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

2009-09-08 06:32
学周刊·中旬刊 2009年7期
关键词:写作能力读书作文

张 凌

作文是学生倾诉生活积累的过程,是语文综合水平的体现。但是,很多学生总觉得作文很深奥,不好写;而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也是教师经常探讨和关注的问题。几年来,笔者针对小学生的特点和作文教学的状况,探索了一些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方法,总结出了以下心得:

一、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凡是大作家无不具有深厚而多方面的素养。丰富的生活经历才能造就非凡的人格魅力,丰富的知识内涵才能让你在写作时游刃有余,而独特的审美能力才能凸显你独特的写作风格,但最重要的还是加强学生的思想素养。作家张天翼曾经说过:“我以为一个作家的修养,不但是要读书,不但是要获得他所需要的各种知识,而且尤其要紧的是——他的人格修养。”古今中外,许多文学家能够为后人景仰,除了他们创造了流芳百世的文学作品,更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是他们高尚的品德修养,渊博的知识功底和丰富的生活阅历。有人曾做过这样形象的比喻:所谓根深叶茂,如果把写作能力比作“叶”,那么学生的主体素养就是“根”了。众所周知,《本草纲目》是一部药物学著作,但它还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博物学著作,书中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在生物、化学、天文、地理、地质、采矿乃至于历史方面都有一定的贡献。不仅如此,李时珍在编撰此书时流传下来的感人故事和以身试药的精神也随着这部巨著流传至今。

二、 观察生活,培养写作兴趣

俄国小说家契诃夫就这样谆谆告诫初学者:“作家务必要把自己锻炼成一个目光敏锐永不罢休的观察家!——要把自己锻炼到观察简直成习惯,仿佛变成第二个天性。”可见,生活就是作文的资料库。如何让学生从丰富多彩、复杂的生活中捕捉生活的热点,保持新鲜的、永不枯竭的写作源泉,培养学生成为“目光敏锐的观察家”呢?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此,我们需要引导每一个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不但要关心国家大事,还要注意身边的一草一木、点点滴滴。从初春钻出地面的第一棵小草到入冬的第一场雪;从早晨得到的第一句问候到入睡前听到的最后一声鸟鸣;从同学的一身新衣到他们的点滴进步等等。让学生学会观察,才能获得写作的源泉,为提高写作能力奠定扎实的基础,而学生一旦养成了随时观察的习惯,他们捕捉生活素材的能力会不断增强,从而头脑里的材料也就会越来越丰富,作文时便会“文思泉涌”,得心应手。

三、 坚持“三多”原则

1.坚持多读

古语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书,可以丰富学生的写作材料,还可以学习名家们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技巧,开阔学生的思路,古往今来的名家学者们无不是这样“练就”的:王充一生读书近一万三千卷,“博通众流百家之言”,所以他才能写出《论衡》这部伟大著作;孔子晚年读《周易》,竟使编联竹简的牛皮绳多次磨断,从而有了“韦编三绝”的故事。大凡优秀的作家,只有熟读、多读名人的作品,学习他们写作的方法和技巧,达到心领神会的程度,并用于写作实践中去,才能有效地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学生在读书的时候要注意多种读书形式相结合。泛读是指广泛涉猎,不应将目光、精力全放在课本上,要博览群书,除了读一些图书杂志和报纸,学生还要学会利用先进的网络搜集一些资料和素材,然后,同学们互相交流搜集来的材料,达到互为补充,共同积累的目的,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精读是指精心的研读,培根在《论学问》中做过形象的比喻:“有些书可供一赏,有些书可以吞下,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当咀嚼消化。”这是宝贵的经验之谈。泛读求量、精读求质,只有正确地处理好泛读和精读的关系,才有益于作者的素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2.坚持多积累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学生在作文时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即文章读起来干干巴巴,缺少生动美妙的词语。如果把文章的构架比喻成人的骨骼,那么优美的文字就是人的肌肉,只有他们完美地组合到一起,才能让人读完后感觉如沐春风。那么到哪里去积累语言材料呢?学生可以先从课文中的语言材料入手,那些富有表现力的优美的词句、精彩的段落,还有趣味的小知识、小资料等,这些都可以是学生收集的重点。另外,先进的互联网给学生提供了获得更多信息的平台,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成为了学生行文的得力帮手。

3.坚持多写

古谚曰:“读十篇不如写一篇。”契诃夫也曾说过:“对作家来说,写得少是这样有害,就跟医生缺乏诊病的机会一样。”因为作文会促使作者广泛、敏锐地感受生活,启动大脑中的各种信息资料,提高主体的思维能力。

首先要持之以恒。提高写作能力,绝非一朝一夕之事,只有勤写多练,方可熟能生巧。古今中外的文学巨匠,他们在写出了为世人瞩目的文学巨著之后,仍然笔耕不辍,朝着更高的创作目标奋进。指导学生多写多练,每天一篇日记是最好的方法。日常饮食起居、邻里亲情、迎来送往、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写作的材料,而且邻里纠纷、市井吵闹、街头巷尾、商场一隅、都市风情、田园野趣、大院清晨、夕阳西下……都可以成为写作的材料。多写多练,把理论运用于实践,这样久而久之,自然会“下笔如有神”。

其次要循序渐进。做任何事情都应该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习作也不例外。让一个咿呀学语的婴孩做到出口成章是天方夜谭,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我们也应该让学生从说到写,由易到难,逐步到位。但是现在作文教学中,经常出现盲目、偏高、偏难及对学生习作评估要求过高等现象,使学生觉得写作“高不可攀”,严重地影响了作文教学应有的效果。长此以往,学生学习作文的情绪就会受到挫伤,对作文失去兴趣。华罗庚曾经打过这样一个比方:学习好比爬格子,要一步一步的来,你要想快些,一脚跨四五步,非摔下来不可。可见,只有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阶梯,长期坚持,写作能力自然会逐渐提高,日益长进。

再次要勤于思考。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此我们要把生活和作文统一起来。引导学生多观察、勤思考,学会阅读生活、阅读社会,读无字书,多作情景作文、生活作文,坚持写日记,让写作成为学生生活的必需,成长的必需。只有边写作,边思考,边琢磨,才能逐渐领悟到写作规律的真谛,将写作的方法、技巧化为己有,达到心领神会、融会贯通的地步。

正像人们说的那样:“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写作文也是如此,它是无捷径可言的,这就要求教师和家长要用情感激发学生的热情,用心灵感化他们,全身心地帮助他们,相信学生的才华和灵气一定会在“作文”这块试金石面前熠熠发光。

猜你喜欢
写作能力读书作文
我爱读书
挖掘创造潜能,提高写作能力
加强互动交流,提升写作能力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