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晖
[内容摘要]本文分析了新贸易理论的发展脉络。在结合中国实际的基础上得到了新贸易理论对我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启示:即虽然从新贸易理论得出的政策结论——战略性贸易政策支持保护贸易,但是由于我国潜在市场巨大,我国的外贸政策应体明贸易、投资自由化的原则。
[关键词]新贸易理论;不完全竞争;规模收益递增;外部经济论;贸易与投资自由化。
一、问题的提出
新贸易理论近年已成为国际经济学界的热门话题。为新贸易理论做出重要贡献的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还获得了2008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新贸易理论以不完全竞争、规模报酬递增和差别产品等核心范畴来构筑理论模型。虽然从新贸易理论得出的政策结论一战略性贸易政策支持保护贸易,但是从我国具体情况出发,由于潜在市场巨大,外贸政策似乎应体现贸易、投资自由化的原则。
二、新贸易理论及其发展脉络
“传统贸易理论不能恰当地说明经验观察结果的四个主要方面:它显然无法解释贸易量、贸易构成、公司内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的量和作用”。故寻找新的方法,使贸易理论有突破性进展是许多西方经济学家孜孜以求的目标。
1977年,迪克西特和斯蒂格利茨(A.Dixit and J.Stiglitz)建立了一个规模经济和多样化消费之间的两难冲突模型(DS模型)。DS模型认为,从生产者方面来讲,由于产品的生产规模越大成本就越低,因此产品的品种越少越好:从消费者方面来讲,由于多样化消费的偏好,因此产品的品种越多越好。结论是,一个统一的规模较大的市场更能发挥规模经济的优势,从而使这一两难冲突的解决空间增大。由于国际贸易能使市场规模延伸并覆盖整个世界,使更多的人有更多机会消费更多样化和更廉价的产品,因此能更容易地达到均衡。DS模型为国际贸易理论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一个明确的方向。
20世纪70年代末,克鲁格曼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借用DS模型分析方法并对其做了少许修改,首先较为系统地将产业组织理论和市场结构理论嫁接人国际贸易理论中,并于1979年发表了《报酬递增、垄断竞争与国际贸易》,后来又发表了《规模经济、产品差别和贸易型式》《产业内专业化和得自贸易的利益》等一系列论文,针对传统贸易理论中的完全竞争、规模报酬不变等假定条件,运用规模报酬递增、垄断竞争和产品差别等范畴来构筑新的贸易理论模型。克鲁格曼认为,在假设条件改变后,推动国际贸易的主要原因就是规模报酬递增,而不是要素禀赋。克鲁格曼的研究由于扩展了传统的假设限制,从而大大扩充了贸易理论原先无法拓展的领域。克鲁格曼进一步将产业组织理论应用于国际贸易来分析产业内贸易,并着重阐述了传统贸易理论无法解释的两个重要问题:一是将规模经济与比较利益相结合分析产业内贸易,二是分析可能有助于说明研究技术密集型产业国际竞争动态的技术竞争理论。克鲁格曼不仅进一步概述了产业内贸易理论,而且较早提出并阐述了技术竞争理论(Theory of Technological Competition)。
1984年,克鲁格曼在“以进口保护促进出口”一文中证明,在寡头垄断市场和规模经济条件下,一国政府可以采取较高的进口关税这种战略性政策来保护本国具有战略性意义的幼稚产业,当本国市场容量足够大,将会使其获得静态规模经济收益,降低其边际生产成本,在此基础上提高其出口竞争力,从而促进出口。这就是影响广泛的“战略性贸易政策(StrategicTradePolicy)”的重要命题之一。
战略性贸易政策不管是受到一些经济学家的欢呼,抑或批评,但其多年来一直是贸易理论界甚至一些国家政府在制定贸易政策时研究的重点。原因就在于战略性贸易政策解释了政府干预的合理性,这与传统贸易理论完全竞争、自由贸易的主张是极为不一致的。
总之,新贸易理论认为:第一,国际贸易之所以发生是受要素禀赋和经济规模的共同影响。产业间贸易受要素禀赋的相对差异影响,产业内贸易受国家经济规模的不同影响,两者共同构成了总贸易量;第二,在承认完全竞争市场结构的同时,强调了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认为在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下,经济不可能达到完全竞争市场下的资源最佳配置状态,只能在一种次优状态下运行,但相比各国自我封闭的情况,开展贸易后福利效应将会改善:第三,提出了利润转移(战略贸易)和外部经济(技术外溢,干中学)等两个干预贸易的论点,为政府干预经济提供了理论依据。
三、结合我国实际对新贸易理论的扬弃
新贸易理论研究了生产处在规模收益递增阶段的厂商。但是,随着行业产量的增加,厂商的生产依次会经历规模收益递增、不变和递减的阶段。如果市场足够大,供应本行业产品的单一厂商或寡头势必会由于产量过大而进入规模收益递减阶段。这时,新的厂商就会进入,从而打破市场垄断或寡头的格局。我国拥有13亿人口。潜在市场巨大,能够容纳多个规模收益递增的同行业竞争者,厂商很难形成垄断或寡头。保护国内市场和为出口提供补贴对我国的必要性不大,还容易遭到对方国家的报复。因此,笔者认为,我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应以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为首选。
1.实行投资自由化,引进我国尚不具备自主生产能力的规模收益递增行业的生产投资,并争取在产品生命周期的成长期引进新产品生产投资,更多分享新产品带来的利益。
我国有巨大的潜在市场,为产品提供了广阔的销路。同时,我国又是发展中国家,总体技术水平落后,尚不具备发达国家一些处于生命周期成熟期和下降期产品的生产能力。只要这些产品的生产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又具备规模收益递增的特征,就可以引进外资开展生产。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交通的日益便利,跨国公司开始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依靠对外直接投资在全世界建立生产基地。致使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的区分不再明显。比如,即使新产品的生命周期处在成长期,跨国公司依然可能通过在海外设置的生产基地生产,东道国就可以更多分享新产品带来的利益。我国人均劳动力成本偏低,不仅具备吸引生命周期成熟期和下降期产品生产资本的能力,而且对成长期产品生产资本也有吸引力。我国拥有13亿人口的庞大潜在市场,外资的进入很难影响到我国民族产业的发展。虽然引进外资后,产品利润被外方赚走,但是外方支付的工资可以提高我国劳动力的收入水平。由于外部经济的作用,引进的外资还可以带动本产业和关联产业的发展,提高我国总体技术水平。竞争还会推动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增加社会福利。
2.鼓励自由贸易。我国潜在市场巨大,即使实行自由贸易政策,进口也很难对民族工业造成冲击,对规模收益递增行业影响不大。由于贸易政策的互惠原则,其他国家也会对我国采取自由贸易政策,为我国的出口商品提供销路。
四、结论
虽然从新贸易理论得出的政策结论一战略性贸易政策支持保护贸易,但是我国潜在市场巨大,行业内的单一厂商或寡头可能发生规模收益递减,导致新厂商进入,垄断或寡头很难形成。外资不仅不会垄断我国市场。而且其带来的外部经济还会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此外,竞争能够促使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增加社会福利。因此,我国的引资政策除了需要考虑资源与环境问题外,基本上应是自由的。由于同样的原因,我国的对外贸易政策也应坚持自由贸易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