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团未圆

2009-09-09 05:42刘绍铭
台港文学选刊 2009年3期
关键词:小团自传体败笔

刘绍铭

如果《小团圆》不是“旗帜鲜明”地打着张爱玲的招牌,以小说看,这本屡见败笔的书,实难终卷。维大(港大)洋教授的嘴脸。我们早在《沉香屑——第二炉香》里领略过。作者在日本人攻打香港时那段艰难日子,《烬余录》历历言之,读来惊心动魄。现在这两个文本衍生出来的人物。在《小团圆》中借尸还魂,可惜比起原型来,显得目光迟滞,音色鲁钝,跟读者打过照面后,留下的印象如水过鸭背,了无痕迹。

张爱玲巅峰时期的作品,如《封锁》,如《金锁记》。如《倾城之恋》。文字肌理绵密,意象丰盈。宋淇看出《小团圆》杂乱无章。因指出。荒木那一段可以删去,根本没有作用。”(我们现在看到的《小团圆》,作者没有删此段。)《传奇》时代的张爱玲,布局铺排的草蛇灰线,多能首尾呼应,少见十三不搭的局面。《小团圆》出现了“根本没有作用”的段落,可见结构之松散。其实书中应该删去的,何止一段。

《小团圆》的叙述语言,比起成名作中的珠玉,显得血脉失调。通篇不易找到我曾称之为“兀自燃烧的句子。”作为小说看,《小团圆》看不到她的看家本领。但作为自传体的记叙者,倒让我们认识到九莉/张爱玲寂寞、空虚、无奈的一面,既凄凉又苍凉。七巧和流苏都是虚构人物,左搓右捏,凭作者高兴。但对张爱玲说来,九莉是前世今生的自己,文笔太self-conscious,顾虑就多。难免左右为难。这也许是作为小说看,《小团圆》未如人意的原因。但作为自传体的纪录看,还是有看头的,因为,作者是祖师奶奶。

猜你喜欢
小团自传体败笔
还原
改画
二十世纪上半叶俄罗斯自传体小说中的童年叙事及其时空艺术
麦当劳危机公关的“败笔”
不随意自传体记忆的研究进展
乙烯基自由基与IB金属小团簇的相互作用研究
新自传体小说《好儿女花》
梦里客身
笔底三界
妈妈在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