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舆论监督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2009-09-02 08:09牛长建
新闻爱好者 2009年11期
关键词:党和政府舆论监督舆论

牛长建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新闻媒体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一方面新闻媒体需要担当起舆论引导的重任,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另一方面新闻媒体应当更进一步加大舆论监督的力度,对一切妨碍社会和谐的现象、行为以及思潮进行立场鲜明的揭露和批评,促使国家和社会朝着符合最大多数人利益的方向前进。那么,怎样才能较好地开展舆论监督呢?

要坚持实践科学发展观原则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科学回答了发展的目的问题,即发展就是为了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为新闻工作者观察社会、进行有效的舆论监督提供了新的视角。在这种背景下,舆论监督的观念应该更新,对于许多社会问题、焦点问题、重大事件等进行舆论监督时要摒弃旧有的观念、不适宜的做法与模式,代之以新的视角。这种新的视角就是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坚持把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舆论监督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我们的舆论监督,要在强调以人民群众为本,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基础上进行,在揭露“党和政府明令禁止”“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与人民群众利益相背的突出问题与不良社会现象时,要从引导人们更好地协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关系愿望出发,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目的,用发展的眼光来分析、报道前进中的问题,选择监督事件要以协调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具体利益与根本利益的关系为着眼点,以促进个人利益与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共同发展为落脚点,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进而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要坚持把握大局,同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相结合的原则

新闻媒体作为重要的思想舆论阵地,对社会生活、公众舆论和人民情绪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所以我们开展的舆论监督必须坚持服务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维护大局,要考虑宣传报道后社会效果如何。新闻舆论监督绝不能妨碍甚至干扰工作大局。涉及重大问题的批评报道,要事先征求有关领导部门的意见,不宜公开报道的,可以通过内参反映。对此,胡锦涛同志明确指出:“做好新闻宣传工作。关系党和国家工作的全局,关系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关系国家长治久安”,“舆论引导正确,利党利国利民;舆论引导错误,误党误国误民”。这些重要论述,突出强调了“新闻宣传系大局,舆论引导无小事”的道理。在新闻舆论监督中,要始终坚持把正确的舆论导向放在首位,切实发挥好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的重要作用,要提倡有利于改革发展安定团结局面的巩固,有利于加强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有利于社会发展进步的批评,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其次,要审时度势,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开展舆论监督。新闻单位开展舆论监督所涉及的问题大都是人们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同时也往往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点或难点问题。开展舆论监督不仅要揭示问题,更重要的是为了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则要依靠党和政府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解决。由于热点、难点问题大多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人们不仅关注这些问题本身,更关注党和政府对这类问题的态度及解决这些问题所采取的政策和措施。将党和政府的主张宣传给群众理所当然是新闻舆论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这也是开展舆论监督要围绕党和政府工作进展的大前提。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靠发展来解决。我们开展舆论监督要以解决问题、促进发展为根本。从这一点来说,选择党和政府正要抓、正在抓,群众也都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开展批评,就是抓住了解决问题的关键,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把握上下关注的“焦点”,大处着眼,小处人手。即从社会经济生活中寻找切入点,根据一个时期领导关注、群众反映比较强烈、意见比较集中的问题,通过确定主题、规划步骤、设置形式等运作机制,拟定好舆论监督的总体规划,以此指导新闻舆论监督工作的实施。也就是说,新闻舆论监督要选择领导关心、老百姓急需解决、社会发展需要重视等诸多因素的结合点,才能引起共鸣,实现有助于弘扬健康价值,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稳定,并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目的。

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真实是新闻生命力的根本所在。“新闻的真实性,就是要在新闻工作中坚持党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实际出发,用事实说话,反映事物的本来面貌和客观规律。新闻宣传如果在真实性上违背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会造成误导,贻害无穷。对干热点、难点问题的报道及开展舆沦监督所作的批评报道来说,真实性就显得更为重要。特别是批评性报道,如果出现失实,就会背离开展批评报道的初衷而走向反面。这就要求我们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方法去分析问题,用全面、联系、发展的观点观察事物、分析问题,注意防止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避免只讲一个方面而忽视另一个方面。要善于区分不同类型的矛盾,针对矛盾的不同性质采用不同的方法开展监督。舆论监督是为了克服工作中的缺点,巩固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加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因此,这种监督和批评要把握好分寸,要因势利导,注意方式,人情人理。对于一时不能解决或者条件不具备的,要提出给人以启发的意见,既让群众看到解决问题的希望,又让有关部门感到是对他们工作的帮助。对于能够解决的问题,要一抓到底,不能只一批了之。要注意连续报道。将问题解决的情况及时反馈给群众。而对于严重的违法乱纪行为,严重的官僚主义和消极腐败现象,则要展开严厉的批评和揭露,旗帜鲜明地反映,绝不能温文尔雅、含糊其辞。

要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

统筹兼顾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坚持这一根本方法也是搞好舆论监督的法宝。舆论监督性的稿件,我们常称作“批评报道”。由于这类稿件涉及对人或单位错误的揭露、评估乃至引发对人或事的处理,因此常被认为“难搞”。搞批评报道难,难就难在怎样处理同社会各方面的关系上。因此,在采写过程中,要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要慎之又慎,处理好同社会各方面的关系,尽量减少负面影响。

首先,要处理好同被批评者单位及其上级主管部门的关系。要尽量同被批评者及其上级主管部门沟通,争取他们的支持。现在,有同志认为,一些单位对缺点、错误都捂着盖着,你要同他们沟通,不但不会得到支持,反而会受到各种干扰和阻挠,于是主张抓住了问题先写出来再说,来个先斩后奏,不然批评报道根本写不成。这种观点有一定的道理,在新闻采写实践中也确实遇到过干扰采访的现象。对此,我们认为:不管被批评者及其上级主管欢迎不欢迎,我们在采访之前,仍要同他们沟通,申明大义,沟通不沟通是一个有关组织原则的问题,在这一点上,不允许记者有违背原则的事情发生。至于被采访单位及被批评者的态度如何,那是他们的问题。事实上我们可以根据他们不同的态度采取不同的办法。如果被批评单位或其上级不能认识错误并给采访写作设置障碍,我们只要抓得准,就要敢于坚持真理,不为困难所吓倒,一方面我们可以向党的上级组织反映情况。获得支持:另一方面,我们可以采取深入群众进行采访的办法,争取群众的支持,同错误行为作坚决的斗争。从解决问题的角度讲,我们采写批评性稿件也要同被批评者及其上级主管部门沟通,因为批评并不是目的,目的在于解决问题,在于通过批评教育更多的人。解决问题离开当地党组织和政府机关不行,离开被批评者的上级单位也不行。

其次,要严格依照法律办事。新闻工作者要自觉将自己置于法律监督之下,使自己的言行符合法律规定。更重要的是要使自己采写、编辑的稿件,特别是舆论监督性稿件,从内容到形式都要符合法律程序和法律规定,要严格遵守宣传纪律。避免失误。事实上,随着我国公民法律意识的提高,法人和公民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自觉性也在不断提高,对新闻报道在准确性、合法性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新闻工作者学法、懂法并依法办事已成为最基本的要求。法律之下不允许有特殊公民。但是我们应当看到,当前,在我们的新闻队伍中确实存在着无视法纪的现象,一些人由于党性不强、素质不高,依仗自己工作的特殊性,以“无冕之王”自居,他们分不清正当的舆论监督与侵犯公民、法人权益的界限,极个别的还粗暴地干涉司法程序,在法院判定之前,给被揭露者乱定罪名,这一切都是我们所不能允许的。

猜你喜欢
党和政府舆论监督舆论
探索舆论监督报道的“破”“立”之道
舆论监督报道要注重“建设性”
舆论监督报道如何促成更多“解决”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农村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探讨
努力建设一批新型高校智库 服务党和政府科学民主决策
“见怪要怪”:舆论监督报道的切入点
关于强化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对党和政府信任的思考
论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对妇女参政的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