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2009-09-02 08:09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09年6期
关键词:中学化学操作技能化学

凌 军

摘要: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和化学教学的基础,本文主要介绍了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及常见的误区,并从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动手机会,重视课外化学实验,重视学生设计实验能力的培养,加强实验技能考核等方面,阐述了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

关键词: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一、化学实验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是化学科学的基础,也是化学教学的基础,通过化学实验,可以使学生掌握大量的化学事实,加深对化学概念与化学理论的认识,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归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比较熟练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化学实验教学是中学化学教学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活动包括教师的演示实验、学生的分组实验、实验习题以及课外化学科技活动等,各种方式的配合和运用,对于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以及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开发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二、中学化学实验常见的几种误区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一直被提到很高位置,但本人在多年教学中感觉实验教学存在许多问题,每与众多同事交谈时多有同感,有的问题甚至十分严重,这些问题影响着化学教学健康发展。

1轻实验,重理论

目前中学化学教学受到过重的升学压力,使得实验教学偏离了应有的方向,也使实验教学的功能被严重削弱,而且许多教师认为化学教学的目的只是应付考试,只追求学生在笔试的卷面上取得高分,过分注重理论教学和习题练习,忽略了实验教学,诚然,取得高分的途径是加强理论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但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是尤其不可缺少的,且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实验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仍有许多教师错误地认为,实验只能培养学生使用仪器和实验操作的能力,从而忽视了学生通过实验、分析、研究、概括成化学知识,实践证明只有通过实验作才能更全面更深刻地获得化学知识,近些年来,在高考和中考的试卷里,实验部分的分值有逐年增大的趋势,目的就在于促进教师加强实验教学,改变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

2重常规,回避难

有些教师因为仪器的问题或实验技巧没掌握,每遇到难的实验就回避,黑板上画实验的现象屡见不鲜,看似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其实,学生就损失很多知识,教学效果必将大打折扣,例如,在初中化学中的《水电解》是个很重要的实验,通过该实验使学生认识水的元素组成和水分子的原子构成,人教社出版的教材里绘制的装置图是用水槽、试管等组合而成,特别是试管要用手在电解液(碱液或酸液)里放入、取出,因此教师们望而却步,现有的霍夫曼式水电解器也因电解速度太慢,操作不便、易损坏等原因而被弃之不用,再如初中化学中的《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由于该实验有一定的危险性而把该实验舍弃掉。

3成功率不高,效果受影响

有些实验在目前教材上给的方法不好,例如,初中化学中的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都是成功率不高的实验(都有窍门可以顺利成功),有些教师没有预先多做几次,以取得成功经验,就匆忙拿进课堂去演示,在学生面前出现失败的尴尬局面,只好东拼西凑地找些原因解释,既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又使学生对所学的该部分知识产生了怀疑,如果一个教师实验经常失败,那么不仅影响了教学效果,而且影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

4利用电化教学取代实验操作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大量实验要求教师必须亲手对学生演示,学生必须亲手去做,这才是学生获取知识重要途径,不是有“耳听不如眼见”、“眼见百遍,不如手过一遍”的俗话吗?若利用电脑制作的课件表述微观粒子的运动,形象生动,对教学确有帮助,可是过分夸大计算机、网络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好像无所不能,神乎其神,如果《木炭还原氧化铜》、《二氧化碳熄灭蜡烛火焰实验》、《电解水》等实验都用虚拟的、理想化的“课件”代替实际操劳过度作,把实验教学变成了学生看电影,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中,怎能获得完整的化学知识,教师的实验教学能力在哪里?

5投机取巧、弄虚作假

为了追求实验结果和理论完全相符,有些教师在实验时投机取巧,弄虚作假,例如,在《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时,把燃烧的红磷放入容器后,不立即塞紧橡胶塞,故意暂停一会,让受热膨胀的空气排出一部分,然后才塞紧橡胶塞,以实现最后进入足量的水,来欺骗学生;等等以上几种误区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经常遇到,严重影响着化学教学健康发展,因此有必要进行改革。

二、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必须改革

实验教学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必须努力改革实验教学,从当前看,笔者认为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1,发挥化学教师在实验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要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效果,必须充分发挥教师主观能动作用,要提高教师对化学实验重要性的认识。

为了提高实验教学效果,不仅要求教师做好演示实验,指导学生做好实验,还要求教师善于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研究实验和应用实验。

指导学生观察实验,必须从贯彻实验目的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两方面考虑,引导学生开动脑筋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既指导学生应看什么,又指导学生应想什么,通过实验教学,不单使学生懂得一些知识,更重要的是懂得怎样获得知识,认识实验反映的本质规律,所以必须指导学生研究实验,对观察所形成的表象进行思维加工,而且要指导学生应用所学的化学知识,通过实验去解决一些具体的化学问题,使他们取得全面而深刻的认识,使抽象性的东西变为具体的东西。

2千方百计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动手、观察和思考的机会

多给学生动手做实验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动手称量药品、安装仪器、进行实验,既有利于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又可以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对化学实验的兴趣,还可以加强思维活动,因此,条件较好的学校应尽量多做一些学生实验,甚至让一人一组做实验,有时也可以让学生上台做实验或做教师的助手,如果学校设备条件较差,缺少仪器、药品,可以寻找一些代用品,指导学生因陋就简地自制仪器,这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一种方法。

在课余时间开放实验室,允许有些学生到实验室补做或复习尚未熟练的实验内容,允许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自己设计的实验,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并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智力和操作技能。

此外,还可以组织化学学习成绩较好、实验操作技能较熟练的学生,参与设计和布置实验展览,通过他们亲自动手,不仅复习巩固了所学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

能,而且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尽量把课堂教学中的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重视对学生设计实验能力的培养

为了启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好地发挥学生的智能,应尽量把课堂教学中的验证式实验改为探索式实验,根据教学条件把部分演示实验改为随堂实验,适当安排综合性实验和实验习题,使实验教学的形式变得多种多样。

4增加联系生产和生活内容的实验,重视课内外的结合

为了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除了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化学实验外,课外活动中的化学实验也必须重视,在课外活动中,做一些结合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并且联系实际生活或工农业生产知识的实验,将会使学生对学习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是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巩固提高智能的有力措施,例如,让初学化学的学生在课外观察蜡烛火焰,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一般的学生只能观察到几种现象,但是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继续进行深入细致地观察,就可以发现更多、更有趣的现象,运用这类简单的课外实验,是早期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重要手段,又如,在学习“二氧化碳”以后,让学生在课外做这样的实验:往石灰水中用小塑料管不断用嘴吹气,观察并记录发生的现象,在此基础上讲解溶洞里的石笋、钟乳石形成的原因,通过这样的课外实验,不仅有助于学生巩固课堂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也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化学知识进入到千家万户的生活之中,联系生活的实验内容使学生体会到化学与生活不可分离,因此能激发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由于许多化学实验新奇多变,具有魔术般的魅力,这对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十分有利,因此,在课外活动中适当选做一些趣味化学实验也是必要的,在适当的时候,举办化学晚会,让学生自己设计和表演一些趣味实验,对表演者和观看者来说不仅能提高学习兴趣,而且还可能激发他们为解释这些现象而刻意追求其反应原理的求知欲望。

5加强对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的考核

实验操作技能是化学学业成绩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对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考核,可以了解学生所学的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的情况,发现问题后及时进行纠正,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进行实验操作的能力,巩固对有关实验原理等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必须加强对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的考核。

总之,科学素质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当转变教育观念,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充分创造条件,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使学生在自己的亲身体验中发展。

参考文献:

(1)范杰,中学化学教学法与实验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刘克文,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开明出版社

责任编辑廖银燕

猜你喜欢
中学化学操作技能化学
机械装配中钳工的操作技能分析
关于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省级测试的思考——以高中生物学为例
基于微课的中学化学教学探讨
北京再办塔机司机操作技能竞赛
PDCA循环在护生中医操作技能培训中的应用研究
素质教育推进中中学化学教学探讨
在新闻中学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