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小虎
摘要:20世纪的新音乐作品突破了人们以往的经验,具有新颖、独特的外貌,但它们依然是音乐.依然是听觉的艺术和时间的艺术。我们不应该用异样的眼光去看待新音乐。应该采用一种平等、平静的态度去对待它。20世纪表现出了对传统音乐艺术的突破,主要表现在为音乐审美观念的突破;音乐结构与音乐思维的突破:音响素材的突破;“世界音乐”概念的确立。
关键词:20世纪新音乐多元
20世纪是一个迅猛发展的年代,具有前所未有的革命性、探索性、创造性和挑战性,人们很难用简练、明确的语言来概括这个世纪前所未有、日新月异的发展。20世纪的新音乐并不是空中楼阁,它和其他事物一样,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是对传统的继承、延续和发展。20世纪的新音乐作品突破了人们以往的经验,具有新颖的外貌.但它们依然是音乐,依然是听觉的艺术和时间的艺术。我们不应该用异样的眼光去看待新音乐,而应该采用一种平等、平静的态度去对待它。
20世纪的音乐开始进入极度反叛的年代,在这之前.音乐的结构一直由固定通用的原则所支配,虽然各个时期的音乐或多或少有不同之处,但它们却遵循围绕中心音构建音高组织的基本法则。而自从进入20世纪以来.没有任何一个体系能够支配所有音乐作品的音高组织原则。每个作品都可能有它自己独立的作曲体系。在传统艺术中占主导意义的模式已不复存在,无意识领域里的多意性、朦胧性占据了艺术形态中的主导地位,调性结构迅速瓦解。现代音乐对发音物体的模糊手段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噪音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作品中,各种新奇的音色成为作曲家标新立异的手段。原有的体系出现了很多变体,新的音高组织技术不断出现,音乐的语言发生巨大的变革。
一、音乐审美观念的突破
传统音乐总体上追求均衡、统一和逻辑性,让听者沉醉于幻想之中,而现代音乐注重客观地反映社会与个人的矛盾。20世纪的音乐与其他时代的音乐一样,也集中体现了时代的精神和思想,这时音乐大多数是以社会现实为基础,对音乐美的观念进行革新。音乐中传统的审美观念建立在古典主义音乐结构之上,包括均衡、和谐、规整与庄严等特点。当音乐进入20世纪,随着勋伯格序列主义音乐的兴起,这种传统的音乐审美观念逐渐被打破.甚至有人极端地认为音乐已经消亡,从而挑起了反对传统音乐观念的思潮。新音乐家重新审视传统音乐理念中的各种音乐现象、形式与内容的结合,音乐情感的体现,等等,认为音乐中最本质的主体是“音响”。因此,20世纪音乐创作的重点开始转移,开始注重挖掘声音的各种表现性及其表达方式。音乐家通过他们设计的音响组织形式表现他们所想要表达的思想内容,新音乐的特点就蕴含于音乐本体之中。
二、首乐结构与音乐思维的突破
从巴洛克时期到20世纪初期的西方音乐主要以追求共性创作为主要特征,这种共性是建立在调性之上的。现代音乐打破了这种建立在调性上的共同特征,为了塑造 新的音乐形象,现代作曲家们不断开发新的创作技术.采用新手段与新素材进行创作,使得音乐创作的领域大幅扩展。
无调性音乐的出现是对传统调性体系彻底的变革。从20世纪初开始,勋伯格逐渐建立了系统的序列主义作曲理论,完成了浪漫主义作曲技术到20世纪作曲技术的过渡,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勋伯格也成为公认的现代音乐作曲家的杰出代表。
十二音列作曲技术是勋伯格在探索音乐创作手法的过程中所创造出的与传统技术完全不同的作曲手法.八度中的十二个半音地位均等。它彻底颠覆了调式主音的核心地位,完全不同于流传了几百年的传统和声技术。为了追求有组织原则的无调性音乐,完全摆脱传统音乐的约束,扩展音乐创作的空间,勋伯格逐渐将十二音技术发展为一种完整的体系。通过勋伯格与他学生的倡导,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十二音技术的影响逐渐扩大,成为现代音乐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作曲技术。十二音作曲技法将八度中的十二个半音按照一定的乐思组成特定的序列.作者以这个序列为基础来扩展音乐的结构,每个音依次出现,不着重强调和突出任何一个音,各音地位均等。整个作品以某个特定的序列为基础,以寻求乐曲在结构上的统一。
调性体系的瓦解,导致作品的整体结构上已不能再采用传统的曲式布局,调式调性概念的逐渐淡化也影响了西方音乐中的曲式结构,使其逐渐丧失了逻辑与严谨.现代作曲家开始探寻新的结构手段。20世纪上半叶出现了序列主义音乐,使得音乐技法的逻辑手段和音乐要素的结构得以强调,这也使音乐创作逐渐接近数字化的游戏。与序列主义音乐的“秩序”相反,偶然音乐则强调了音乐的不确定性,它把作曲家的控制权转让给他人,偶然音乐作曲家认为这样的音乐才真正具有艺术性。
新音乐中的和声观念得以重新确立。在传统和声中.通常认为三和弦是协和和弦,其他和弦均为不协和和弦。很多新音乐作品打破了传统和声中协和与不协和的概念,在大量现代音乐作品中,不协和、紧张、尖锐的和声是很平常的,和声不再与功能逻辑相关。
三、音响素材的突破
在现代音乐的创作中,新音乐作曲家们不断探索和发掘新的音响素材以扩展音乐表现的领域。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使通过模拟声音波形来创造音响素材成为可能,同时也可以改变波形,创造出自然界不存在的音响材料。同时,传统的演奏、演唱技术也得到了扩展。通过演奏技术的扩展,传统乐器开发出了新的音响;新的演唱方法也使人声表现的领域进一步扩大。现代电子技术与传统器乐、声乐的结合也进一步扩展了传统声乐、器乐的表现范围。于是20世纪音乐创作的音响材料大大增加,这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
在对声音艺术的探究中,20世纪的音乐家不满足于对传统概念中声音艺术的使用,进而探求新的音乐声音元素。电子音乐、人声、打击乐器等改变了传统乐器的演奏方法,都是对传统音乐声音概念的挑战。电子音乐的产生扩大了声音的范围和性能,为20世纪音乐打开了通往新的声音世界的大门,可以产生前所未有的声音,体现出了科技新时代音响的新特征,虽然它的有些作品多由噪音组成而令人难以接受,但它的产生为音乐的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人声用法的彻底改变主要是在1958—1960年之后出现的,这种改变使得人声成为一种声音素材和沟通手段。这种新用法的首要特征是重视日常生活的细节侧面.以及人的嗓音能够发出的所有的自然声音。对新素材的研究引起了乐器种类的增加,打击乐器种类的增加便是最好的例证。这些新增加的各种各样的音响为音乐的表现提供了更多的素材,为音乐家的创作开辟了更广阔的天地。
四、“世界音乐”概念的确立
“世界音乐”指的是人类所有的音乐文化相融会,强调音乐与全人类社会行为的关系。其概念就是以任何民族的传统或流行音乐为基础,进行各种各样融合实验的混种音乐。新的融合意味着加入了新的东西,新东西的加
入意味着整体又有了新的性质。“世界音乐”勇于吸纳各地方民族文化精神与音乐艺术的精华,寻求各民族乐器间的关联,能够将世界各地的乐器微妙交织,将不同时期、不同体材的音乐相组合。中国京剧、西班牙吉他、澳洲原住民音乐、北印度古典乐、非洲史官音乐、犹太音乐、阿根廷探戈、伊斯兰苏普音乐等,都是世界音乐可能使用的材料。“世界音乐”突出了音乐的多元性特征,能够拓展音乐创作的空间,可以尊重世界各地的音乐文化传统,具有很大的积极作用。我们不能把20世纪兴起的新音乐思潮看作是对传统的否定,它是在传统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是以西方文化为主流统一的世界史的反映。从形式上看,全新的音乐逻辑显出了西方艺术向各非西方文化艺术的一种趋同:从内容上看,它是对西方理性发展到极致的反思.同时又是对理性的进一步深入。它是西方用理性思考直线彻底走下去之后陷入的困境和惶惑。它是对科技和社会高度发展下人的存在处境的新思考,它是对现代社会造成人自身环境大破坏而产生的悲哀,它集中反映了西方文化与非西方文化的对立和由西方文化成为世界主流文化而来的人与自然对立的全球化这两重矛盾。
综上所述,我们在面对20世纪新音乐的时候,不能充耳不闻、拒绝接受,不能轻率褒贬、武断地下结论。它们毕竟是20世纪人类文明的组成部分,我们应该去接受、去了解。在20世纪的许多特性当中,有一个特性尤其突出,那就是“多元”。这个世纪的多种元素共同存在、并驾齐驱;既相互影响,又各自独立;没有贯穿始终的主流,也没有领导一切的中心。总之,存在于20世纪的多元性,构成了这种色彩缤纷的“多元世界”。20世纪的新音乐也不例外。20世纪的音乐家大都标新立异,为了创新,付出了不懈的努力。德国音乐理论家施图肯什米特依据其统计的数据具体指出:在20世纪,各种新的乐派、新的运动,以大约每五年一次的周期惊人地涌现出来。所有这些,使那些关于新音乐的前所未有的新方法、新理论、新思维、新口号等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使各种各样的主义、各种复杂的流派、各种各样的技术、稀奇古怪的各种事件和行为在专业音乐领域里不断涌现,各领风骚。那是一个追求个性的时代,我们曾经用“宏大”来形容巴洛克时期的音乐艺术,用“理性”来概括贝多芬的音乐,用“感性”来形容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但是在20世纪,我们似乎不能再用这样简单的概括性的语言来描述音乐的特性了,我们只能说“多元”。这是我们在面对20世纪音乐时所持有的基本态度。
20世纪音乐的迅速发展和这种“多元”的特性,引起了人们对待音乐的观念、接受和接触音乐的方式、分析和理解音乐的标准等方面相应的变化。在20世纪前,人们常常用一种分主次、有侧重的眼光来看待所有的音乐作品中的音乐要素,音乐表现手段,以及各种音乐事件。20世纪的一个重要变化是:采用平等的眼光来看待音乐作品中的各种元素或事件。美国当代音乐理论家玛丽·汶纳斯特罗姆曾经指出:“要了解20世纪的新音乐,首先要对所用的材料由所了解,听众必须从这样的思想人手,即任何参数中的任何事件,都可以在音乐中产生曲式形成功能,并对乐曲的最终形成产生作用。”在这种观点的指导下,所有音乐要素和音响事件,在艺术表现、结构形式和整体功能等方面都是等价的。我们在用传统的观点审观20世纪音乐的时候,需要扩大范围或者辩证理解。我们应该用客观、冷峻的眼光,以实事求是的标准来看待一切音乐事件,尽力摆脱个人的喜好和以往的经验所产生的束缚,从而更加贴近新音乐作品,揭示它们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