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干完活走人,公民权免提?

2009-08-31 07:45
中外书摘 2009年9期
关键词:打工者老乡农民工

方 巍

不论是市场力量还是制度因素对农民工造成的社会排斥,最终都将通过农民工在城市中的社会关系得以体现。在市场性排斥和制度性排斥的情形下,农民工是城市生活的边缘人。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农民工在城市中的处境,最恰当的表述便是:“干完活走人,公民权免提。”在这种情形下,农民工的初级社会关系网络对实现农民工的社会包容起到了重要的支持作用。

日常生活中受到歧视

身在城市,农民工在日常生活中普遍感受到来自常住居民的歧视。OY09(女,37岁,来自浙江,文化程度:高中)对于她十五六年前刚到杭州时遇到的情景至今仍记忆犹新:

“我觉得当时,真的是,甚至我们有一个会计说:‘我看不起农村人,他的眼神都是呆呆的。……我觉得,那时候的观念老觉得外来人比较受歧视,所以感觉你很木讷的。”

SC05(男,26岁,来自江西,文化程度:初中)也觉得,一些本地人往往表现出对外地人不屑一顾的神情。在饭店里,一旦服务员与顾客发生矛盾引起争执,顾客就会说“我是杭州人嘞”;房东也爱没事找茬。总是用杭州话与人吵架。所有种种细节,都让他感到:

“杭州人好像瞧不起外地人那样的,基本上我接触的杭州人很多都是那样的。……反正就是觉得杭州人与外地人,好像就是不配。”

不仅看不起农民工,某些城里人还将他们看作一种花了钱就可以任意支使的商品。一些服务行业的农民工,更是常常受到歧视,甚至侮辱。像SC03(男,35岁,来自浙江,文化程度:小学)和sC09(女,39岁,来自浙江)等,都在做厨师和做保姆的过程中感受到不信任和被歧视的情景。OY04(女,20岁,来自河南,文化程度:初中)谈到自己在酒店当迎宾的感受说:

“对待外来打工者方面我希望他们不要有狗仗人势的感觉,他们有的时候好像感觉比我们高一点一样的,总是拿一些很讽刺的话来说我们,我觉得这样子心里真的很不平衡。有一次我在酒店里,好像是一个老板样子的人,他说我,这么漂亮的小姑娘,陪我喝杯酒。我是有酒窝的,但我不会喝酒。然后我说,不会的嘛,找我们领班来陪你喝好了。他不肯嘛,说你怕我没钱是吗?喏,拿了好多钱丢在上面。我说你有再多钱我也不陪你喝,我又不是干嘛的,我干嘛陪你喝酒啊。他就好像表现出很看不起人的样子,噢,你以为你是谁啊,你以为你是干嘛的?说得我很想哭。所以我就觉得他们那样做好像太不对了。还有一个老板说过这样一句话;他说,我想在这里招100个人的话很容易的,如果在这里找100条狗现在还很难唉。说出这样的话我觉得很那个。”

这种遭遇令农民工在心里与城市之间竖起一道无形的防线。从自己的经历中,SC05觉得杭州的好坏与自己毫无关系。

就业过程冲受到歧视

除了在日常生活中受到某些城里人的歧视,农民工在找工作过程中也面临了种种不平等待遇。一些企业或其他用人单位,出于不同的目的,也有意无意地对外来农民工或者某一地区农民工的就业做出种种限制。例如,SC08(女,19岁,来自四川,文化程度:小学)曾去应聘的一家超市,外地人当收银员需要有杭州人提供担保。一些用人单位还对某些特定地区的农民工作出限制。例如,SC03认为个别餐馆的老板不愿接受江西和安徽的务工者;QY06(男,2l岁,来自河南,文化程度:初中)说安徽人给人的印象不好,因而找不到工作。OY09也说起他们公司对湖北人的一些看法:

“有些地区的人比较有惰性。这种工作他的感觉已经做得很好了,但是,从我们浙江人的眼光来看,你还有惰性,你还做得不够好。”

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一些单位存在着农民工与本地市民同工不同酬的情况。例如,据GL03(男,私营建筑队工地负责人)介绍,在他们的建筑工地,本地的,甚至本省的打工者每天的收入普遍都要比外省的高5元。对此也说不清怎么回事,只是说一直都是这样。QY04从自己的经历中感到,本地人与他们就是不一样:

“以前我在酒店里的时候,他们本地人的话,好像就是比我们工资要高,然后做事情比我们要轻松,说话分量比我们要重。好像我们说什么,那个老板对我们好像视而不见一样。他们本地人啊,我想杭州话一说,马上就很好很好。”

老乡关系成为就业的重要资源

由于面临城市居民和相关部门在就业方面的不友好态度,初级社会关系网络的社会资本便成为农民工在就业过程中依托的重要资源。

我在实地采访中发现,农民工对于其老乡关系构成的社会资本有一种无可动摇的信任,老乡是他们在城市就业过程中可以获得支持的第一位的选择。QY06认为,在外打工:

“最困难还是生人地方不熟。不熟,找什么、做什么事都不成。现在呢找人介绍,有的刚来找工作也挺难,不认识人。每个地方都有熟悉的朋友,去那边就方便多了。像我如果一个人去广州那边找工作,花好多钱好多时间,那边有熟人的话就直接给你联系好了。”

同样,农民工也可以通过家人或亲戚的帮助找到待遇较好的工作。在我的访谈对象中,QY04刚到杭州市的工作是他哥通过一个朋友介绍的,而她目前的工作则是在同一家厂工作的姐姐介绍的。SC07(女,24岁,来自浙江,文化程度:高中)和SC08(女,19岁,来自四川,文化程度:小学)到杭州后的第一份工作也是由在同一家厂工作的姐姐和在同一家宾馆工作的母亲介绍的。另外,QY06刚从老家出来在湖州做船务的工作是他父亲介绍的。从这些打工者介绍的情况及其比较来说,家人介绍的工作及其待遇都还算可以。SC08在访谈中介绍了自己前两次找工作的途径,并对此谈了自己的看法:

问:你当时两个工作是怎么找的?

答:第一个是因为我妈妈在Bs宾馆,她叫我进去,那时我是真的很不愿意做的,我被我妈妈硬逼去的。然后第二个也是熟人介绍过去的。

问:相比之下,现在看来,你觉得自己找会不会比当时熟人介绍好?

答:我自己找工作这是第一次……我觉得,肯定是不会比别人介绍的好,因为毕竟熟人介绍的各方面情况都了解一点。

进而,在某些行业,亲戚关系甚至还可以为农民工在某些私营家族公司找到一般人无法获得的、待遇相对优厚的工作。例如,QY10(男,31岁,来自浙江,文化程度:初中)的妹夫在建筑工地做施工员。主管水电安装项目,而该建筑队的大老板又是该施工员的表兄弟。于是,QY10便于5年前来该公司做技术工。对于从事的下水管道安装工作,QY10坦率地承认:

“我不会做的,当时来时不会做的,我一点不懂,来的时候。反正这几年懂嘛也有一点,但技术到位是没有。”

对于QY10,工地负责人GL03

也认为,如果不是因为亲戚的关系,凭他的技术每天是不可能拿到60元收入的。

对于农民工来说,不论是初来乍到者,还是在杭州已经生活了一段时间的人,老乡都是他们获取理想就业信息的重要源泉。尽管劳动力市场目前已经成为农民工就业的重要途径,但是“劳务介绍所就是挣20块钱”,对于它介绍的工作或介绍的人,SC03认为打工者和老板都不太信任。

在具体找工作的过程中,如何找到一个可靠的雇主,能够如实并准时拿到招聘时说好的工资,也是农民工十分关心的问题。如果有老乡在那个单位工作,就可以避免受骗上当。在QY01(男,36岁,来自安徽,文化程度:初一)看来,“老乡介绍少不了钱的”,因为他们已经干了一段时间。“有情况了”。此外,QY01在原来工作的单位没有活干时,经常去其他工地。一旦先前的工地开工,又是老乡向他通报消息。

劳动力市场仍然是主要途径

尽管家人和亲戚、老乡在农民工的城市就业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农民工的亲戚和老乡关系的社会资本资源并不充分,充其量就是可以事先对企业情况有一个全面了解。因而即使是在杭州有熟人关系,劳动力市场仍然成为他们寻找工作的主要途径。对此,QY09总结说:

“像我现在找工作我找到现在,我从来没有通过关系。我也不需要通过关系,因为一个通过关系会欠人情。我做得好做不好我没办法发挥。万一我因为我个人原因我觉得不适合我的话,我还得罪了亲戚。我不通过这关系,我在外面,因为现在这个信息时代,网络时代,各个地方网上招聘,去人才市场招聘都是途径,反而在那边我能得到更大的空间,能给自己定位定得更好。”

事实表明,传统以血缘和地缘关系为纽带的社会关系对于农民工的城市就业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尽管上一部分的分析发现,老乡和家人对农民工的城市就业提供了重要支持作用;但他们大部分的家人、亲戚和老乡同样也是打工者,并不能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就业信息。更不用说好的就业机会。像QY02(女,28岁,来自河南,文化程度:初中),她在杭州的亲戚朋友除了产业工人就是厨师炊事员,OY04的亲戚朋友也只是司机、厨师炊事员及饭店餐馆服务员。其次,由于个性的差异,特别是不同年龄的打工者价值观的差异,父母或兄长姐姐等介绍的工作也并不一定为年轻的打工者接受,几乎都离开了原有的单位。其中,除了sc07是因为成家育儿离职的以外,其他几位都是对工作不甚喜欢。OY04觉得他哥介绍的那家电视机零件厂操作时手很痛、工作时间长、工资低,而且那儿的人又很凶。对于目前她姐介绍的这份工作,尽管其他已婚女工认为工作时间和工资都还可以,但她认为没有时间玩、太脏,说所有没有结婚的年轻人时间都呆不长。sc08则是因为与领班发生争执被扣了钱,一气之下不干的。她认为饭店当服务员人际关系太复杂,而自己性子比较直,更适合于当营业员。至于OY06,本文前面已经提到,离开湖州是因为做船务整天在船上,上岸的时间少、生活单调。因此,尽管对劳动力市场不是十分信任,但是大部分人实际上还是通过这一途径来寻找工作机会的。

政府应该介入

社会排斥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断裂,因而社会关系网络及其社会资本的利用便成为农民工消除劳动社会保障的不平等状况、实现社会包容的重要措施。然而研究显示,农民工在城市中的社会资本具有同质性,主要是以老乡和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初级群体关系,甚至夫妻、孩子和父母等关系密切的家人在其中也占了重要地位。由于市场性排斥和缺乏制度性包容,农民工是城市生活的边缘人,在生活和就业过程中备受歧视、侮辱和不公正待遇。对于城市中的部分居民来说,他们需要的是农民工的工作而不是其人。在这种情形下,农民工由血缘和地缘关系构成的初级关系网络为他们的城市日常生活提供了必要的支持,对于他们获取就业信息和就业帮助也有很大作用;在建筑行业,亲戚关系还可以帮助部分农民工在没有技术优势的情形下获得一个待遇较好的岗位。

然而,农民工自发形成的这种初级关系网络对其劳动社会保障权利的实现作用有限。由于初级关系成员社会地位相近,都是社会底层的打工者,借助这类社会资本获得待遇较好,甚至有保险的工作的机会不大;个性的差异和价值取向的不同,也使得亲戚或兄长介绍的工作不为年轻人接受。面对绝大部分按照市场原则运行、以效益为优先考虑因素的企业,老乡和亲戚关系也难以对他们获得待遇较好的就业机会产生明显的帮助作用。因此,绝大部分人,即使在当地有老乡和亲戚的农民工,也普遍选择劳动力市场来扩大其就业机会。此外,在劳动力市场激烈竞争的情形下,有些农民工往往对初级关系范围外的打工者采取排斥方式,甚至拉帮结伙,采取非法手段维护其利益。在建筑行业,一些私人老板为了获得承包项目或在经济活动中得到更大好处,往往对某些关系户介绍的农民工作出特别安排,从而破坏正常竞争环境,对其他农民工造成社会排斥。

由于农民工自发形成的社会关系网络社会资本的局限性,政府和共青团等准政府部门的正式社会关系网络资本便成为抵御社会排斥的重要对策。针对目前农民工在就业和生活中被排斥的状况。政府和共青团组织试图通过完善其组织和服务渠道为农民工提供相应的服务。但是,研究显示,除了在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政府和共青团组织在一些私营企业的基层组织建设面临一定的阻力。企业主往往从其经济利益出发,或者不愿建立相应的组织,或者组建了有关组织但却无法发挥正常功能,或者将这些组织为已所用。尽管政府和共青团组织在某些社区的农民工动员方面也有一些卓有影响的工作,但在我实地访谈的企业及其社区中没有得到有效的反映。从共青,团的组织结构来看,尽管他们拥有非政府组织难以比拟的基层组织网络;但是由于传统行政取向的工作特点,基层组织缺乏有效的人员配备,在街道甚至缺乏专职的工作人员,难以适应农民工社会服务工作的需要。

正是由于上述这种状况,一方面非正式关系网络的支持作用有限,另一方面正式关系又难以有效地延伸至目标群体,因此农民工在城市生活中缺乏有效的社会资本,用以促进其获得较好的就业机会并维护其劳动社会保障的权利。这也成为目前农民工劳动社会保障政策建设应该予以关注并切实加以改进的重要课题。

猜你喜欢
打工者老乡农民工
“无主”打工者受伤谁担责
《老乡系列》之八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沿线老乡的“筑路梦”
咱老乡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苏区老乡
靠违法手段获利的打工者没有生存空间
对农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惊小怪
一群农民工的除夕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