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勇
张广福出生在太行山里的邢台县西黄村,1937年参加革命。解放前夕,他在太行军区食堂当司务长。
1948年,与张广福分别多年的妻子乔恒心到了部队。但部队的生活非常清苦,夫妻俩每人每天的津贴仅有3毛钱。随着长子张援朝和女儿领娣先后出生,一家人的日子更为艰难。因为营养不良,乔恒心生下领娣后没有了奶水,小领娣的小胳膊腿瘦得像麻秆,“眼看就养不活了”。
张广福是一名管伙食的司务长,但他没有从公家的粮食里拿出一点儿来救济自己快要饿死的孩子。为了不让领娣饿死,张广福夫妇狠心把女儿送给了当地一个经常给部队食堂送菜的马车夫……
1951年,张广福转业到家乡。临行前,乔恒心提出要再去看女儿一眼,张广福不同意:“我也想看看咱闺女啊,但人得讲信义,哪能反悔啊!”
1976年,张广福病重,弥留之际,从未哭过的他老泪纵横,他对儿子们说:“你们那姐妹啊,俺的闺女啊,俺想她,俺对不起她。”
儿子们哭喊着:“爹,您告诉俺们领娣送给谁了,俺们找她回来见你。”老人瞅了瞅老伴,仍然摇头:“不能找,咱把她送人了,人家也是一家人啊……”遗憾的泪水滑过面颊,老人溘然辞世。
转眼到了2007年春节,年近90岁的乔恒心老人回忆往事,说着说着老人哭了:“俺那可怜的领娣啊,俺喂不活,送给了山西潞安府南寨村赶马车的李志海了!”
兄弟们想,老人来日无多,见不到领娣她会和父亲一样留下深深的人生遗憾。如果领娣在世上,她的养父母健在的可能性也不大了,现在找领娣,也不会对她的家庭造成伤害。
春节刚过,兄弟三人就辗转来到山西长治市。两天下来,经多方寻觅打探,他们终于找到了张领娣(后改名叫李带弟)的家。
一进张领娣的家门,兄妹四人只对望了一眼,就认出了对方,因为他们有着同样的脸庞、同样的身形、同样的神情,张家兄弟几乎惊叫起来,这就是姐姐(妹妹),长得和妈妈一样!“妹妹!”“哥哥!”“姐姐!”“弟弟!”
四个已经年过半百、分离了半个多世纪的同胞兄弟姐妹拥抱在一起,痛哭不已。
2007年3月9日,57岁的张领娣带着丈夫、女儿来到邢台,见到了日夜思念的老母亲。母女相隔57年再相见,抱头痛哭,泪洒满怀,一家人哭了又笑,笑了又哭。
一家人终于团聚了,愿张广福老人的在天之灵能看到这一幕,也许从此他就能真正的安息了。
这个共和国的老军人,以个人家庭的悲欢,验证了他对党和军队的忠诚,以个人一生的情感波折,守护了一个人高尚的道德操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