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文学的引进与出版

2009-09-03 07:03唐威丽
出版参考 2009年13期
关键词:加拿大文学小说

唐威丽

动物文学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狼图腾》,《藏獒》、沈石溪的系列动物小说是长期活跃在读者书架上的图书。但与加拿大、奥地利、美国、英国等有上百年动物文学史的国家相比,我们的动物文学发展还相当年轻。与原创动物文学的晚起步相比,动物文学的翻译工作早在五六十年代就开始了。不管是世界经典的动物文学,还是国外正在畅销的动物文学,数量不可小觑。

从目前已翻译和引进的动物小说看,动物小说的引进呈现两个特征:

1、经典作品的引进以作家为单位,毕生创作一网打尽。与中国动物小说的发展不同,加拿大、美国、奥地利、日本等国的动物小说的出版历史都比较悠久,尤其是加拿大、美国的动物小说,不仅积累了不少动物小说的经典之作,形成了各自的动物小说写作传统,还有专门的动物小说家,他们的动物小说自然成了翻译出版的首选,像加拿大的西顿,美国的杰克·伦敦,日本的椋鸠十等,我们在翻译时,基本上都以作家为单位,把他们毕生创作的经典动物小说都引进过来。2000年北京出版社翻译出版了《西顿动物小说经典》五册,就基本将西顿创作的动物小说囊括到一起。2001年二十一世纪出版社推出了“椋鸠十动物小说全集”十册,也基本将椋鸠十的动物故事网罗到一起。将一个知名动物小说家的作品一网打尽是动物小说引进的首要特点。

2、新世纪动物小说引进走温情路线,淋漓尽致述说“动物柔情”。动物小说具有很强的时代性,这不仅在我国表现的比较突出,在国外动物文学发展中也很鲜明。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西方文化思想的渗透和博物学的成熟,加拿大兴起了传记式的动物小说类型,以现实、旁观的笔调再现了加拿大野生动物的生存方式和旺盛的生命能量。这种原始的野性表达,很快成为动物小说中的一朵奇葩。再比如,美国在西部拓荒的过程中,诞生了不少带有冒险性质的动物小说,在人与动物之间展开了残酷又充满智慧的斗争。在斗争中展现自然的生存法则和动物强大的生存本能。这种时代特征在动物文学的引进中也较为突出。

随着都市生活的蔓延,人们越来越远离自然和荒野,动物小说的引进也出现了新特征,即与宠物猫、宠物狗相关的动物小说越来越多,它们通人性,给人们带来快乐和心灵的慰藉,淋漓尽致地述说着它们“无言的柔情”。这类体现“动物柔情”的小说特别讨读者欢心,一方面体现了广大读者对动物文学的情感诉求,另一方面也折射出新时代环境下动物小说创作土壤的贫瘠和单薄。

在外国文学的引进中,动物小说的比例虽然不很大,但取得的成绩是值得欣慰的:杰克·伦敦、西顿、黎达、比安基、乔伊·亚当森、椋鸠十等人的动物小说已为中国读者所熟悉,《黑骏马》《美丽的乔》《灵犬莱西》《白比姆黑耳朵》也成为广大读者耳熟能详的经典名作,长江文艺出版社、弘文馆等近年来引进的动物小说引领了一股股阅读新潮。这些都是值得骄傲的成果,但同时我们看到,动物文学还有相当大的引进空间。一方面,可以加大经典动物文学的引进力度,因为在世界文学史上,还有很多可发掘的经典动物文学作品。举例来说,中国读者对加拿大动物小说家西顿及其作品可谓熟悉了,但是对与西顿同期的另外一个著名动物文学作家查尔斯·乔治·道格拉斯·罗伯茨却知之甚少。罗伯茨被称为“加拿大文学之父”,他最早提出了“动物文学”这个概念。罗伯茨结合自己对野生动物及驯养动物的观察,创作了250多篇动物故事,他流传最广的作品有《大地之谜》《红狐狸》《寂静地带的猎人》《几个动物故事》《动物故事续集》等。2000年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曾翻译出版了一本动物故事集《野地的亲族》,但恐怕早被遗忘了。此外,加拿大还有著名的动物小说家罗德里克·L·黑格·布朗、法利·莫厄特等,加大对加拿大动物文学的开发,不失为动物文学引进的一条有效途径。

另一方面,适时跟踪当代畅销动物小说的出版情况,为动物小说的引进注入新鲜活力。在引进初期,出版人在选择翻译作品时也相当重视时效性,他们对国外畅销的动物小说关注有加,为中国读者及时介绍了不少国外非常畅销的动物文学,如乔伊·亚当森的系列作品,美国作家沃尔特·法利的《黑驹》。而今天的出版人在跟踪引进当代畅销的动物小说上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并得到了畅销带来的甜头。但不足的是,它们一般以单本的面貌出现,虽能引起一时的畅销,但缺少持续性,埋没得快,对我国动物文学的发展似乎也没有起到添砖加瓦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最近一口气推出的“猫武士”系列六册,规模之大,气势之磅礴,显示了出版人对动物文学引进的新思路。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翻译出版的动物文学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是上一代出版人为我们当代出版圈定的优秀作品,如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动物园里的趣闻》,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陶陶和它的伙伴》等,重新整理这些动物小说,选择适合当代引进的动物小说,无疑也是动物小说引进的一条捷径。

猜你喜欢
加拿大文学小说
我们需要文学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我与文学三十年
加拿大看病记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