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之鄙
《解密学问大师纪晓岚》(中国言实出版社2008年版)封四刊载“作者小传”:何香久,国家一级作家,沧州市文联副主席、作协主席;著诗集11部,小说、散文集7部,学术专著35部,主编各类文集40余部(套),创作与治学成果9000万字。其中主编《纪晓岚全集》36卷。沧州国学网载《纪晓岚与(四库全书)》赞誉何先生道:“学术界有‘九千万富翁之称。”
这本25万字的书,几乎每页都有“插图”,转抄文字占一半版面;每页“正文”,即何先生抄录、翻译、再归纳、阐述的文字,多则650字,少则220字。但笔者仅粗读一遍,就发现该由作者承担责任的错误达50多处,超过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规定的上限。限于篇幅,这里略撮数例,以见一斑。
何先生强调:“纪晓岚火爆天下,但同时也被‘戏说弄得面目全非,离他的‘本来面目相去甚远了。”只是,他自己也在“戏说”纪晓岚(参见《解密学问大师纪晓岚》。以下凡引该书,皆简称《解密》):
有一天乾隆皇帝召纪晓岚奏对,说:“朕今天十分高兴,是因新得一喜,特召卿进宫,赋诗志喜。”纪晓岚一听,脱口吟出一句:“我主今日降真龙。”乾隆一笑,说:“卿错了,不是皇子,是位公主。”纪晓岚心中一惊。于是急忙转口:“月里嫦娥落九重。”乾隆故作伤心状。说“可惜没有成人。”纪晓岚顺水推舟:“想必人间留不住。”乾隆说:“掉进井里淹死了。”纪晓岚方才大悟:刚刚生下的公主,怎么会失身掉进井里去呢,这是乾隆爷开玩笑呢,于是接口又吟道:“翻身跳进水晶宫。”乾隆哈哈大笑。
这里何先生实际是把解缙与皇上吟诗的故事略加改造,强安在纪晓岚身上。请看原创:一日,上谓缙曰:“卿知宫中夜来有喜乎?可作一诗。”缙乃吟曰:“君王昨夜降金龙。”上遽曰:“是女儿。”缙即曰:“化作嫦娥下九重。”上又曰:“已死矣。”应曰:“料是世间留不住。”上笑曰:“已投之水矣。”应曰:“翻身跳入水晶宫。”上本欲诡言以困之。即得诗,深叹其敏。
故事载于明人冯梦龙《古今谭概》(自序作于庚申春朝,即1620年)和清人褚人穫《坚瓠二集》(刊刻于康熙三十六年,即1691年);而“纪晓岚出生于雍正二年甲辰(1724)”,“四十五岁,纪晓岚被任命为侍读学士”(《解密》),至1769年乾隆帝召他吟诗时,解缙的故事已经流传了一百多年。解缙原作“君王昨夜降金龙”(平平仄仄仄平平),合乎格律诗的句式。而何先生改造后的句子“我主今日降真龙”(仄仄平仄仄平平)第二、第四字皆属仄声,失替,不合声律要求。应该说,二甲进士出身的侍读学士纪晓岚讲究“平上去人”,还曾拿本《诗韵》送人作贺礼。那般不谙平仄的句子,断不会出自他之手。而著有诗集11部的何先生,也应该懂平仄吧?
反对“戏说”,却仍然“戏说”。“解冠纪戴”——这就是何先生的“解密学问”。
何先生《解密》叙事述文,有不少混淆史实之处:
其评论抚(抉)奥阐幽,词明理正,识力在王仲宝、阮孝绪之上。(第9页)
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四库全书简明目录》皆经纪晓岚之手,“大而经史子集,以及医卜词曲之类,其评论抉奥阐幽,词明理正,识力在王仲宣、阮孝绪之上,可谓通儒也。”(江藩文)何先生显将王仲宣误作王仲宝。宋代确实有个“王仲宝”(字器之,……以磁州防御使知代州,除左屯卫大将军致仕,卒),但不能和纪晓岚为伍。而能为南朝齐梁间目录学家阮孝绪相提并论的则当是“建安七子”之一王粲(字仲宣)。
金简是满族人。(第26页)
按,《清史稿》载:“金简,赐姓金佳氏,满洲正黄旗人,初隶内务府汉军。”“金简女弟为高宗贵妃。嘉庆初,仁宗命其族改人满洲,赐姓。”既然是“赐”和“改”的,就证明原本不是“满族人”。
徐凯先生著《满洲八旗中高丽士大夫家族》日:“《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共收录了满洲、蒙古、高丽(即朝鲜)、尼堪(即汉人)共1163姓,……例如,满洲的瓜尔佳氏、钮祜禄氏、富察氏、舒穆禄氏、完颜氏等,蒙古的博尔济吉特氏等,尼堪的张、李、高、雷氏等,高丽的金、韩、李、朴氏等。《通谱》共附载高丽43姓,其中金、韩氏等功劳尤著,……成为后金社会中颇具影响的一些高丽士大夫家族。”“《皇清诰赠光禄大夫佐领兼总理内务府三旗火器营事务金公神道碑》云:公姓金氏,讳新达礼,朝鲜翼(义)州人。……天聪元年(1627年)率其弟来归。”“朝鲜李坤著《燕行记事》中亦记述金简胞妹被清高宗纳为贵妃,生有四个皇子,深受高宗宠爱,死后追封皇贵妃。……兄金简、金辉仕途亨通。嘉庆初,仁宗‘命其族改人满洲,即将正黄旗包衣金氏抬入‘上三旗,赐姓金佳氏。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正月,命《玉牒》内改书赐姓,以示对金家的恩宠。”史载表明,金简原本是朝鲜人,以后才被赐姓“抬旗”。
刘石庵就是刘庸。(第258页)
按,原书“庸”之错出现两次,刘墉(1719—1804年),字崇如,号石庵,大学士刘统勋之子。《清史稿·刘统勋传》结尾语为“子二:墉、堪。”此言刘统勋的两个儿子依前人同班辈取名往往字旁相同之例(如苏轼与弟辙,名带“车”旁,其子迈、迨、过、遁,带“走之”,孙辈箪、符、箕、筲、筌、筹等,带“竹”头),其名都带“土”旁。所以,大家熟知的刘石庵绝非“刘庸”。
(何先生介绍沧州美酒说)“保阳的知府尚且连一滴也得不着。”(第254页)
按,同书引文作“保阳制府,尚不能得一滴,……”与《滦阳续录五》所载相符。
据查,明清两代的总督,均尊称为“制府”。袁枚《上尹制府乞病启》所称“尹制府”,即两江总督尹继善。《啸亭杂录》载“硕制府色,兆文襄公侄也,历任四川总督,有贤声。”“毕制府沅,庚辰状元,历任两湖总督。”“毕公任制府时,满洲王公福宁为巡抚,陈望之淮为布政,三人朋比为奸。”“姚制府启圣、吴留村兴祚皆以县令起家,王优待之,不数年荐至封疆大吏。”上述足以证明“制府”即总督。
“保阳”是纪晓岚有意使用的前朝地名。明洪武元年(1368)九月,废保定路改保定府,别名保阳郡。明朝设保定巡抚署。崇祯设保定总督。清康熙八年(1669),直隶巡抚由正定移驻保定,保定始为直隶省会。雍正二年(1724年),改直隶巡抚为直隶总督。因此“保阳制府”是什么官也就不言而喻了。
何先生误解直隶总督为“保阳的知府”,证明他不懂得封疆大吏“制府”与“从四品知府”各是何等官职。
鬼说:“我在宋神宗时当过县令……”(第229页)
按,《解密》此处所引《滦阳消夏录》(六)原文是:戴东原言明季有宋某者……宋问:“君必有墓,何以居此?”日:“吾神宗时为县令……”先言“明季”,依例后文之“神宗”当为“明神宗(万历帝)”。孰料何先生直接解说为“宋神宗”,看来他的确不知道
明代也有一位神宗皇帝。何先生不讲修辞,误植多多;不谙文意,亦信笔标点。
丸折东泻自太古,荡潏为患从商周。汉唐而下日聚讼,捍御至竞无良策。书生每喜谈水利,尸祝欲代庖人谋。世间万事须阅历,百不一效空贻羞。——《十一月初一日渡黄河》(第168页)
按,此诗押韵字当依次为“周、策、谋、羞”,可是其中“策”字读ce,和其他三个韵母是ou(iu)的字不同韵;显见“策”字不对,那该是个与“计谋”意思有关的“筹”字。
“石兽又不是木屑,怎么能让河水冲走?”所附原文:“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第174页)
按,《辞海》:木柿:音肺,削下木片也。何先生解为“木屑”,一错。引文误植为“柿”,误用果名,再误。盖“柿、肺、芾”皆音fei,与“柿(shi)”有音形义区别。此则文字上世纪60年代曾经中华书局《活页文选》印行,细究文字者尽知。
如彼饫高粱,不知藜藿腹。(第192页)
按,《辞海》:膏,肥肉;粱,美谷(毂)也。故与“(桥)梁”无关。
“沧州亦有麻姑酒,南川楼下临盘涡。河心泉水清冷味。小槽滴滴浮黄鹅。”(第252页)
按,《新华字典》:冷leng,寒。泠ling,清凉。字形极其相近,意思却有差别。这里误植“冷”字破坏声律。山东济南五峰山洞真观玉皇殿以东,清泉激石,泠泠作响,故名清泠泉。中学语文教材《与朱元思书》有“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可为旁证。
唐杜[辶旁加星]藏书跋尾云:清俸买来手自校,子孙读之知圣教。鬻及借人为不孝,谅哉!谅哉!(第96页)
按,这个“[辶旁加星]”并非电脑字库输出,乃作者何香久先生自造。1949年5月11日以前,泰国的名称是暹罗。《新华字典》:暹,太阳升起。王安石诗:“卧送秋月没,起看朝阳暹。”字形可见从“日进(進)”,并非何先生造的“辶旁加星”。
宋周辉《清波杂志》载:唐杜暹聚书万卷,每卷题后云:“清俸买来手自校,子孙读之知圣教,鬻及借人为不孝。”(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卷六亦载)
何先生不知书跋只三句话,而于“不孝”后逗断,把后人加的评论——两个“谅哉”阑入“书跋”。
《文溯阁记》:“若夫海源也,众水各有源,而同归于海。似海为其尾而非源,不知尾闾何泄。则仍运而源。原始反终,大易所以示其端也。津则穷源之径,而溯之,是则溯也,津也实亦迨源之渊也。”(第64页)
按,“仍运而源”应为“仍运而为源”,漏掉动词“为”。“穷……而溯之”系一个词组,不可以逗号分隔。“溯也,津也”是主语部分,后面应该加逗号;不加,则应改为“溯也、津也”。
笔者与何先生素昧平生,本不必为此书义务校勘。如今花费时间和精力代作全书校勘,是想让读者可以借此匡谬更正;同时也因为笔者曾经任教,不愿让此等讹错甚多之书“误人子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