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艳新
创造性思维是主动地、独创地发现新事物、提出新的见解、解决新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通过这种有创见的思维活动,产生新颖、独特而又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思维成果。创造性思维的形式多种多样,它既包括求异思维(发散性思维)也包括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因此,它具有主动性、求异性、发散性和独特性等特征。地理教学中,应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以达到启迪创新思维的目的。
一、从形象思维入手,启发创新思维
人的认识过程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思维的发展规律是从直观生动的形象思维发展到抽象思维。由于中学生年龄和见闻的局限,很多地理事物和现象是从未感知的,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向学生提供尽可能丰富的感性材料,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并借助各种直观教具和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适当的手势、表情等营造一定的气氛,使学生产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在形成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启发创新思维。
如讲风的形成时,举这样一个生活例子提问:“两个液化气罐一个是空罐,一个是满罐,哪一个压力大?若把两个罐联通在一起,液化气向哪个方向流动?为什么?”学生很容易回答:“液化气向空罐流动,因为空罐压力小,饱罐压力大”教师进一步引导,空气的流动也是这样,总是从高气压处流向低气压处,空气的水平运动就形成风。又如学习季风形成时,提问:盛夏游泳时,当你中午赤脚踏在岸边泥土上感觉怎样?入水后感觉又怎样?以此启发学生,认识海陆热力差异,理解季风的形成。
二、求异思维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前提
地理知识系统是一个开放、发散的系统,既有许多知识的相对真理,又有人类尚未了解、尚无法知晓和解决的问题。这种地理知识本身的发散性、未知性,正是地理课堂的独特味道所在,能帮助学生进入超越时空的思维空间,有利于学生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冲破思维定势,有意识教学生从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反面去思考问题,敢于想别人没有想过的问题,敢于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要敢于求异,另辟新径,往往会有新的发现。
如讲《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时,作这样的假设:如果地球公转轨道平面与地轴夹角为90度,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将如何变化?四季会怎样变化?地球上的五带又将如何分布呢?又如讲中国地形对河流、气候有何影响时,假设青藏高原位于我国东部,我国气候会具有怎样的特点呢?组织学生讨论,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问,探索求异,学生在这种活动中可不受教材范围、教师倾向的束缚,可以独立地、自主地发展,拓宽思维的空间。
三、创设问题情境,为创新思维发展提供动力
学启于思,思源于疑。对新解、奇异的地理事物产生好奇心是中学生普遍的心理现象。教学中根据不同课题和内容特点,设置悬念,布疑设问,精心创设思维情境,引发学生的追切析疑解难的求知欲望,进而启发、诱导学生进入思维、探索求知的活动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促使思维向高层次发展。
如讲中国地理《气温分布和温度带》一节时,让学生观察“春节哈尔滨冰灯和广洲花市”的插图,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提问:为什么同一季节两地的景观差别如此之大?学生边思考边讨论,各抒己见,相互启迪,燃起思维的火花。再如,讲南极洲气候时提问:南极洲降水稀少,为什么冰层厚达2000多米?假如南极洲的冰全部融化,世界洋面会怎样变化?沿海城市、岛屿会怎样?这些问题一经提出,使得学生兴趣盎然。兴趣是学生学习和发展思维的巨大动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适时创设各种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思维。
四、营造民主课堂氛围,是学生创造思维发展的保障
现代中学生好疑问,自尊心很强,期望别人对自己尊重和重视,既使学困生内心深处也埋藏着自尊和上进的火种,希望老师诚恳、公正、实事求是地对待他们。
作为教师,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对所学知识大胆设疑,善于发现学生所提问题中创造和探索的火花;另一方面要针对学生个性差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获得成功的机会,以提高学习的自信心。尊重学生与众不同的疑问和观点,向学生证明他们的观点是有价值的,让学生感到成功的体验。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令人心情舒畅和亲切的学习环境。只有在民主的氛围当中,才会有人格的自由与舒展,才会有思维的跨跃与激荡,进而才有创新潜能的迸发,民主的课堂氛围是学生创造思维发展的重要保障。
五、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创新思维提供营养
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教学生利用材料和工具亲自动手和实验,使手和脑的活动结合在一起,为创新思维提供营养。讲经纬网的有关知识时,指导学生用乒乓球做小地球仪,画出赤道、南北两极、经线和纬线,观察经、纬线长短及表示方向,再讲经纬线定义及特点,学生就很容易理解记忆。又如指导学生用地球仪和手电筒(代表太阳光源)可以直接演示地球自转和昼夜更替现象。另外,组织多种形式的地理兴趣小组、搞社会调查、撰写小论文等都是培养实践能力的较好途径。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是知识和技能两方面同时发展的结果,创新思维培养的最好手段和场合应该通过日常教学过程,在教材中渗透,在活动中实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每一个地理教师都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作为教学的灵魂和核心。树立“教学过程其实是学生发现并掌握知识,形成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过程”的观念,在学科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