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界

2009-09-10 09:41
南方人物周刊 2009年36期
关键词:泰勒木质创作

美国世相 入木三分

拾玖

中国人有成语“入木三分”。美国女艺术家艾莉森•伊丽莎白•泰勒(Alison Elizabeth Taylor)的创作则是这句成语的视觉化体现——它依赖的正是传统的木质内嵌工艺,其精湛巧妙的作品打破了工艺品与艺术品之间的壁垒。

细木镶嵌设计在文艺复兴时期颇为兴盛,当时主要用于装饰象征荣华富贵的家具、家居用品。这门技艺最早来自卡斯希亚人。14世纪末,这种技术已发展成一种小型工业,当时家具制作者开始恢复细木镶嵌的装饰技术,用彩色木材拼嵌成各种图案。至16世纪,细木镶嵌的装饰设计得到复兴,广泛用于大小尺寸不一的箱子上。工匠们将象牙和骨料以几何形式嵌入乌木或棕色胡桃木的表面,镶嵌出精致的图画。

泰勒的具象作品,以木片及其肌理作为媒质,颠覆了这类材料惯常的装饰性用途,而用其刻画美国社会失落、失意的人们,展现了日常生活背后隐藏的故事,由此为这门传统工艺注入了新的活力。

20多岁时,这个喜欢绘制独立漫画的女孩在洛杉矶某艺术院校求学,“当时,我的大多数老师都是抽象派画家及概念主义者。”2004年,泰勒辗转至哥伦比亚大学学习视觉艺术,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她看到了意大利古比奥公爵的书斋家具,被细木镶嵌工艺吸引住了:“我意识到这是一种伟大的视觉语言,我在拉斯维加斯长大,那里的一切都由华而不实的东西堆砌而成的,我想,我应该用真实的木质进行创作,这种工艺曾被那些受人尊崇的宗教领袖、权贵人士所采用,我希望通过这种媒介去展现今天一部分人的生活状态。”

“我一直把镶嵌工艺视作一门手艺和爱好。”研究生求学期间,除了学习艺术批评方法和诸多概念论,泰勒开始通过书籍和网络探索木质镶嵌工艺。早期作品中,她曾展示过两个在浴盆中拥抱的女孩,其中一位穿着她用斑木雕成的比基尼。她学完19世纪东方主义艺术史课程后完成的另一幅作品,则是一位穿着中国服饰的女人,站在一幢屋村住宅前。

与泰勒后来的成熟作品相比,这些学生时代的作品略显生涩,但当时仍获得了艺评家安德里亚•泽塔尔(Andrea Zittel)的欣赏,“泰勒嗜好的这种工艺,创作出了幽默却不流于俗气的作品,她在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之间取得了某种平衡,创作出诱人的混搭效果。”

随着细木镶嵌工艺的成熟,工匠们使用薄板刻制图案,采用胶粘方式,使细木工镶嵌工艺显得干净利落,更为精美。泰勒仅以天然木材为媒质,她的革新之处在于以木料的颗粒、色调互为搭配,探索了空间、表面、线条、色彩、形式等手法上的诸多问题。泰勒首先在草稿本上绘制样图,然后按比例放大,裁选木质进行拼贴——即使是很小的一片,有时都要用上50多种木质。“我尽力让每一片都呈现出不同样貌,因为我不想重复自己。”

如今,泰勒已经熟谙各种木材创作出的效果,“胶木适合创造倒影效果;胡桃木能创作出朦胧的空间。”若要绘出多云天气,她使用枫木;若要绘出多变的天空,她会刨下几片黄檀木。“所有努力,在于如何使用纹理创造出结构、对比、质感,就和你绘画是一样的。”

泰勒有着批判的视野,同时又是位善于说故事的概念艺术家。她的作品以社会边缘人为主题,精心构思的木嵌工艺“画”,犀利地指向人与人之间暧昧而紧张的关系:在美国城市人看似华美的生活表象之下,潜伏着性焦虑、浪费、偏执、暴力等诸多问题,同时夹杂着远离自然生活的苦楚,例如她所突出展现的拉斯维加斯周围的荒漠,一对夫妇在死寂的日落下,各自孤独地喝着啤酒;两个男孩举着来福枪正准备猎鹿……

“我喜欢那种非常形象、但同时有所潜伏的状态。”在其代表作《纹身师》中,我们目睹了主人公在饭桌边就着一盘生鸡肉练习纹身的画面。这件作品参照了艺术家在工作室中绘制肖像等经典主题,但泰勒本人的叙述又影射了美国主流文化的软肋,及其对大车、枪械、性的迷恋等。渗入木片后,她以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传统工艺,展现美国后现代社会的种种世相冲突。

(感谢James Cohan画廊供图)

猜你喜欢
泰勒木质创作
《一墙之隔》创作谈
木质风景画
木质燃料
木质燃料
木质燃料
一起绵羊泰勒焦虫病的诊断治疗经过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
泰勒公式的简单应用
泰勒公式与泰勒级数的异同和典型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