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川江 张 亮
一、三峡库区古寨文化背景
三峡库区古寨星罗密布,数量众多。据清·同治《万县志》记载,仅万县全县有名称的寨堡就多达276个。然而,据不完全统计,旧县志上记载的近300座寨堡,现在多数只剩下一个名字,已无任何遗迹。在残存的寨堡中,有山寨30多座、碉楼近20座、洞寨近百处。
古寨是战争年代,人们利用有利地形,建在地势险要之处,用于屯兵,防御外敌入侵的战略防御工事、军事据点。大多数的古寨采用坚固耐用的条石为材料。 三峡库区的古寨,大多兴建于南宋末年、明末清初以及民国时期,当时的汉民族为了抵挡蒙古族和满族的军事进攻,修建了众多的古寨和城池。民国时期,这些古寨、城池又成为地主、土匪等的庇护之所。各种各样的“城寨”,除了军事上的防御功能之外,也为保护一方百姓免受外族侵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古寨文化的价值
库区古寨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地域文化形态存在,大多有过辉煌的历史。然而在今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它的历史文化价值、旅游经济价值已日益凸显。
(一)历史文献价值与科研价值
三峡库区古寨民俗风情浓郁,文化底蕴深厚。古寨的存在,对于南方干栏式建筑,以及明、清居民建筑样式、风格的研究都具有史料价值。古建筑被誉为“最直观的教科书”,在较为封闭的环境下内向演绎,以完整的古寨体系记载着千百年来的历史兴衰。据清《万县志》记载,重庆万州区天生城整体布局宛如一座城池,四面绝壁,控关锁道,历来必被兵家所争。寨内院落、街道布置均统一规范,青石铺成,馆亭楼阁,高低错落、纵横交织。寨内风景秀丽,石井、炮台散布于寨中,石碑、石刻,皆以纯净的石头构筑了这个典型的古寨风貌。
(二)旅游文化价值
资料显示,每年6.5亿次国际旅行中,有2.4亿次旅行可以归于文化旅游。 15年前,文化旅游尚被视为一个小型的特殊市场;而在今天,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文化旅游已经占到全部旅行的37%,文化旅游已经稳固地发展成为一种主流文化。
库区古寨所在的各个区县,风景秀丽,空气清新,有千姿百态的奇山秀水、极富生机野趣的山野丛林、古老幽邃的天然溶洞、干栏式吊脚楼等独具民族风情的地域旅游文化景观,不仅是旅游、探险等专业人士的理想之地,更能满足快节奏的都市人亲近自然、 返璞归真的心理需求。
(三)经济价值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旅游业的快速“升温”,旅游业作为某些地区的重要经济支柱,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库区古寨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科考探索于一体,拥有广阔的市场,已经成为了带动库区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地方政府应将发展的重点放在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和底蕴上,将古寨文化作为一项旅游资源来开发,则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就业压力,有利于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更能带动地区交通、餐饮、财政、税收等产业的经济收入,从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三、保护古寨文化面临的挑战与已有措施
(一) 古寨文化面临的挑战
古寨文化的开发保护,不仅关系着古建筑的去留存亡,也关乎地方经济的发展。民众文物保护意识淡薄,政府重视程度不足,成为库区古寨文化开发保护的“瓶颈”,许多文物古迹因此而遭破坏。
1、生态环境的破坏
三峡库区人口稠密,土地稀少,人地矛盾尖锐,当地人毁林开荒,实行原始的耕作制度,导致生态平衡失调,许多地方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繁发生,严重威胁着古建筑的安全。
2、古寨原貌的改变
(1)由于缺乏专业的规划管理,一些旧有的居住环境不能满足新的生活方式的需要,古寨内出现了一批改建、翻建、新建的房屋。新材料和新风格的出现,严重破坏了古寨和谐宁谧的氛围。
(2)一些开发商唯利是图,不考虑古建筑保护应遵循原物、原件的保护原则,肆意地对古建筑进行加工改造或是毁坏重建,美其名曰开发旅游资源,实为粗制滥造,种种不文明的行为导致古寨原貌被破坏。
3、现代化不和谐因素的影响
(1)一些人基于牟利的心理,不顾古寨的整体规划,在古寨内盲目经营,将一些不和谐因素融入到古寨建筑中,如经营茶馆、卡拉OK厅等娱乐设施,破坏了古寨内建筑的合理布局。
(2)现代化设施:如电视机、触摸屏、磁卡电话等与古寨古老、庄重、严肃的建筑文化风格,迥然不同,格格不入,存在着“古今结合”、“两不像”的尴尬局面,给人一种不伦不类的感觉。
(二)已经采取的措施
随着国家相应政策的出台,库区各区县也加大了对辖区内古建筑的开发保护力度,部分古寨得到了较好的开发保护。
1、完善古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交通、住宿、餐饮等设施的规划建设,不仅能为游客提供所需,而且还能带动相关行业的经济收入。2008年7月,重庆市万州区政府将通往天生城的上山道路修葺一新,并将几处危岩进行加固,不仅方便了游客上下,也排除了安全隐患。
2、及时抢救人为或是自然原因造成的破坏
由于水土流失、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以及人为因素的影响,库区内许多古寨毁坏严重。为此,各地方政府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如重庆市云阳县政府在2004年出台了针对磐石城的相应政策,将磐石城的保护与设计方案直接纳入云阳县城的建设总体规划,采取“有效保护、合理利用 、整旧如旧”的政策,对磐石城进行开发、保护。
四、开发保护三峡库区古寨文化的构想
文物古迹是历史产物,属于非可再生资源。因此,坚持不改变古寨原貌,是保护古寨文化的长远战略。保护是开发的前提,开发则是保护的最终目的。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一)保护古寨文化的构想
库区古寨文化,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应自觉对其进行保护,故笔者认为,在保护方面需做好以下工作。
1、整理、编辑古寨图文资料
将库区古寨文化的研究作为一个项目,纳入三峡库区社会科学研究的计划之中,及早整理库区古寨图文资料,编辑出版,以便流传后世,也有利于现今人们全面掌握它们的情况。
2、保护古寨原貌
(1)对保存较为完好的古寨,在不改变古寨原貌的基础上,实行重点保护,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复原古寨原貌等。
(2)将尚未开发,而又已经废弃、破败不堪的古寨,纳入一般性保护范畴。实行原地原样保护,不可随意拆毁现有古寨的一砖一瓦,防止其遭到进一步破坏。
(3)将保护责任落实到古寨所在的乡镇直至使用者身上,增强民众文物保护意识和主人翁精神,把古寨的保护同当地居民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
3、学习、借鉴成功经验
重庆合川钓鱼城,至今仍保存有大量珍贵的遗址、碑帖、石刻等文物古迹。重庆市忠县政府,采取“就地护坡,抬高寨门”的策略,成功保护了石宝寨原貌。这些古建筑的保护措施为库区其他古寨的保护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4、生态环境保护
(1)出台相应的政策,加强对景区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的监管力度,退耕还林,保持水土,禁止农民开垦荒地,过度放牧。必要时,迁移人口,转变农民生产经营模式。
(2)控制景区旅游人数,避免过度的旅游接待,走可持续发展战略道路。
(3)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民众的环保意识。安排人员专门负责管理古寨内以及附近地区的环境卫生。
(二)开发古寨文化的构想
文化保护与开发互为表里,密不可分。古寨文化的保护,需借旅游开发发展其作用,流传其历史。笔者认为,在古寨文化的开发方面需做好以下工作:
1、景区建设
(1)景区建设要突出重点,落到实处,有层次、有特色、有风格。建设一处,成功一处,并注意总结建设过程中的经验教训。
(2)将古寨开发权承包给投资者,在保护古寨原貌和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对古寨进行恢复重建、开发保护。
(3)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加强对古寨内环境卫生、旅游秩序等的管理。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游客的人生安全。
2、加大宣传力,开发旅游文化特色
旅游文化本身是一种多层次多结构的经济活动,衣食住行、吃喝玩乐一整套。在旅游景区,开发一些纪念品、地方特色小吃、传统手工艺品等,不仅能为游客提供所需,而且还能够很好地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另外,向外地游客赠送一些景区的宣传手册,一方面方便游客了解景区的风格特色、历史沿革;另一方面,也可以起到一定的宣传作用,从而扩大景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3、挖掘文化深度,开辟旅游专线
开辟几条旅游专线,将整个库区的著名风景区连接起来,方便游客选择。如重庆万州区,除南宋抗元阵地“天生城”之外,还有青龙瀑布(甘宁故乡)、盐井龙洞(喀斯特地貌)、太白岩(李白)等旅游景观。若将这些旅游景区连接在一起,开发成为一条旅游专线,定会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4、提高服务质量
(1)服务质量是旅游景区首要考虑的问题之一,景区的工作人员应该经过严格的培训,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专业知识能力,待人和善、仪表端庄、热情大方,给人以良好的印象。
(2)旅游景区要专门安排导游人员为游客讲解,最好能用中英文解说,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使他们更多地了解旅游景区的民俗风情、历史文化等。
5、改善周边环境
处理好旅游过程中产生的生活垃圾,做好回收工作,注重生态环境与旅游资源开发的协调发展。
在时代的大潮下,开发和保护古寨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保留一份独特而珍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将会有不可替代的历史文化价值、经济价值的回报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重庆三峡学院中文系.三峡文化研究[M].重庆大学出版社,1997.
[2]丁文魁主编.风景名胜研究[M].同济大学出版社,1988.
[3]蓝勇主编.千古三峡[M]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付川江(1985—),男,重庆万州人,重庆三峡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06级文秘班,研究专业:汉语言文学。张亮(1985—)男,山西孝义人,重庆三峡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汉语言文学06级文秘班,研究专业:汉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