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生物会考复习中的取与舍

2009-09-08 06:32娄凤霞
学周刊·中旬刊 2009年7期
关键词:物像目镜物镜

娄凤霞

复习是教学工作的重要一环。若还简单地按课本来重复,难以提高复习效果。我们现在的情况是教学理念和教学管理理念的更新不到位,讲的多,做的少,跟不上新课改的步伐。这其中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我们习惯于用已往的成功经验来认识新事物,来决定自己的教学取舍,不是让自己的思维方法去适应新课程的需求,而是将新课程的需求进行了习惯性的改造,这样就与课改需求不相称。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复习的指导思想应该是:以课标为指导,以课本为基础,抓住主线,紧扣中心,合理取舍,强化训练,培养能力。

一、抓住主线,突出重点,强化训练

以进化为主线,突出知识的内在联系。从教材内容来看,植物的主要类群、整个动物学部分以及第七部分遗传进化和生态学的知识,都是由进化这一主线贯串起来的。如第七部分三章的内容,以进化为主线,让学生明白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前提和基础,而生态环境的变化又是生物进化的动力,从而理解这三章的内在联系。抓住由水生→陆生、简单→复杂、低等→高等的进化原则为主线,把各章内容连成一个整体,从而更好地理解与掌握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主要特征等知识。

教师应引导学生举一反三,从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联想到它的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从某种生物的生活环境推测其所可能具有的特征。再如,绿色开花植物部分和人体生理卫生的内容无不贯穿着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原理。如肺的结构主要由肺泡组成,肺泡壁和肺泡壁上的毛细血管都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种结构特点适于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要使学生懂得运用这一原理,从器官的结构特点联想到它的功能,或由器官的功能联想到它的结构特点。

比如:关于被子植物的知识,在《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一课中,如果按教材直接讲解“胚的发育和胚乳的发育”,由于学生的知识储备量相对不足,对于学生而言,往往难以真正理解掌握。于是我们就运用多媒体手段把相关知识,如花生、玉米种子的结构、被子植物的双受精、单子叶与双子叶植物的区别等一些知识进行了补充介绍。通过知识的梳理,使学生在学习完本节后,能对知识脉络有一个清晰的把握。再通过把学到的一些孤立的概念进行适当的融合,形成一个前后衔接的知识链条,这样就有利于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依托教材,夯实基础,侧重拓展

要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吃透教材。课程标准规定了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教科书是课标的具体化,中考会考命题是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的,因此复习必须依标靠本来确定内容和方案。加强集体(包括理综三科教师之间)研究,加强集体备课,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要加强对“两纲”的研究和会考样题的研究,明确方向,确定目标,同时,在指导学生复习该部分知识点的基础上,拿出近几年的会考题进行体验、分析、讲授,分析出题方向,分析试题的考查点,从中找到解决如何进行训练的问题,做到举一反三。

例如显微镜的使用方法:(1)取镜与安放。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的前方稍偏左。(2)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视野。(3)低倍镜观察。把所要观察的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标本为止(此时实验者的眼睛应当看物镜头与标本之间,以免物镜与标本相撞);左眼看目镜内,同时反向缓缓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到看到物像为止,再稍稍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4)高倍镜观察。移动装片,在低倍镜下使需要放大观察的部分移动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移走低倍物镜,换上高倍物镜;缓缓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调节光圈,使视野亮度适宜。

再如显微镜的使用拓展:(1)显微镜总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数×物镜放大数,该放大倍数指的是长度或宽度,而不是面积和体积。(2)视野的大小与放大倍数成反比,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小,看到的范围越小,视野越暗;所以在用高倍镜时,必须移动标本才能看清其他部位,并使用凹面反光镜、大光圈或增强光源,以改善视野亮度,而使物像明亮清晰。(3)观察任何标本先用低倍镜观察。(4)物镜镜头长度与放大倍数成正比,目镜镜头长度与放大倍数成反比。(5)视野中某观察对象位于左下方如何移动到中央,应将装片或切片向左下方移动,也就是同向移动。

三、讲练结合,培养能力,提高素质

练习是提高复习质量的重要途径。通过选择难度适中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可检测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然后采取矫正补救来确保目标的实现。在练的基础上进行讲评,可培养学生解题的技巧,巩固与深化所学知识。只讲不练不行,只练不讲也不行。只有讲练结合,和谐交替,才能有效地提高复习效果。在复习过程中,充分运用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归纳与演绎等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通过练习、讨论、讲评可巩固知识与发展思维能力。选择适量情境新、联系实际、开拓性强、难度较大的题目,能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适应各种题型的能力。

我们在进行一轮复习时,对于各章节的重要内容,如概念、主要原理让学生看课本进行整理、归纳,构建学生自己的知识网络。然后我们再把学生学习过程中认为难以理解的知识点进行点拨。并结合一些生活实例加以解决,真正提高了课堂复习的效率。另外,还要正确处理好必修和选修的关系,如果必修教学速度过快,就会出现基础被严重忽视的问题,学生在探究性学习方式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就会留下缺陷,所以要把高考复习与探究性学习、能力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复习和求知的欲望,强化应战能力,才能提高复习效率。

比如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整个过程均为活体),以提高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1.最常用的实验材料是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细胞,细胞液中有紫色的花青素。2.一般用的分离液为30%的蔗糖溶液,若用甘油或硝酸钾溶液,细胞质壁分离后会自动复原。3.试剂浓度影响质壁分离的速度,浓度越高,速度越快,但若过高,细胞因过度失水而死亡,无法复原。蔗糖溶液随浓度从5%-30%递增,分离所需时间越短,当浓度为60%以上,一般不能发生复原。4.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首先从角部出现分离,最后原生质层缩成圆球,这与细胞膜的表面张力有关。

猜你喜欢
物像目镜物镜
便携式无线显微投影目镜
为什么能用望远镜看远方
大生产
GGS金钢悟空目镜初体验
浅析高中语文诗歌中的意象与物象
物 像 权
——可看得见的权利
高数值孔径投影光刻物镜的光学设计
大数值孔径物镜的波像差测量及其特殊问题
虚实之间:《红楼梦》诗文中“月”意象的解构与重构
寂静的山野,温暖的物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