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清爱 陈晓枫
摘要中外合作办学日益面临着国内外高校的严峻的挑战,合作办学自身暴露出的专业设置重复、教师队伍不稳定等问题也影响到其可持续发展。合作办学机构应从提高教学质量,开设社会急需的专业等方面提升竞争力,政府部门应规范合作办学行为,为合作办学提供支持和服务。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可持续发展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时代的到来,高等教育国际化成为这一时代的必然趋势。加之国家政策大力支持,近年来我国的中外合作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数量不断增加,水平不断提高,合作办学的政策和理论也得到了进一步完善。与此同时,合作办学也面临着国外名校对中国学生的诱惑、我国国办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等一系列竞争和压力。我国的合作办学能否变压力为动力,在残酷竞争中生存并发展下来,继续为我国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
合作办学机构自身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应分为国内发展阶段和国外发展阶段,即教育输出和输入阶段,目前处于输入为主阶段。在不同的阶段,工作重点不同,所应采取的策略也有所侧重。本文主要讨论现阶段的问题与对策。
在与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竞争中能否生存发展下来。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出生率得到了降低,学生生源将不可避免地萎缩,教育资源将出现较大宽裕,家长和学生会更慎重选择国内外高校,考虑学校教育质量好、知名度高、学费数目、是否好就业等一系列现实因素。一般来说,国办高校优质教学资源相对集中,知名度较高,学费较低;而国外高校虽然学费大都偏高,但名校教育质量有保证,学生能学到国际先进的理念和技术。相比之下,目前合作办学的学费是国内普通高校的两至三倍,且大多数合作办学知名度较前两者逊色,那么取胜的关键就在于教学质量了。没有教学质量作保证,合作办学便失去了生命力,树立品牌更无从谈起。
专业设置重复。在中外合作办学活动中,高校获得了部分专业设置权。这主要是鼓励高校开设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培养更多急需的人才。但是,部分高校跟风设置所谓热门专业,但又缺乏独特的办学特色。从专业分布来看,开设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机构和项目居多,外国语言文学类,电气信息类,经济学类,艺术类等专业设置重复,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
教师队伍不稳定。具体表现在:第一,外籍教师不稳定。目前各校专职外籍教师较少,必须大量依靠兼职外籍教师,但他们工作一般以一年为期,流动性很大,这些因素导致外籍教师队伍不够稳定,课程质量得不到保证。第二,中方教师流动性相对较大。一些教师会因为工资、福利等因素跳槽,导致教师队伍不稳定。第三,年龄结构两极化。老教师和年青教师居多,中年教师偏少。第四,中方专职教师过少,兼职和外聘教师较多,造成管理困难。
学生方面的问题。第一,生源素质参差不齐。合作办学实践中,一些合作办学受经济利益的驱使,为了招到更多的生源而不惜降低录取标准。第二,学生管理工作薄弱。合作办学的学生大多来自富裕的家庭,学习主动性不足、自律意识弱,而学生管理人员中,年轻人、返聘者居多。第三,学校就业服务欠缺。合作办学机构提供的就业服务不完善,信息不畅通。
政府在合作办学服务方面面临的问题
根据《高等教育法》的规定,政府在高等教育中的职能主要是服务、监督、方针指导和宏观管理。因此,政府履行其职能,应着眼对中外合作办学宏观调控的服务和引导。政府面对的突出问题有:一、为了招收更多学生,一些合作办学不惜虚假广告宣传。二、中外合作办学的法律法规大大滞后于办学实践。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中,政府具体的支持措施相对较少,缺乏切实可行的具体内容。三、政府投入不足,导致学生学费高昂。政府投入不足,中外合作办学只能依靠学费收入来支持教学活动的开展,而高学费对于贫苦家庭的学生来说是无法克服的困难。中外合作办学的办学资金如果全靠学生的高额学费,显然不是长久之计。
质量是中外合作办学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在竞争中,学校只有保持个性和特色才能生存和发展。面对以上影响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政府和合作办学机构应共同面对,深化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增强我国合作办学的竞争力。
中外合作办学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合作办学机构可从以下方面去迎接挑战,赢得生存和发展:第一,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质量是每个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合作办学机构更是如此。合作办学只有比国内外院校有同样或更好的教学质量,才能树立起自己的品牌,形成自己的特色。为确保和提高教学质量,一要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要引进优质的教育资源,加速我国大学教改和创新,充分发挥外籍教师的作用,多举办专业学术讲座,让外籍教师参与学生的课外语言文化交流活动,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增进学生对西方文化的了解。二要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对教师、学生双方进行评估。考核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及教学效果;检查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中外合作办学只有提高教学质量,才能得到社会的更多认可和支持,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二,开设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的热门专业和特色专业。周济部长指出:“发展和规范中外合作办学,核心就是要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国家鼓励在国内新兴和急需的学科、专业领域开展合作办学。从我国中外合作办学整体情况看,专业重复设置较多的体现在成本较低的领域,而在工程、医学、生命科学等我们急需合作的领域却很少。合作办学不能只考虑办学成本和收益,还应考虑其所在的区域特点和市场需求。
第三,建立高水准、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稳定的、过硬的教师队伍是中外合作办学质量的最有力保障。对于外籍教师,学校应在严格师资认证的同时多引进一些高质量的外籍教师。《条例》明确规定外籍教师和外籍管理人员应当具备学士以上学位和相应的职业证书,并具有2年以上教育、教学经验。而作为专家引进的外籍教师,国家外国专家局规定其应取得硕士学位,并有3年以上的教育工作经历。同时,学校应更注重关心外籍教师。给他们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加强与他们联系,做到感情留人。调动外聘教师的积极性,从而降低外教的流动性。
对于中方教师,首先,学校应亦严把引进教师质量关。在中外合作办学中,强调专业课程用双语讲授,而教材则一般采用全英文原版教材。这就要求承担中外合作课程教学的老师,既要精通专业,又要精通英语口语。其次,学校应采取“引进来与走出去”政策。《实施办法》规定,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应当建立教师培训制度,为受聘教师接受相应的业务培训提供条件。学校要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到对方合作大学“进修”、“访问”、“讲学”,并使其制度化;引进高水平留学人员任教;聘请外国专家学者来中国讲学。再次,学校应采用人才激励机制。教师流动之所以太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学校待遇太低。合作办学应当依法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采用公办学校同样的待遇让教师没有后顾之忧。同时,设立“教学名师”奖和“科研名师”奖,给予教学科研效果显著的教师以特殊地位和待遇。
第四,妥善解决学生各方面的问题。首先,提高生源质量。《条例》规定,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在同批次完不成招生计划的,不得转入下批次执行。加强政府对合作办学的监管,使其按法律法规办学。其次,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制定学生管理制度与具体实施办法。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学生管理工作队伍,处理好日常的学生管理工作,还要从理论上研究、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不断完善,提升到理论高度,用以指导学生工作。
政府应更新观念,主动服务,规范合作办学行为,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加强对合作办学招生录取、学费收取、学生就业过程的监督。二、加强宏观调控引导,健全完善相关法规政策,依法规范办学行为。在维护好社会稳定和正常的教育秩序的同时,还要依法保护中外合作办学者、教师、学生的合法利益。目前,中外合作办学的法规建设正处在完善时期,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和相关规定,加大执行力度。三、要加大投资力度,要设立奖学金使真正优秀的学生即使贫困也能接受到优质的教育。未来国家之间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像美国耶鲁大学的学费很贵,但对付不起学费的学生,他们会给予免费;澳大利亚是一个教育出口大国,在2003—2004年从财政预算中取出1.13亿澳元支持本国未来4年的国际教育发展。我国是人口大国,只有把人力资源优势变成人才资源优势,国家才能获得持久、快速发展。只有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和监管,才能从根本上杜绝高学费。
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世界各国都把发展高等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上。21世纪是竞争的时代,竞争的关键是人才的竞争。我国中外合作办学教育要抓住机遇,在迎接挑战中获得可持续发展,赢得应有的大国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