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艳楠 孙凤奎
大自然是神秘的,在难以掌控的大自然面前。古蜀国人民为了揭开大自然神秘面纱而呈现出了对神异崇拜的现象,长久下来便形成了一种风俗习惯,而这种神异的地域风俗经过长期的演化便形成了一种神异的文化。在晚唐五代对此现象曾有记录的当属杜光庭的作品。其中《录异记》是一本难得的宝贵资料。前蜀杜光庭在他的著作《录异记》特别是奇仙异人卷中记载了关于古蜀四川的神异之事,而这些神异之事从各方面反映了当时的古蜀国人民对生活能得到改善的期盼,表达了他们自己的生活态度和想法。
一、仙人卷
在此卷中杜光庭记录了十三个关于仙人的故事,而关于巴蜀地区的仙人故事当属记录淮南王刘安时候的仙人。兹录原文如下:
淮南王安好神仙之道,海内方士从其游者多矣。一旦有八公诣之,容状衰老,枯槁伛偻。阍者谓之曰:“王之所好神仙度世,长生久视之道,必须有并于人。王乃礼接,今公衰老如此,非王所宜见也。”拒之数四。公求见不已。阍者对如初。八公日:“王以我衰老不欲相见,却致年少又何难哉?”于是振表整容立成童幼之状。阍者惊而引进,王倒屣而迎之,高礼称弟子日:“高仙远降,何以教寡人?”问其姓氏,答曰:“我等之名所谓文五常、武七德、枝百英、寿千龄、叶万椿、呜九皋、修三田、岑一峰也。各能吹嘘风雨,震动雷电,倾天骇地,回日驻流,役使鬼神,鞭挞魔魅,出入水火,移易山川,变化之事无所不能也。”……乃取鼎煮药使王服之,骨肉近三百余人,同日升天,鸡犬舐乐器者亦同飞去。八公与王驻马于山石上,但留人马踪迹,不知所在。宗正至以此事奏帝,帝大懊恨命诛伍被。自此广招方士亦求度世之药,竞不得。其后王母降时授仙经密赐灵方得尸解之道,由是茂陵玉箱金杖再出人间,抱犊《道经》见于山洞,亦示武帝不死之迹耳。
此则故事中记录的神仙是“八公”,其“能吹嘘风雨,震动雷电,倾天骇地,回日驻流,役使鬼神,鞭挞魔魅,出入水火,移易山川,变化之事无所不能也”。淮南王刘安对此八位神仙“倒屣而迎之,高礼称弟子”说明刘安对其的崇拜。而王崇拜八公的原因则是因为“其能”,而在道教小说中曾出现了“八仙”等仙人,“其能”与上述八公类似。刘安对其的崇拜充分证明道教修炼成仙的观念深驻淮南王心中,之后王的行为“食八公为之煮的药遂得道飞升”更能充分证明王对得道成仙的观念深信不疑。身为淮南王的刘安为什么对其锦衣玉食的生活不满意仍要飞升呢?这就与道教所宣扬的“白日飞升”有关。飞升成为神仙后不仅可以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而且可以纵己所欲,最关健的是可以长生不老。而这正是历代帝王所追求的,淮南王刘安也不例外。刘安的例子反映了古蜀人对生活的现状不满意想通过道教所宣扬的食丹修炼而达到飞升成仙的目地,从而过上仙人般自由富足的生活。
二、异人卷
所谓异人,是指有奇异行为之人。古往今来,这样的异人不在少数。杜光庭笔下就出现了十七位,蜀中第一位当属廪君。兹录原文如下Ⅲ:
李特字玄休,廪君之后。昔武落钟离山崩有石穴二所,一所赤如丹,一黑如漆。有人出于赤穴者名务相姓巴氏,有出于黑穴者凡四姓。嗥氏、樊氏、柏氏、郑氏。五姓皆出皆争为长。于是务相约以剑刺穴能著者为廪君。四姓莫著而务相之刽悬焉。又以土为船雕画之而浮水中曰:“若其船浮者,为廪君。”务相船又独浮。于是逐称廪君。乘其土船将其徒卒当夷水而下,至于监阳,监阳水神女子止廪君曰:“此鱼监所有。地又广大与君具生可止无行。”廪君曰:“我当为君求廪地不能止也。”……廪君复乘土船下及夷城,夷城石岸曲泉水亦曲,望之如穴状,廪君叹曰:“我新从穴中出今又入此,奈何!”岸即为崩,广三丈余而阶阶相承,廪君登之,岸上有平石长五尺方一丈。廪君休其上,投策计算皆箸石焉,因立城其傍而居之。其后种类遂繁并天下,以为黔中郡薄赋敛之,岁出钱四十万,巴人呼赋为寅因谓之寅人马。
此则故事中出现的“廪君”在巴人心中宛如炎黄,被视为人类的祖先。是他经过奋战为巴人建立城池以繁衍生息。杜光庭对“廪君”故事的记载充分说明巴人对祖先的崇拜。而“巴人是廪君之后”一说,古自有文献考之,如《后汉书·巴郡南郡蛮传》。后辈人民得以生存多得益于祖先为之打天下、筑城池。后辈人民以故事记录廪君表达了对祖先的景仰。同时也以此故事激励人民要过上自由幸福的生活就要学习祖先拼搏奋斗的精神,为了新生活与恶势力奋战到底。人民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只是理想,为了早日能化理想为现实,人民需要廪君所拥有的奋斗精神,只有这样,人民才会改变现实恶劣的生活境况,过上更为美满的生活。
《录异记》奇仙异人卷中的两则小故事,就充分显示出巴蜀人民对摆脱恶劣生活、追求幸福自由的向往,无论是通过道教食药升天成仙的方式还是对祖先奋斗精神的追崇,其目的都是期盼生活能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