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玉春
时代在发展,观念要改变,教学要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多年的物理教学中,我逐步认识到素质教育的实施不能是纸上谈兵,应当在教育实践中一点一滴的得到渗透,使得学生一步步认识到物理这门学科奥秘,培养学生的学习探索能力。在这次新一轮课改中,物理教师应该首当其冲,主动结合教学实际,加强创新教育的尝试
一、质疑问难,创造探究和发现的情境
牛顿曾经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不会有伟大和发现”。只有敢于质疑,敢于创新,才能有更新的收获。创新总是从发现和提出问题开始的,没有问题就没有创新。“学贵有疑”,质疑是培养学生独立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典型方法,也是培养创新意识,产生发明创造的重要方法。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其创新意识。对于学生提出的与教师截然不同的见解,教师不应该只是简单的否定,而应引导学生审视其观点,并得出正确的结论。只有这样,才能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创新思维处于活跃状态。
在对我们周围的几所学校学生的调查中显示: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考试中,有70%的学生在处理问题时是按照老师的固定模式来做的,很少自己独特的见解和看法,就算是一题多解也是建立在书本上提到的几种思维模式,所以在参加一些水平较高的测试中,对于比较活的题目,多数学生就无从下手,事后竟认为没见过这样的题目。而实际上这些题目仅是课本上例题的改进而已。
在教学中,教师不能仅将现成的概念、定理、定律、公式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去证明,而应改变教学程序,先设计一系列问题,让学生逐步从疑问中得出正确的结论。对于在创新教育中不断产生的新矛盾和新的问题,教师应有敏锐的感受能力和灵活的应变能力,并以此作为教学中新的转折和新的教育契机,维持学生积极向上的思维状态。向学生提供探究和发现问题的情境,是激发学生“创新”欲望,参与科学探究的必要条件。
二、因地制宜,破解农村物理课创新的瓶颈
长期以来,山区学校的物理教学受师资力量和实验条件的制约,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陈旧落后,学生普遍对物理课有畏难情绪,教学质量不高,距离课程改革的要求差距甚远。笔者认为:针对山区学校物理课教学的现状,要实施课改,只能从山区学校的实际出发,探索在物理教学中落实课改新理念的有效途径,走一条具有山区特色的课改之路:
在农村中学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差,而女生比男生创新能力更差,但男生惰性大。究其原因主要有:首先体现在学校受“应试”教育影响大,平时“严格管理”,要求学生“认真听讲”,加之客观条件的限制,创新活动开展少,思维活动受阻。其次,受封建思想的影响,女生大多“文静”、“循规蹈矩”,不越雷池半步,自然创新学习就无从谈起。现在“读书无用”思想抬头,所以部分“差生”对学习无兴趣,懒惰厌学的情绪严重。同时,山区教师素质低,加之农村教师待遇低,所以教师积极性不高,进取心不强,使得教学方法停留在老套子上,课堂无生机。所以,加强教学,重视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已迫在眉睫。
结合山区学生实际,在课改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不可操之过急,急于求成,应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我们使用的苏科版物理教材,课堂中探究实验多、内容多、时间紧。对于我们留坝实验区广大基础不太好、学习能力不太强的山区学生来讲,探究活动开展起来难度较大,教师学生都不易把握。因此,教师对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要遵循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原则,理应兼顾到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提高可操作性。教材开始部分的探究环节可以是零碎的、不完整的,不必要按科学探究的全部环节去规范操作,以减少难度。教师在探究活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帮助提示学生完成探究环节。如:教材第一个大探究活动“探究冰、松香的熔化特点”。教师提出问题后要引导帮助学生设计实验活动和探究方法,对实验结论的获得教师应给予必要的提示。试教发现,学生很难自主地、正确地绘出冰、松香的熔化图象,因此在数据处理时,教师还应指导学生进行“温度——时间坐标图”的描点、绘图进而分析实验结论。
三、贴近生活,探索创新模式
一位教育家曾说过:“一位真正的老师不是在于直接交给学生原理,而是在于引导学生发现真理”。学生的学习需要通过自身的操作活动和再现创造的动手“做”才能有效。在教学中,对于能出现的结论,总是先指导学生提出“猜想”,然后再用理论推导或实验验证。从而在探索创新中解决问题。物理问题的设计要联系实际,贴近生活,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理解速度和深度,使学生学的亲切、容易,感到学习有用、有趣。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关键措施。这样有利于开阔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学习习惯及灵活多样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建立知识、方法、能力相结合的多项思维模式。
鼓励学生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进行“三小活动”(小制作、小实验、小发明)。在活动中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锻炼各种技能;组织学生开展物理课外实践活动,如课外小调查、小参观,在活动中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组织学生对家乡的生产、生活、经济状况、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做初步调查特别是物理知识与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结合,鼓励他们各自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写一些简单的调查分折报告,为日后参与当地经济建设打下基础,为当地培养高素质的实用型人才奠定基础。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主要是通过组织学生收集最新的科技发展动态,引导学生收听、收看广播电视。如中央台的“科技博览”、“人与自然”等栏目,定期不定期开展“科普讲座”,以扩大学生行视野,拓宽知识面。经常带学生走上社会,用所学知识服务社会,如向农民提供盐水选种、调查废水、废气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并提供整改方案。如一位学生发现人工点播费力,便开动脑筋,制作出了一个自动点播机,当用手牵动绳子所系的轮在地面滚动时,与轮同轴的一个凸轮不停地启动“开”、“关”,就自动点播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进一步得到了提高。
总之,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知识的形成来源与自然,来源于生活,在物理教学中,把生活——物理——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并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巧妙地利用学生在生活中的感知,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拓宽思路,敢于创新,使学生不再认为学习物理枯燥无味,真正形成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学知识求发展、求创新的教学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