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鹏
摘要:本文阐述了近自然园林的含义、特点及营造原则,并提出了近自然园林理念在东莞创建生态园林城市的运用,即通过近自然设计、适地适树、配置多样性的植物群落和近自然管护来创建富有活力的生态城市园林。
关键词:近自然园林;生态园林城市;东莞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园林建设的飞速发展,城市绿量成倍增长。绿地布局日趋合理,城市景观日益丰富,生态环境逐渐改善,许多城市已由成功创建园林城市向创建生态园林城市迈进。但如何构筑生态园林城市,避免建设中的误区,克服当前城市绿地构建中的结构单调、植物群落不稳定、病虫害猖獗,生态效益不高等日益突出的问题,成为当前亟待研究和解决的迫切任务。21世纪初,人们提出了近自然园林的概念,近自然园林就是尽可能利用自然规律,建设生态功能良好的近自然植物群落,再现自然,发挥绿地最大的生态效益,以满足城市改善生态环境和人们回归自然的双重需求,因此,构建近自然园林植物景观是解决目前城市绿化中存在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我们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必须遵循的原则和手段。
东莞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在2008年成功创建为国家园林城市,这并不意味着东莞在相关的规划设计、景观保护、生态建设等方面已完善,如今东莞正处在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创建过程中,怎样促进东莞市生态园林向本土化、多样化的方向发展是现阶段需要解决的课题。为此,笔者提出了以近自然园林理念运用于东莞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中,希望能对东莞生态园林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
1近自然园林概述
1.1近自然园林的涵义
近自然园林概念来源于近自然林业理论,借鉴了近自然林业“遵从自然法则,回归自然”的核心思想,近自然林业的理念与技术已在世界各地得到了广泛应用和推广。近自然园林含义是在自然地形、气候条件基础上和生态学原理的指导下,以协调人地关系为核心,以植物群落为主体的具有多功能效益的进展演替的生态经济园林系统。近自然园林是一种新型造园理念,是在满足人们需要的前提下,模拟自然将人工环境建设成自然状态。
1.2近自然园林的特点
近自然园林理念强调的是要尊重自然,从自身的结构特征、景观功能以及对外部环境的生态效应方面着手,把握自然规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1.2.1自然性。近自然园林是园林理论认识上的一个转变:我们无权凌驾于自然之上,也永远不可能征服自然。因此自然性是近自然园林的本质属性。它包含两点内容:一是遵循自然规律和自然力,充分运用园林植物模仿自然植物群落的外貌特征来进行景观营造;二是尽可能减少人为因素对园林植物的干扰,使园林植物自由良好生长和植物景观优美动人两方面的要求都得到保证,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和明显的生态效益以及良好的社会效益。
1.2.2多样性。近自然园林多样性包含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与景观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是构建近自然园林的基础。一个植物群落物种多,并且每个物种的个体数分布比例适当,物种间就能形成比较复杂的相互关系,从而相对于环境及其变化具有更好的适应调整能力。
1.2.3多效益性。城市植物群落是城市自然生命力的主体。是城市生态系统的核心。近自然园林构建的近自然植物群落具有健全的生态结构,比如在调节城市小气候,保护土壤水循环,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保护自然景观等方面体现出多种功能的生态效益,从而为城市居民创造一个良好的人居巧、境。
1.2.4稳定性。长期以来,在园林建设中往往不大考虑物种间存在的相互作用,主观意愿较强,随意搭配植物构建植物群落,这样的群落经过数年后便会因物种间的相互作用而退化。近自然园林模拟自然植物群落,根据植物群落的演替规律,充分考虑群落中物种间相互作用和影响,选择生态位重叠较少的物种,用合理的种植密度和层次构建植物群落,以保持植物群落的稳定。
2近自然园林的营造原则
生态平衡原则:近自然园林内部结构合理、功能完善,能流、物流、信息流的输入和输出平衡,群落和生态系统稳定,生产力达到最大化。
生态位原则:在生态园林构建中,应充分考虑物种的时间、空间与营养生态位特征,合理选配植物种类,避免种间竞争,形成多维复式群落结构,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适地适树原则:发挥乡土树种优势,形成乔灌草藤花相结合的多层次园林植物群落,提高园林绿地的抗逆性和稳定性,塑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园林景观。
人地协调原则:人地和谐是生态美的最高境界,绿地要满足市民的需求和多样化的审美情趣,体现可融人性和可参与性。近自然生态园林既要满足人类活动对园林绿色空间的需求,又要保护园林的自我维护能力,使人们能与绿色环境和谐相处,共同进化。
天然更新原则:尽量减少人为干扰,充分利用自然演替规律,允许群落内部的优胜劣汰、自然选择,促进园林的自然进展演替。
3以近自然园林理念营造东莞生态园林城市
人类渴望自然,城市呼唤绿色。在被“现代文明”污染的空间里,人们从心底呼唤返朴归真,回归自然。生态化园林城市正是对人类生态文明的觉醒和对传统工业化和工业城市的反思,以传承自然、历史与文化,突出城市生态园林本土特色Ⅲ为目标,创造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载体。近自然园林是相对于过去片面追求视觉效果和人工痕迹过重的城市园林建设模式的一个转变,园林回归自然的体现,也是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终极目标。在东莞构建生态园林城市的过程中,必须顺应自然规律,遵从自然法则。从植物造景的各个阶段融人近自然园林理念,通过近自然的设计和管护来创建富有活力的生态城市园林。
3.1从园林规划设计上,师法近自然
城市园林的规划设计是决定城市园林构建效果的关键和基础。模拟自然,打造城市的天然生态屏障,需从城市园林的规划设计开始。20世纪60年代美国著名景观规划师麦克·哈格提出“设计遵从自然”的景观规划思想以来,依从自然的设计理念和方法已被广泛的应用和普遍接受。近自然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是采用生态的思维模式,运用生态设计方法,模仿植物的自然组合,突出乡土植被在城市园林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注重植物组合的多样性和稳定性,依托城市自然地形地貌、结构特征、空间属性等进行规划设计,最大程度地发挥植物的生态、组景和美学作用,使绿地景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东莞在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建设过程中,在园林规划设计上师法近自然必须遵从以下几点:一是在植物造景为主的设计中,呈现季相的动态变化,运用植物的生命美、姿态美、风韵美的特性,平面绿化与立体绿化结合,彩叶树种与常绿树种配置,使东莞达到三季有花,四季见绿;二是采用因地制宜、适地适景相结合的造园手法,依据绿化用地的地形、地貌和周边环境造景,做到横有起伏具
韵律,纵有层次富变化,避免平直呆板;三是遵循自然美与规则美结合,运用好对称、平衡、动势等形式美的规律营造园林的意境美,达到树木自然整型规则美与树木天然美的结合;四是东莞的生态建园还要与文化建园相结合,应用“巧于因借”等造园手法来体现园林诗情画意的文化品味,如东莞著名的可园便是如此,只是今日的可园经拓建后,在近自然方面还要更深一层次。
3.2推行适地适树,慎种不适树种
在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中,营造近自然园林植物景观,依据地区的潜在自然植被,充分考虑了各个植物品种的生态特性和生长特性,树种的选择要遵循适地适树原则,因地制宜,选择合适植物种类并进行相应的树种配置。
树种选择是近自然园林构建的关键,因此在东莞生态园林建设过程中,一是要大力推广乡土树种。建设城市近自然园林植物景观应以乡土植物为主。广义的乡土植物可以理解为: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及物种演替后,对某一特定地区有高度生态适应性的自然植物区系成分的总称。乡土植物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形成了与当地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相适应的生理生态习性,常常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抗逆性及生态效益性。二是要按照环境的特性选种树木,达到地尽其力,树得其所。提倡抗旱节水、节肥型的乔、灌木和地被,并减少草坪的数量,以节约水资源和其它植养成本;极力选择抗病虫害,适宜野生动物栖息,粗生粗放苗木。三是选择有地域特色和地方文化品位的树种,如东莞的市树荔枝,市花白兰以及莞香、勒杜鹃等等。四是骨干树种与一般丰富树种相结合。一些粗生、易活、适应性强、分布广泛骨干树种有:细叶榕、尾叶桉、台湾相思、南洋楹、麻楝、芒果、扁桃、人面子、白兰、凤凰木等。生长较好,较粗生、易活,分布较广泛,并与骨干树种配植选择,可丰富当地物种的一般树种有:腊肠树、铁刀木、降香黄檀、水石榕、紫薇、红千层、火力楠、国王椰子等等。五是经过实践证明,在东莞不用、慎用或暂不采用的树种。不宜种植的刺桐属树种如刺桐、金脉刺桐、鸡冠刺桐等等,因近几年外来有害生物刺桐姬小蜂的严重为害,且暂无有效防治效果;减少种植的树种有印度紫檀、青皮木棉、油棕等,因在东莞属不耐寒树种;少植一些大规格苗的树种,如苗盆架子、糖胶树、晃伞枫、香樟,甚至木棉、复羽叶栾等树种;慎用或少用海南椰子、大王椰、老人葵、酒瓶椰子等绝大多数的棕榈类植物,因外来有害生物椰心叶甲的大面积严重危害,加之其种植后成活、生长、绿量、景观等均非良好。
3.3配置多样性的园林植物群落,遵从“生态住”原则
植物间的搭配是景观效果形成的关键,植物配置的核心是植物生态位的配置。营造近自然的园林植物景观,必须遵从“生态位”原则,充分利用空间资源,合理进行植物种间配置,提高群落的自然维持和演替的能力,建设最接近自然的植物生态系统。促进植物群落与环境相适应,增强绿地抗灾能力。
在营造多层次植物群落时,除了解决下层耐荫植物的选择外,还要求在上、中层的乔灌木搭配上予以科学选择,强调以乔木为主的乔、灌、花、草、藤复层栽植。通过合理密植,达到单位绿地面积生态效益最大化;提倡速生与慢生、常绿与落叶、名贵树种与常规树种合理搭配原则。东莞城市园林植物间的搭配原则如下:一是总量控制原则,即25%的乔木,25%的灌木,25%的地被草坪,25%的硬质地面和小品;二是东莞绿地总体的树草比为7.5:2.5(非林下草面积);三是常绿乔木与落叶乔木之比为4:1,灌木基本为常绿,或常绿灌木与观花落叶灌木之比为5:1。
3.4提倡近自然园林养护,控制人为干扰
目前东莞市园林植物养护管理中常用的整形修剪、中耕除草、清除凋落物等手段不适用于近自然园林植物景观的养护管理。大力推广近自然管理模式是解决东莞园林绿化资金困难的有效方法之一。近自然管理模式完全遵循“近自然”的手段,对绿地的管理采取比较粗犷的管理方法。极少人工雕琢,尽量减少对植物的人为干扰强度,任由园林植物按照自身规律生长,形成近自然园林植物景观。近自然管理模式是根据植物生长发育的特性对植物作轻度整形。除城市广场和城市主干道需要进行修剪清扫树叶外,其他绿地特别是背景林,应当以修剪病枝枯枝为主,并保留一定枯枝落叶和杂草,让其自然腐烂释放养分回归土壤,供植物生长吸收,从而促进绿地自然循环和自然演替。
生态园林城市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城市发展所追求的阶段性目标。构建近自然园林植物景观是实现生态园林城市的重要途径,也是建设节约型城市绿地的重要手段。在东莞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中,要提倡近自然园林创造,尽量模拟近自然园林植物景观,再现自然植物群落,形成城市生态系统的自然调节能力,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需求,使人、城市和自然形成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良好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