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教学培育学生情感目标的策略

2009-09-02 06:43苏香妹
化学教学 2009年7期
关键词:化学情感教学

苏香妹

文章编号:1005-6629(2009)07-0032-03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

1高中化学情感教学目标的定位

我们以为,情感不仅指化学学习热情和化学学习兴趣,对化学学科而言,主要是指对化学学科的历史和发展,对化学学科所揭露深刻的科学本质及其广泛应用引起的个人情怀和内心世界的变化,包括爱、快乐、审美情趣等丰富的内心体验;态度不仅指学习态度,更主要指对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个人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等;价值观作为一个比较宽泛和抽象的概念,它强调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以及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从横向上看,这三个要素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它们描述了人的情感领域的完整图像;而从纵向上看,这三个要素具有层次递进性,它们构成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情感发展连续体。在新的课程理念背景下,情感目标的内涵更加丰富。

2 高中化学情感目标的陈述

教学目标陈述是教学设计中关键的一步,目标陈述清楚,教学效果则易评估。在实际教学中对于情感教学目标陈述,应避免使用指向内隐心理活动的动词。

2.1关于情感目标的行为动词界定

(1)反应含义:在经历基础上表达感受、态度和价值判断,做出相应反应等。行为动词:体会、认识、关注、注意、遵守、关心、参与、合作、交流、思考、讨论、乐于、敢于、勇于、发展、保持。

(2)领悟含义:具有稳定态度、一致行为和个性化的价值观念等。行为动词:形成、养成、具有、领略、树立、建立、保持、发展、增强。

2.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体目标

(1)能领略自然界的奇妙与和谐,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界的奥秘,能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

(2)有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意识,勇于探究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3)具有敢于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具有判断大众传媒有关信息是否科学的意识。

(4)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敢于坚持正确观点,勇于修正错误,具有团队精神。

(5)了解并体会化学学科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并思考与化学学科相关的热点问题,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6)关心国内、外科技发展现状与趋势,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有将科学工作者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从上述情感目标描述可以看到,上述的描述在作为化学教学总纲要的课程标准是可以的,在教学设计中如果使用这些表达,则无法考证教学效果,无法得知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对教学目标的陈述,我们应该“应用描述学习者行为变化的动词陈述,并在目标中包含行为产生的条件。”如:通过中和滴定实验的学习,使学生在生活实际中遇到相关化学测量和化学定量分析时,能有严谨的科学态度,仔细、认真、正确记录数据的习惯;在习得知识的同时,学生能从尊重事实的角度做出行动。

3高中化学情感目标达成的教学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情感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和质量。因此教师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和认知特征,遵循优良情感发展的一般规律,充分挖掘刺激学生心理的情感源泉,通过恰当的途径和方法,激起学生健康、积极的情绪体验。具体在化学教学实践中笔者形成了以下五个方面的教学策略。

3.1创设活动情境,培育学生情感

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活动中产生的,情境活动中各种因素往往对情感的产生起综合作用,此即为“情感的情境触发规律”。根据这一规律,在化学教学中,可按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学生活动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或如临其境,有直观的形象可以把握,有浓烈的氛围可以感受,有愉快的活动可以参与,触“境”生情,引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促使学生生动、活动地学习。

如:高中化学“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教学(苏教版),教材的编写是直接要求进行“活动与探究”4个实验,突出了可接受性,但和学生的需要联系不紧,即缺乏乐于接受性的表述。为此,教师展示音乐贺卡,打开贺卡,让学生听音乐;然后演示水果电池,说明水果电池的构成,提出为什么可以产生电流?最后组织学生用“西红柿、Zn片、Cu片、无电池的音乐卡等药品和器材制作能发出音乐的音乐贺卡“。这样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沟通了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可使学生获得如下感悟: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司空见惯的事实,其中包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只要多观察、勤思考,可以通过有趣的实验,探讨它的化学原理。如此化学教学内容的处理,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又激发了他们探究化学世界的心理需求,从而发展了学生的情感。

3.2挖掘德育素材,培育学生情感

在化学教学中,注意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和科学素质教育。在这一点上,化学较其他学科有着许多独特的优势,但必须做到有理有据,以理言情,以事实言情。

例如:在介绍硅酸盐工业时,通过展示大量的图片,让学生了解中国早在约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发明了原始的制陶术,成为世界上最早能够制陶的国家之一。在约三千年前的商代,中国在不断改进制陶技术的基础上,并以较高温度进行煅烧制出了世界最早的原始瓷器。历经汉、晋、唐、两宋到明清,历代名窑已能制出极其精美的瓷器,并远销国外,受到各国人民的盛赞,对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瓷"几乎已经成了"中国"的代名词。瓷器的发明是中国古代化学取得的一项杰出成就。通过以上这些典型事例的介绍,可以使学生知道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化学方面曾为人类做出了辉煌的贡献,我们的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以此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3渗透化学史,培育学生情感

历史上化学家在形成化学概念、发现化学规律过程中遇到过困难,产生过错误想法,做出过错误判断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往往产生类似的心理形成过程。恰当地介绍一些化学发展过程中的曲折乃至失败,并将其与正确的知识加以对比,就可以使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新观念时少走弯路,并在矛盾冲突中加以领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阿累尼乌斯建立“电离理论”这一段化学史。1799年英国化学家尼柯尔森和卡里斯尔最先发现溶液具有导电性。他们认为,在溶液中电流是由带电荷的分解物运送前进的。他们把这样的运输物叫做离子。但他们认为离子是通电流后产生的。瑞典化学家阿累尼乌斯1882年秋开始对溶液的导电性进行了一系列的测量,查阅了学术刊物中与这个问题有关的论文。最使他惊奇的是氨的性质,这种物质在气体状态时是不导电的,而它的水溶液却是导体。阿累尼乌斯查明卤酸也都有类似的性质。阿累尼乌斯认为,要解释电解质水溶液的导电性,必须假定电解质在溶液中具有两种不同的形态。即不能导电的分子形态和能导电活动性的离子形态。但在当时很多科学家认为阿累尼乌斯的论点纯粹是胡说八道,当时最著名的化学家克利夫教授认为:“这纯粹是空想,我不能想象,比如,氯化钾怎样会在水中分解为离子。钾在水中单独存在可能吗?任何一个小学生都知道,钾遇水就会产生强烈的反应,同时形成氢氧化钾和氢气。可是氯呢?它的水溶液是淡绿色的,又有剧毒,而氯化钾溶液则是无色的,完全无毒。”但阿累尼乌斯竭力证明,他甚至还计算出,在氯化氢的溶液中,有92%的溶质处于活性形态,也就是说大部分溶质分解为离子了。这些结果被德国化学家奥斯特瓦尔德(Ostwald,W.1853-1932)在研究盐酸的催化作用时所证实,它的总量中只有98%对过程起加速作用。这一数值与阿累尼乌斯计算出来的数值是接近的。

同时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及合成的基础自然科学,化学家进行化学研究的过程是探索物质的结构和变化规律的过程,也就是追求真理、发现真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化学家的求真精神是促进化学发展的思想基础。这种求真精神包括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也还包括知错就改,不断进取,知难不退,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大无畏精神。如卤族元素氟发现史,就是一部化学家求真求实的历史。氟元素的发现很早,但其单质由于活泼性和毒性长期未能分离出来。为了研制它,化学家们付出了极为沉重的代价。戴维曾受氟的毒害病了好几个月;爱尔兰科学院的诺克斯兄弟为研制氟其中一个不幸殉难,另一个被迫去疗养。英国化学家哥尔在制氟实验时发生爆炸而放弃。在这种情况下,法国化学家莫瓦桑不畏艰险,不怕牺牲,仍坚持不懈,终于1886年获得成功,而这时距人们发现氟已过去了近80年。

将这些内容穿插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了解科学家求真的过程,不仅可以学习化学知识,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训练学生的思维,同时使他们从真理本身及真理的发现中受到启迪,教会他们如何在学习和工作中求真、求实,学会如何做事。

3.4与学生生活、环境、生产、科技、社会问题的密切配合,培育学生情感

情感与需要具有相互制约的规律,一方面情感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另一方面情感又可以调节一个人的需要。如果将学生学习活动、求知欲望作为自己的优势需要,则他们就会产生热爱学习,追求真理的情感。在化学教学中,可联系生产、生活及科学实验的实际,提出一些学生热爱的,却一时难以解释或解决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

例如,在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硫及其硫的化合物”时,关于“酸雨”、“环境保持”等内容,可引导学生自己查阅相关资料,再组织他们进行交流、评论,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上有的展示了从网上下载的很多图片,如“狮身人面像的被腐蚀”、“酸雨过后大片农作物枯萎的景象”等,很是触目惊心;有的汇报了走访当地环保局等部门,收集到的一些就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因酸雨造成危害的详实材料和具体数据,令大家非常震撼;有的阐述了自己对预防和治理污染的想法和措施,使人耳目一新;还有的当堂分脚色扮演了“小河被污染”,更是惟妙惟肖。对于学生的这些表现教师要抓住时机,及时进行评价,充分肯定他们强烈的环保意识、较广的知识面、较强的网上搜索能力和出色的表演能力等,大力表扬他们关心家乡、建设家乡和热爱家乡的这种强烈意识,赞赏他们勇于发表自己观点的勇气,宽容学生的异议甚至错误,鼓励他们在看到污染引起危害的严重性的同时要增强学好化学治理污染的决心,从而激发他们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5应用活动表现评价学生情感发展,培育学生的情感

教师不仅要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地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还要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使情意的培养和评价工作有机结合。

活动表现评价是一种值得倡导的评价方式,尤其是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更为适合。活动表现评价是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学生在各项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分析问题的思路、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水平以及表达交流技能等进行全方位的评价。评价结果以简单的方式加以记录,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恰当反馈以激励学生进步。

例如,学完(苏教版)《实验化学》专题3拓展课题“新装修居室内空气中甲醛浓度的检测”后,我们可以开展探究活动,研究问题是“怎样判断地窑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否威胁进入其中的人的生命?”。

为了保鲜,有的农户将红薯、蔬菜、水果储存在地窑中,红薯、蔬菜、水果代谢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积存在地窑中,容易发生二氧化碳使人窒息的悲剧。怎么检测二氧化碳含量是否威胁人的生命?学生讨论后说:用专用仪器检测(价格高没普及)、把小动物如鸡放入地窑中检测(简单可行)、用燃着的蜡烛检测:蜡烛熄灭或燃烧不旺则二氧化碳超标,人不能进去。教师启发:二氧化碳体积分数达百分之十时人就会停止呼吸,问题是蜡烛在二氧化碳体积分数达到或超过百分之十时会熄灭或燃烧不旺吗?我们可以“配制”不同体积分数的二氧化碳气样,观察蜡烛在其中燃烧情况,据此判断用蜡烛检验二氧化碳体积分数是否在安全范围之间的可行性。教师在1000毫升量杯中分别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50毫升、100毫升、150毫升、200毫升,把量杯口稍稍提出水面,让空气进入杯中,这样就得到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百分之五、百分之十、百分之十五、百分之二十的气体,用燃着的蜡烛检测,发现二氧化碳体积分数为百分之十五时都不熄灭,说明用蜡烛熄灭或燃烧不旺判断二氧化碳超标是不可靠的,即蜡烛熄灭人肯定不能进地窑,蜡烛没熄灭人也不一定能进地窑。

教师可以考查和记录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的具体表现,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实验操作的行为、参与探究活动的积极性及与同学合作的态度,通过与学生交谈了解地获取知识的途径、设计实验的思路、实验后的感受等来作出综合的评价,评价学生在获取知识、技能和方法及提高探究能力以外,是否获得了亲身体验、是否激起了探究的欲望、是否学会了合作交流、是否分享到成功的喜悦等等。

化学学科在情感目标实施中有了自己的独特空间,我们有丰富的化学文化,有紧密贴近学生生活,广泛联系科技、自然现象的化学教育素材;有特殊学科背景,以实验为基础的动手、动脑学科特性是其他任何学科难以比拟的,需要的是去开拓实践。因此化学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实践积极探索和不断创新,达到富教于情,富教于乐,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共同探索,相互交流,实现再创造的愉快活动过程。

猜你喜欢
化学情感教学
情感
台上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奇妙的化学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