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是中国人的性格吗

2009-09-07 10:06叶匡政
幸福·悦读 2009年6期
关键词:程子中庸朱熹

叶匡政

中庸在儒家,是一个核心理念。最早提出“中庸”二字的,是孔子,但孔子并没有给中庸下过明确定义。《论语》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可见,孔子视中庸为一种德行,且是至高的德行,不过民众很久未曾拥有了。

相传孔子的孙子子思,忧虑道学失传,或传久了出现偏差,于是写下《中庸》。北宋的二程很推崇《中庸》,到朱熹时,《中庸》因被列入“四书”,成为历代学子的必读书。然而,最早误导人们理解中庸二字的,却是朱熹。朱熹在《中庸章句》开篇,就作了定义:“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庸者,平常也。”这样一个寻常释义,使后人往往忽略了中庸的真正内涵。

今人多认为中庸的“中”,是折中的意思,其实是误解。这里的“中”是公正、适当的意思,所以称为“不偏不倚”,所以才能成为“天下之正道”。

“庸”也不是如今理解的平庸或不高明。在古汉语中,“庸”有“用”和“常”的意思。不要小看了“常”字,古人认为只有天地日月四季的运行,才是不变的常态和常规。所以程子用“不易”来解释“庸”,“不易”就是不会改变的规律,所以才能称为“天下之定理”。

中庸是一个非常丰富的哲学理念,不是一篇短文所能详述的。简单说来,它就是寻求一种公正、又合乎天地常理的人间正道。它既是最高德行,又是一种美,因为它的追求对天、地、人三者来说,都是公正而适合的普遍行为状态。同时,它期望在人类精神中建立起来的这种不朽法则,也是贯穿于民众日常生活中的大道。钱穆对中庸也是这种见解,他认为中庸之道,如果一定要强调两端的话,一端在至远的天,另一端则是内在的自我,只有执其两端而达到中和了,才是真正的中庸之道。

猜你喜欢
程子中庸朱熹
中庸自明
朱子《中庸章句》的诠释特点与道统意识——以郑玄《中庸注》为参照
YAU’S UNIFORMIZATION CONJECTURE FOR MANIFOLDS WITH NON-MAXIMAL VOLUME GROWTH∗
EnglishReadingTeachingBasedonSchemaTheory
程子舟 藏石欣赏
程子舟 藏石欣赏
《中庸》:裹藏人生大智慧
程子舟
同桌是个“小官迷”
ntheImportanceofCulturalFactorsinOralEnglishStudy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