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文化产业的开发

2009-09-10 04:43吴占军
群文天地 2009年7期
关键词:文化产业农民农村

吴占军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文化建设事关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是我国文化工作的重要方面。当今代,文化和经济的关系越来越紧密,二者已逐渐地融合到一起。文化产业创造的经济价值备受人们的关注,在GDP中的比重逐步上升,在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已成为支柱产业,文化生产与消费成了经济增长新的支撑点。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发展农村文化就必须按照中央的要求,在大力发展文化事业的同时,积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产业,两个轮子一齐转,才能推动农村文化产业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一、加快农村文化产业开发的意义

1、发展文化产业是文化建设的必然趋势。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文化产业,是一个引人注目的新兴产业。在经济学家看来,当今世界最赚钱的产业有两类:一是高科技企业,一是文化产业。目前,世界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趋势已趋明显,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能够为经济发展和社会提供动力和智力支持,是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举措。

实现农村文化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因在于调动农民自身积极性,文化建设必须与农民发展经济、与农民脱贫致富结合起来。因此,发展农村文化产业关键在于培育文化市场。发展农村文化产业,只有与农民群众的生产经营活动紧密结合,农村文化建设才有生命力。通过发展文化产业可以将农村文化建设与农民致富的愿望紧密结合,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存环境,推动家庭经济乃至社会整体经济的有效发展,实现文化工作与经济的有机结合。实践证明,发展文化产业已逐步成为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并在活跃农村群众文化生活、服务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发展文化产业是实现文化经济价值的必由之路。文化从广义上讲,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的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人们创造和接受物质财富活动的能力。因此,文化就有一个生产(创造)和消费(接受)的全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作为产品,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与物质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具有相同的属性,不仅具备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特性,而且相辅相成。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文明古国,几千年来,农业、农村、农民一直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扮演着主要角色,农民群众在长期的劳动和斗争中,创造出了一座绚丽夺目的民族文化大宝库,这是我国同世界各国进行文化交流取之不竭的源泉,也是中华民族得以繁衍生息的源泉。在此,我们不仅要看到文化的历史价值和精神价值,更应看到文化的开发价值和经济价值,必须充分认识文化的经济价值,以经济的方式来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丰富自己的文化内涵,发展自己的文化产业,使自己的文化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3、发展文化产业是实现文化资源优化整合的必然选择。首先,发展文化产业有助于弥补农村文化经费的不足。其次,发展文化产业有助于农村现有文化设施的维护和利用。目前农村基本文化阵地建设最困难的不是如何建起来,而是如何确保文化设施的永续利用,将这些设施用于产业开发,无论是姓公还是姓私,都会使这些设施得到充分的保护和利用。再次,发展文化产业有助于培养出一些业余文化骨干,提高农村文化服务质量。最后,发展文化产业有助于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开发和利用。民族民间文化遗产是祖先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一方面,我们要投入必要的财力和物力加以抢救和保护;另一方面,我们还要把这些遗产作为产业进行开发和利用,使之具有商品性质和经济价值,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二、我省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

1、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还很低。我省农村文化产业处于刚刚起步阶段,与发达省份相比严重滞后,市场化、规模化、科技化程度低,文化产业发展格局还远未形成。在目前农村仍实行土地承包制条件下,村镇文化的组织化程度相当低,许多自然村连一个文化活动场地都没有,农民普遍存在看戏难、看电影难、看书难的问题。农民文化活动十分贫乏,一些村镇连看一场戏、一场电影的成本费用也无力承担。而同时,各方面对农民的文化生活、农村文化市场的培育关注和扶持不够。

2、农村文化产业缺乏必要的政策保障和引导。目前,我省农村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第一,文化产业发展的定位不明确。资产规模、营利大小影响着自办文化的规范发展。目前,大多数农村文化产业尚处在萌芽阶段,规模较小,即便是经营性的文化产业形式,其获得的经济利益也较少。第二,扶持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尤其是经济优惠政策制定较为滞后,一些吸引社会投资、赞助、捐赠的经济优惠政策和其他相关的扶持政策,如融资政策、市场准入政策、税费减免政策等仍未出台。第三,缺乏及时有效的引导和管理。我省农村文化市场的培育仍处于自生自灭阶段,缺乏统一规划,不少地区“小、散、乱、差”的现况十分严重,特别是一些经营性的民办文化,注重经济效益多于社会效益,如果对此缺乏组织和管理,很容易出现一些问题。在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初始阶段,文化部门应该给予对口的业务指导和扶持,引导其弘扬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在引导和管理方面,各地虽也做了一定工作,但仍未形成一定的业务指导和规范管理机制,有待进一步加强。

3、农村文化产业的文化品位不高,管理水平低下。我省农村文化产业经营单位大多属个体私营,资产少、规模小,在文化产业的经营思想、管理模式、营销策略等环节上,呈现出分散的、手工作坊式的特点,市场运作意识和管理经验不足,缺乏具有时代气息、高雅格调和健康内容的文化精品。高品位的观光农业和生态农业,因投资、经营、管理和增长的良性循环机制还没有形成,发展后劲不足,市场竞争力不强。在许多文化工作比较差的农村地区,一些腐朽、落后的文化在农村仍然很有市场,“打道场”、烧香拜佛、占卦算命、看风水等封建迷信活动仍非常盛行,聚众赌博、色情演出等违法乱纪事件还时有发生。

三、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及办法

1、更新思想观念,完善扶持政策。我们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发展农村文化产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要努力改善我省文化政策环境,构建有利于文化产业良性发展的运行机制和创新空间。营造一种鼓励支持创新,有利于吸纳和聚集人才,从事文化产业,进行文化生产服务的氛围。要抓紧研究制定文化产业投资政策,加快形成多元投入机制,探索以市场运作方式发展文化产业的新途径、新机制。充分运用金融、税收等经济杠杆,积极引导外资、民间资本参与文化产业建设。构筑良好的政策法制环境,依法加强对农村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的管理,加大执法力度,维护合法经营,以更多、更好、新颖、精致的主导文化产品占领市场,净化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环境。同时,要通过强化市场配置、实施带动战略、建立文化产业发展保障机制、拓宽文化产业发展基金的融资渠道、制定和落实优惠政策、设立文化产业发展基金等手段,积极有效地加强对农村文化产业的扶持,不断加快农村文化产业的开发,促进文化生产力的增强。

2、依拖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我省广大农村蕴涵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物质基础。我们一直提倡建设特色经济,什么是特色经济,文化经济就是特色经济。只有建设好文化产业,才算真正建设了特色经济,也才能够真正实现“文化强省”的目标。因此,我们一定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利用我们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发展我们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产业,使资源优势真正转变为产业优势,进而转变为经济优势,这对于推动我省农村就的发展,对于实现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开发农村民营文化产业,丰富文化产业发展渠道。民营文化产业顺应市场,机制灵活,筹资方式多样,在广大农村具有极高的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我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差别很大,发展农村文化产业必须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坚持国办、民办并举,充分调动农民自办文化的积极性。农民既是农村文化的受益者,也是农村文化建设的参与者。引导农民自办文化,开发农村民营文化产业,是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因此,要积极支持农民发展民间剧团、文化中心户、文化大院、社区文化之家、个体电影放映队、个人图书室等文化产业实体,建立健全公开、透明、非歧视的农村文化市场准入机制和公开、公正、自由竞争的文化产业生态环境,进一步放开农村市场准入的宽度,通过积极引导、民办公助、税收优惠、培训骨干、表彰奖励、加强管理等方式,促进农村民营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

4、培养农村文化产业人才,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培养引进人才,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文化人才队伍,是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环节。各级文化业务部门要加强对农村现有人才的教育和培训,通过举办培训班等形式,重点培养一批文化带头人,着力提高他们的政治和业务素质,使他们成为文化产业管理上的能手,发展文化产业方面的行家,使之发挥农村文化生力军的作用。要统筹城乡文化人才开发,重视城市优秀文化人才下乡,积极引导城市文化人才向农村有序转移。在推动文化投资主体市场化、多元化的同时,还要充分发挥政府在文化投入方面的主导作用,县乡两级政府必须加大对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积极改变农村文化公共设施陈旧老化、文化教育阵地严重匮乏的落后局面,为农村发展文化产业提供一个良好的硬件环境。

5、加强农村文化市场建设,正确引导农民文化消费。实践证明,要发展文化产业,关键在于培育文化市场。要切实加强农村文化市场建设,加快市场发育,培育市场体系,打造文化产业链。通过现代流通手段帮助农民把农村文化资源与城市市场紧密联系起来,提高农村文化资源商品化程度,为农村文化产业的开发、进入城市市场提供更加便捷的渠道。研究农民文化需求,根据农村市场的需要创造有效供给。采取现代营销方式,建立健全农村文化产品经销网络,促进农村文化产业健康发展。当前,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要着力解决好面向农村市场、面向农村群众扩大消费的问题。引导文化消费的重要途径就是要利用地方独特的文化品牌,可以通过打造人文景观品牌、民间艺术品牌、绿色农业品牌、民间工艺品品牌等手段,提高农民的文化消费意识。这些地方独特的文化品牌来源于农村,来源于群众,与农民生活起居紧密相关,容易激发农民群众的文化消费热情。

(作者单位:湟中县田家寨镇社会发展服务中心)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农民农村
耕牛和农民
农民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举办文化产业沙龙
新农村 新一辈
四川命名首批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已达1200万(等10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