学生的思维无法与教学内容的真正理解同步,学生主体作用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学习不求甚解,囫囵吞枣,思维受到压抑,久而久之,便丧失了学习物理的信心,后进生也随之产生。
同理,若忽视学生的认知水平,凭教师对物理知识的掌握程度,想当然地拔高教学要求,增大知识容量,使大部分学生无法当堂达标,结果只能是个别优等生的表演,大部分学生当观众而已。这样,时间不长,就会挫伤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在“摩擦力”教学中,部分教师置课标要求于不顾,补充“静摩擦力”的概念,结果就产生了倒摄抑制现象,从而干扰了学生对滑动摩擦力的理解,得不偿失。
(四)期望过高,产生“反皮格马利翁效应”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教师的殷切希望确能促使学生产生奇妙的“反皮格马利翁效应”。但教师、家庭、学校不切合学生实际的过高的期望,也易使学生感到心理负担沉重,害怕成绩不理想。一旦成绩不理想,就感到辜负了老师、家长的厚望,往往就索性来个“破罐破摔”而逐渐变为后进生,产生“反皮格马利翁效应”。
三、教学中缺乏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和恰当的教学方法
(一)忽视学生的能力培养
初中物理知识,既是今后进一步学习物理知识的基础,也是生产、生活的必备知识。现代的初中生,是今后世纪中的现代化建设者,这就对他们必须具备的知识和能力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传统的教学观,在面对严峻的升学考试形势时,部分教师为了所谓考试成绩的理想,就进行高难度、高密度的题海战术,并且是在课堂上讲实验,黑板上画实验,让学生在课后背实验等。这样就极大地禁锢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开发和培养,使学生缺乏了开拓钻研和创新的精神。这不仅有悖于课标要求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的要求,而且还会造成有的学生思维僵化,反应迟钝,因而沦为后进生。
(二)未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使学生产生自卑心理
有些教师不能平等地看待学生,反差强烈——偏爱优等生,歧视、冷落后进生,对后进生上课不提问,作业批改少,实验缺乏指导,对他们提出的问题也少有耐心系统回答。这样,使学生逐步丧失了学习物理的信心,缺乏了克服困难的勇气,从而使他们学习的乐趣也就自然而然地没有了。
教师的教学艺术在于尽可能地组织好教材,深入地了解学生,因材施教,力求让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之感、满足之感。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真诚相待,时刻注意去点燃学生心灵深处的希望之火。在学习上积极鼓励,生活上热情帮助,达到“以情激趣,以知促情,由情导知”的效果。
(三)未及时排除学生学习上的障碍
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只有正确地掌握了低台阶的知识与技能,才能比较容易地掌握高台阶上复杂的知识和技能。教学中,教师对信息处理不当,对学生已经存在的问题未能及时处理,未采取措施给予及时补救,就会导致“旧账未清,又欠新帐”。使知识的缺陷象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进而影响学生对知识的进一步接受,这是形成后进生的重要原因。
对基础知识薄弱,缺陷多的学生,首先要弄清其主要的薄弱点和缺漏点,然后有针对性地去查漏补缺。对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方法,有的可在课堂上布置个别作业,一步一步地补缺;有的可采取课外上辅导课的办法进行重点辅导;也可采用在学生中成立帮教小组,依靠集体的力量来补救;对个别后进生存在的实验技能缺陷,可采取开放实验室,进行个别质疑辅导。这样,不仅弥补了旧知识,也防止了在新知识的教学中,后进生的继续落后。
综合上述,从教学的角度来看,后进生的形成主要是教师在教学中的某些失误和方法的不当造成的。防止后进生产生或少产生是一个长期、复杂的工作。这就要求我们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注意每一个分化点的教学和各个教学环节,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小后进生面,使我们的教学质量真正得到全面、整体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