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诗展示解颐才

2009-09-02 08:09张少成
文史杂志 2009年4期

张少成

1964年3月5日下午,成都市盐道街学校例行的政治学习时间,教师们早已坐满了大教室,静候四川省文史研究馆刘孟伉(1894~1969)馆长前来讲解毛泽东诗词。为了保证学习质量,上次政治学习时间,各组都学习过毛主席诗词,记得诗词文字;再听老师的点评就能迅速落在实处,也可以节省许多时间。学习开始前,大家很自然地要议论,猜测从未谋面的刘老是个怎样的人。

1963年教育厅决定把成都市盐道街中学与成都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合并为盐道街学校,试验十年一贯制教学;特别重视加强教师(平均年龄不足25岁)的在职进修。因为吴臻百校长和教育厅宁育圭处长当年作党的地下工作时,归刘孟老领导,便派出刚由高校分配来的四位教师,拜刘馆长为师,每个星期天上午去学习书法。听他们说,刘老教学特别认真,亲自磨了土红,在对方纸上用大楷书写《千字文》语句,指导大学生练基本功——描红、影写……最令大家感兴趣的是,亲见刘老手持帚帕蘸了清水,在地板上书写巨型“鹅”字。当时成都总府街“红旗剧场”和春熙路“成都市百货公司”的巨型匾额,都是刘老擘窠榜书,落款都用“寐叜”。后来听文史研究馆研究员谢慕沙老师讲,当年刘老为开展地下工作,办过“艺薮”金石书画社;使用“寐叜”为号题款也有其纪念意义。由此我们就不难理解刘老是怎样写出这些大字匾额的了。

再说那天下午两点钟,一位身穿蓝棉布短棉大衣(腰系“鸡肠带”)的银须老人,在校长吴臻百陪同下,步人教室。大家不约而同地热烈鼓掌欢迎。

刘孟老很珍惜时间,一坐下就开讲。我当年29岁,教书13年,有些听写能力,专心听讲,高速笔录,基本保存了全部讲话内容。“文化大革命”开始,我被加以“反动学术权威”之名,关进牛棚,奉命交出所有发表过的文章和手稿,以后都没有退还;而一本共青团省委奖励的笔记本,竟然得免劫难。当年的原始记录得以保存,可以让我和读者同读下面记录的原文,权当重聆刘孟老的讲课。

诗是高度的文艺表现。作诗不是浪费字眼儿,光押韵而已。要在小的范围内写出丰富的内容。跃然纸上。使读者于明快中见所感。

毛主席评论杜甫的诗是“政治诗”。杜甫自云“窃比契与稷”,确有本事,对政治、经济皆有看法和措施,此古人所未见也。主席更强于杜甫多矣。主席的诗是政治诗,自不待说。主席的政治、哲学都诗化了,艺术化了。

历史不能割断,要把古人的东西拿过来:否则鉴赏力亦差矣。不懂词汇、文法,怎么能懂得思想内容呢?打在水上,落在石上,关键在字词。古人文化工具笨拙,故而词句简练,今天发电报就要精炼。要通词性,不能不懂得文字学。今人用字并非全用字的本义:一经艺术化,则词义多矣。韩愈说“作文必略识字”。识字指知道“字”在历史上的变化。主席读古人作品,将古人词汇融会于心中,加以提炼。继承而创造。“熟精文选理”(杜甫《宗武生日》),实则只用十之二三,提炼当代词语而使用十之六七。不懂得古人造词法,又如何提炼古人和今人语汇呢?光使用标语口号上的词语,是偷懒。(《送瘟神》的)“银锄”举“银”之光亮,“银海”言雪;“铁臂”非言农民之手,乃机器也。“五岭”、“三河”,泛指以代中国地名。

音韵美极了,意思和盘托出,咏歌之,美极了。——“哼”字要紧!音调传出语气。“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陶冶性灵——存——底物,新诗——改罢自长——吟——”就为合乎语气也。诗就是音乐。“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一田——?”两句算一句,不连读就只关了“桃花源”。(问陶渊明)你写了桃花源,那里可以耕田吗?你认为如何啊?

刘孟老还为大家具体分析了毛泽东《登庐山》诗。他说:

自古诗人登高望远,俯视城郭,抒发感情。李白《庐山遥寄卢侍御虚舟》说“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心胸尚未扩及海外。杜甫《望岳》云:“岱宗夫何如?齐鲁青未予。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自是雄伟,然不舒宕排场。“飞峙”,从何飞来?借神话写出庐山位置和突然而起之势。峙,独立貌。飞峙见高,“四百旋”写公路;亦实写高大。因其飞峙。不得不“跃上”:正是登高山如履平地。“葱茏”状山之苍莽,旧词新用;生出下文。杜诗写“青”是由上而下,此处由下而上写山顶。上山则“壮观天地间”。“向洋”化用《庄子》“河伯、海若”典故,组合成新词语。“世界”用“冷眼”看,世界大事应当冷静处理。不能像热锅上的蚂蚁。对国内人民则热,建设事业要闹闹热热,革命化,非常热烈。于此见政治头脑。极目苍茫,由远及近。第四句并非写景,也可能有风有雨,但实为比喻,为下文开路。以下写长江上下游。黄鹤楼在上游武汉,从《禹贡》之“过九江而至于东溟。”“三吴”指下游。“白烟”与“黄鹤”对仗。“晓来江气连城白,雨后山光满郭青(张籍)”,“水流白烟起,日上彩霞生”(刘禹锡)。结句异想天开,轻轻松松;再回头看庐山本身,看它的主人,首先见陶渊明。苏轼的诗“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原来无别事,庐山烟雨浙江潮。”着重看第三句,如果“无别事”,当然只是“庐山烟雨浙江湖”。这样,可惜名胜了!苏东坡和陶渊明当然有事。主席到来也有事,将政治诗化了。诗有感情,开个玩笑:主人哪里去了?可是耕田去了?

由于都学习过毛主席诗词原文,所以对刘老所讲的内容比较容易理解。大家静听解说,不时发出会心的笑声。刘老继续评讲《送瘟神》:

诗题、小序,亦不浪费一字。1958年正是与苏联发生分歧的对年,正借此抒情。之所以“浮想联翩,夜不能寐”,是因为想的不是小问题。“枉自多”说苏联地域广大。赫鲁晓夫你这“华佗”拿“小虫”没法。国手当有法,然亦无法,真可惜大场面了!“十室凡人在,千山空自多。路衢唯见哭,城市不闻歌。漂梗无安地。衔枚有荷戈。官军未通蜀,吾道竞如何。”(杜甫《征夫》)“矢”假借为“屎”,遗屙,叠韵。“薜荔”状“遗矢”,状声,即“噼里啪啦”,无字则借,借声填义,数见不鲜,是创造性发展,此法可以承袭。“坐地”、“巡天”以火箭、核武器做交易。“牛郎”(劳动人民)问“华佗”,也判断他们办法不行,无法合伙。

第二首写我国。“舜尧”,指圣人。颜渊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曹交问曰:‘人皆可以为尧舜,有诸?孟子曰:‘然。”。“春风杨柳”,春风时雨之化,继续革命;“万千条”,条条是道。此句结果为以下两联:“红雨”、“青山”代表农业、工业,写大跃进、人民公社,热热闹闹的。诗离不开比喻。“为桥”非实写,言过渡措施,回应序中用四字句写感

情,无一字多着。“微风拂煦,旭日临窗”,何等愉悦,不亦快哉!

刘孟老精神矍铄,不需要休息。他喝口热茶,接着评介《答友人》:

“答友人”三字重要。,是个国际友人,是目--本的党人;有关他的利害,故而避讳。

前四句言中国革命成功了。从《九歌·湘君》写来,结构篇法仿之;也采取苏东坡《韩文公庙碑歌》章法词法,用了太白《天姥吟》“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乱如麻”。楚辞产于湖南,主席生于湖南,故而采用“九嶷”、“帝子”、“斑竹”、“洞庭”。,“和”,多用原韵;“答”,则只就意思,由此可推原作之意。楚辞多譬喻、神话,用浪漫主义手法(《诗》的“比”、“兴”),此诗亦然。“九嶷”四句写受苦难的劳动人民起来革命,已经胜利了。假如直言“拜上(友人)”,那就了无诗意。“帝子”本义是“帝尧二子”,此指“黄帝子孙”,代表中华民族。“白云”用故事,“大风起兮X-~扬”,“秋风起兮白云飞”,扣七八月份。《楚辞》:“洞庭始波叶未落”,“洞庭波兮木叶下”,说的是时间。友人可能要求帮助,主席答应了。“风起云涌”,疾风知劲草。“翠微”即崔嵬;翠危,山之高处。“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万物睹”(《易·乾》),说明有领导。“斑竹”有典故,此有新义,比喻人民,说明过去的痛苦。化悲痛为力量,使前景变得更美好,“红霞万朵百重衣”。凡偶句皆言事物之两面,切忌“合掌”!“霓为衣兮风为马”,衣似红霞,言有饭吃有衣穿。又透到下句。

“长岛”指日本,以一地代一国。“洞庭”句表赠诗送别之地,为了不截然转入,而借以过渡。“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李商隐),“天雨雪,有冻夫,穆天子作《黄竹歌》以哀之”。“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清朝驻日参赞黄遵宪作品有新内容,《樱花歌》:“承平以来二百年,不闻鼙鼓闻管弦。呼作花王齐下拜,至夸神国尊如天。当时海外波涛涌,龙鬼佛天都震恐。欧西诸大日逞强,渐剪黑奴及黄种。芙蓉毒雾海漫漫,我自闭关眠不动。一朝轮舶炮声来,惊破看花众人梦。”

太白云“我欲因之梦吴越”,此则“梦寥廓”,应以前之“隈寥廓”。“尽朝晖”,“毒雾”笼罩,便无朝晖;“日出扶桑”,自有朝晖!大家听得专心,两个钟头很快过去了。虽然刘孟老那天只讲了三首诗,却教给我们读诗解诗的基本方法,不仅授之以鱼,而且授之以渔;使我们眼界一新,茅塞顿开,留下了终身难忘的印象。会后大家纷纷请吴校长反映,再请刘馆长开文化讲座。后来,刘馆长果然允诺帮助学校开展文化活动。他推荐曾经任过中学校长、教授,时任文史研究馆研究员的谢慕沙先生,每半月来盐道街学校中学部,为语文教师开一次业务指导讲座。刘馆长和谢老师的具体、切实的指导,推进了我们学校的语文教学改革。最突出的有几点:从那以后,我们语文教研组集体备课时,要讨论字词句了,也就是像语文教育专家们所倡导的那样去“咬文嚼字”。语文教师练起读书、背诵、写字等基本功。语文课要教学生听说读写,要通过具体落实的语言文字教学和语文基本训练,教会学生读书、作文,提高他们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以我教的中学五年一贯制实验班为例,每周要结合单元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自学几首格律诗词;还结合应用文教学,指导他们欣赏和学习对联;课内增加学生的读讲练习,真正“抠字眼儿”,具体切实地讨论课文的字词句甚至标点符号的用法,研究篇章结构。学生们对这种学习方法,特有兴趣。他们不是呆坐听讲套话,被动地接受“填鸭”喂食,而是主动参加认知实践活动。学生争相发言,自然朗读,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每堂课除了教务处的同志,还有教育厅研究室的同志随堂听课。学生们习以为常,视若无人,各自认真参加学习和练习;即使举行全市,性质的研究课,也如同平时一样,各行其是,应对自如。课内学得好,也就不必有课外作业。每周课堂作文一次,写周记一篇(教师全批全改,专题讲评)。看来这样的教学改革还真有点意思呢!

不过,这种情况没能持续多久,就进入“文化大革命”了……

写这篇文字时,我不止一次地、很自然地联想到汉人评说匡衡的名言:“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汉书·匡衡传》)

兹值刘孟伉老馆长115诞辰周年,谨以此文表达缅怀之情,一瓣心香敬献给老馆长和先贤们!

作者:四川省文史研究馆(成都)馆员、成都大学师范学院退休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