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上,教师不能成为学生能力的迫害者

2009-09-01 03:09张明佐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09年7期
关键词:题海战术话语权黑板

张明佐

课堂是学生求知进取、成长的主阵地。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课堂就是学生青少年时期最主要的生活方式。对教师而言,最难把握的是课堂,最有活力的是课堂,但最大的浪费也是课堂。纵观我们身边的课堂教学,有些老师的课上得特别好,有激情,语言幽默风趣,思维活跃深刻,形式新颖,有感染力,与学生容易产生思想上的共鸣、学业上的共进和心理上的愉悦。但我们也应当看到,还有不少老师的课堂效率仍然在低水平上徘徊,甚至有部分老师的课堂成为了学生智力的屠宰场,成为学生能力发展的迫害者。现分析如下:

教师在课堂上不应该做的事情

教师独霸话语权,单向灌输,冷冻学生情感。在现实课堂上,教师独霸话语权的现象比比皆是。主要表现在“满堂灌”,不给学生发言的机会。师生间的启发,问候,表扬等互动几乎没有,学生多呈麻木状。还有一种形式表现在作业的布置上,这是教师话语权的另类表达,大量的作业和缺乏针对性的作业都会使学生陷于无助之中。在对待学生错误的问题上,一些教师也充分利用自己的话语优势对学生进行“教育”。殊不知,不给予学生应有的话语权,教师独霸讲坛,即使讲得很精彩,也难被学生所接受。从心理学角度看,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心理沟通和信息交流的过程,这种沟通和交流在什么样的层面上进行,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效果的好坏。总之,缺乏话语权意识的教学是见不到希望的教学,滥用话语权的教学一定是失败的教学。

教师独占黑板,讲解情结特别浓。这类老师是很负责的,但他讲解的情结特别浓,其课堂的基本特征是教师对课堂、对黑板的绝对垄断。表现为独霸讲坛,滔滔不绝,从头讲到底,难题讲,浅题讲,该讲的讲,不该讲的也讲。学生没有参与互动的机会,大都昏昏欲睡,信息吸收率低,当堂消化的时间太少,听课效果极差。从心理学上分析,其实质是只相信自己,不相信学生,生怕漏掉任何一点,学生都会束手无策。殊不知。任何领域都需要空白的艺术,留一点空间让学生自己去感悟比死讲更好。

题海战术,狂轰滥炸,学生丧失学习兴趣。题海战术是一种让学生厌恶,而被能力不强的老师所喜欢的课型。因为题海战术有一定的效果,所以一些懒惰的教师图省事就只管让学生练习。题海战术的危害性远远大于它所带来的那点机械性效果,教师不精选习题,题目多而深、多而杂、多而滥,达不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最后必然牺牲学生的体力、智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唯我独尊,粗暴打断学生回答,堵塞学生的思维。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会看到:当一个学生回答问题不符合老师的要求时,学生还没说完,教师就粗暴地打断学生的发言,甚至武断地说:“你回答错了”。殊不知,这样做,学生的自尊心就被伤害了,而学生的发言一旦被排斥和忽略的话,他也就不太可能有第二次大胆的发言了。究其原因,主要是这部分老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不高,害怕学生的“乱答”打乱自己的教学思路,破坏自己对课堂的预设。

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做的事

把“话语权”授给学生,让学生发言。新型的教育中,教师首先不是表达者,而应该是倾听者,不是统治者,而是合作者,课堂教学不应该是一个人对一群人赐予知识的场所,而是一群人在一起相互交流知识和理念的平台。要达到教学双方互动,教师一定要力戒话语霸权,把话语权还给学生,用心倾听,做学生的指导者、促进者、引领者。这一点在语文、外语等语言类学科中尤为重要。

改变单调的课堂教学方法,实施师生的互动,要学会倾听,倾听学生不同的声音。一个好教师有时为了整合学生不同的需要,会放弃自己熟悉的甚至得意的方式和内容,转而更有针对性地给学生以启发。在很多时候,很多教师确实能够体会到“最好的话语就是倾听”其中的含义。

有时教师的问话得不到学生的任何回应,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重要的一点也许是在话语权一直由教师“垄断”情况下,突然“下放”导致了学生的不适应。这就需要我们作恰当训练,训练的重点是“如何正确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想法”,当训练开始变成习惯时,教学双方才能真正享受平等的话语权,而此时的沟通互动才是真正的真实流露。

当然,教师把话语权还给学生也许很痛苦,它可能意味着对调控课堂能力的担忧,对自己的教学表演的放弃。但如果不能让学生在表达中学会表达,在倾听中学会倾听,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就会成为空话。

把“粉笔权”授给学生,让学生动手。俗话说得好“眼看千遍不如动手一遍”。学生坐在底下听老师讲解,没有听不懂的,但要学生自己动手,很多人却显得陌生,主要原因就是自己练得少。所以培养课堂上学生自己动手解题的能力尤为重要。特别是数理化学科,教N--定要多请学生上黑板解题,变一人独占黑板为多人共用黑板。教师只有随时保持提问的欲望,学生的精神才能保持在一个比较紧张的状态,听课效果才会好。

把“问题意识”授给学生,让学生动脑。爱因斯坦的至理名言人人都知道——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然而部分教师却把它置之脑后,这就是对学生能力的隐性迫害。问题意识指两个方面。一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也即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质疑、探究”的学习方式。二是在学生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时,教师一定要提出问题去问学生,一定要想方设法让学生的大脑动起来,用问题来促发思考,调动其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此外,教师要注意问题的设计是否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多层次性,是否适合所有学生参与讨论,学生的个性是否得到发展。

把“课堂”授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课堂应是学生的课堂,学生是科学知识的探索者、构建者、应用者,而教师仅是组织者、激励者、协同者。所以新型课堂应该将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热情,旺盛的求知欲,持久的学习兴趣和愉悦的情感体验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以促使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应当少讲、少说,把大量的时间和空间归还给学生,让学生积极开展合作学习。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摸索出经验的老师都知道,在课堂上,老师讲不如学生说,学生说不如学生做,学生在座位上做,不如让学生上黑板做,一个学生上黑板做不如让多个学生上黑板做;教师绝对不能独霸课堂,演独角戏,必须腾出一定的舞台位置让学生表现自己,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享受成功的喜悦,这样,学习兴趣才会持久,课堂气氛才会活跃。

猜你喜欢
题海战术话语权黑板
擦黑板
注重解题反思 回避题海战术——一道导数压轴题的多角度思考
长在黑板上的诗
晓黑板
应提升贫困群众话语权
同题异学(1)
魔幻薪题部落
高职应有自身的“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