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奇
摘要:文章讨论了方法与环境因素,分析了提高工程抗震施工质量的方法、监督系统的网络化,实现工程信息的共享,实现对工程实时、动态的监控,最后研究了严格监管建材、建筑构配件和设备质量是保工程建设质量的物质基础,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得到了广泛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建设工程;建设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质量监理;施工质量
中图分类号:TU37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09)13-0110-03
一、方法与环境因素
工程施工项目地基和所用填料复杂多种多样,施工工艺方法不一,施工工期长,气候条件复杂多变、民事干扰等外界环境,常常影响工程的正常施工,从而不可避免地会对工程质量造成一些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在开工前认真做好技术交底和图纸会市、施工测量、工地试验室的建立和施工前的有关试验等施工准备工作,使参与人员充分了解有关技术标准、合同要求以及设计意图,依照相关标准与合同要求因地制宜地编制详细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和质量计划,采用合理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法和工艺流程,使所有参与人员不但知道该怎样去做,还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从而对可能出现的质量隐患、质量事故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把设计图纸的意图和要求不失真地落实在设计路线上。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确立贯彻“防检结合、以防为主、重在提高”的观念,加强过程控制,严格施工过程中的“五不施工”、“三不交接”和“三检”制度,以确保每道工序的工程质量。“五不施工”是:未进行技术交底不施工,图纸和技术要求不清楚不施工,测量标准和资料未经交接核签不施工,材料不合格不施工,上道工序未经验收认可不施工。“三不交接”是:工序无交接检记录不交接,施工记录不全不交接,验收不合格不交接。“三检”是:工序自检、互检和交接检。加强质量检测工作,严格以检测数据来确认质量,施工中对施工工艺方法及各施工环节进行检查,检查施工工序和方法是否符合标准,对关键工种操作的技术工人要求持证上岗,规范操作。此外,还要对可能影响质量的因素采取有效措施,时刻准备不利条件下的第二方案,详细记录当时当地的工程水文、地质、气象等资料,创造文明施工、文明生产的施工环境。保证施工便道的养护和畅通,为最大限度降低环境对工程质量的不利影响,创建优质工程打好基础。
二、提高工程抗震施工质量的方法
针对多层砖混结构工程抗震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和原因,为保证工程抗震施工质量。现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1提高各级管理、施工人员对抗震施工质量重要性的认识,在工程建设中重视抗震设防的施工质量。忽视工程质量,将会造成严重隐患,而且后患无穷,对此,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要让各级领导干部认识到通过行政立法对工程建筑抗震安全性进行审查把关。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特别是强制性抗震技术规范是非常必要的。抗震施工是实现抗震设计,落实抗震构造措施,确保工程抗震能力的关键。施工质量的好与差直接影响工程的抗震效果,因此,施工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要对设防的施工质量引起足够的重视。施工单位要利用班前会对施工人员宣传抗震知识和抗震施工质量的重要性,提高抗震意识,以使在工程建设中严格按着施工图纸、抗震规范及有关抗震构造图集进行施工。保证工程的抗震质量,杜绝抗震隐患。
2加强对工程抗震施工质量的管理,建设单位(含开发企业,下同)是住宅工程质量的第一责任者,对建设的住宅工程的质量全面负责,建设单位应设立质量管理机构并配备相应人员,加强对设计和施工质量的过程控制和验收管理。在工程建设中,要保证合理工期、造价和住宅设计标准,不得擅自变更已审查批准的施工图设计文件等。健全抗震设防施工质量专项检查和监督制度。各级工程质量监督部门,对工程质量进行检查时,要同时对抗震设防质量进行监督和检查。在检查中发现不符合抗震设计、施工规范要求的。要及时要求施工单位进行整改,整改后要认真复查,确保工程质量合格。
3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要制定出抗震设防施工质量各项管理制度,从项目的规划、勘察、设计、施工图审查、施工、监理、验收等各个环节严格把关,依法抓好抗震设防好管理工作。并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认真进行整改。对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提出规范的行政管理措施。制定出工程抗震设防施工质量的具体管理办法,把抗震设防纳入到规范化管理,把施工中的质量隐患消灭在萌芽中。引导工程抗震设防工作走上健康正常的轨道,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施工质量,才能保证工程的使用功能和结构安全。
三、监督系统的网络化,实现工程信息的共享,实现对工程实时、动态的监控
建设规模不断拓展,而质量监督的资源却相对有限。快捷、系统的计算机网络为我们解决这对矛盾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措施。质量监督系统是基于网上办公、信息共享的理念开发的,流程贯穿于工程报监、监督抽查动态及问题整改、中问验收和竣工验收备案整个工程监督实施的始终。
工程报监时录入工程基本信息资料,分配监督编号,按工程类别和所在区域分配给监督科室(组),监督员接收分配的任务后开展日常的质量监督工作。检查工地之后,根据工地的实际情况,在监督系统中录入施工进度、实际施工质量等文字、图片和影像资料。这些资料不仅作为监督的档案资料,而且也可为领导对工程的跟踪和质量控制提供科学的依据。同时巡查部门也可以根据近期突出的质量问题,加大对工程的巡查和重点抽查,做到有的放矢,避免过去工程的质量信息只掌握在监督小组的手里,实现了工程信息的共享。
利用计算机网络,实现工地施工质量的远程管理,打造“数字化工地”。在工地关键的施工部位和工序设置摄像头,通过网络,将这些数字信号传递给质量监督部门,实现对工地施工质量实时地控制,为提高和保障工程质量提供可靠的保证。这样一来,可以及时地发现和消除问题,避免工程存在大量被隐蔽、难以发现的质量隐患。同时网络系统也为与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检测单位等建设各方的联动提供了平台和空间,充分调动各方的力量对建设工程质量进行控制。监理和检测单位定期或不定期的对所涉及的工程项目的质量行为进行上报,监督站收集和甄别这些信息,发现问题能及时跟进。联动机制的建立,扩大了质量管理的触角,弥补了监控的盲区。网络化监督体系的建立实现了工程信息的共享,能及时地反馈和处理质量问题,达到对工地实时、动态的监控。由“点”到“线”、由“线”及“面”的联动监督网络,形成自上而下的质量管理网络,夯实质量工作基础,达到对整体工程全方位、多角度的监管,提高了监督的效率和水平,保证工程质量上新台阶。
四、严格监管建材、建筑构配件和设备质量是保证工程建设质量的物质基础
国家《建筑法》明确指出:“用于建筑工程的材料、构配件、设备等,都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产品质量标准”。因此,要保证工程优质,那么凡承建的工程必须把住“四关”,即采购关、检测关、运输保险关和使用关。当前在物资供应处于买方市场的环境下,各种销售名目繁多,有“回扣销售”、“有奖销售”、“送货上门销售”等,对采购人员是极大的诱惑。因此,在建筑材料选择方面我们尤其要把好采购关。
1首先要优选采保人员,并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材料质量鉴别水平。采购员应挑选那些诚实守信,事业心强,并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人担任。
2掌握信息,优选送货厂家。广泛调查,全面掌握质量、价格、供货能力的信息,选择国家认证许可证、有一定技术和资金保证的供货商或厂家,去自由市场采购,则应选购有产品合格证、有厂址、有社会信誉的产品。这样既可控制材料质量,又可降低材料成本。针对建材市场产品良莠混杂的情况,还要对建材、构配件和设备实行施工全过程的质量监控。施工项目所有主材要严格按设计要求选材,要有符合规范要求的质保书,对进场材料除按规定进行必要的检测外,对质保书项目不全的产品,应进行分析、检测、鉴定。凡不符合要求的设备和材料决不得使用,凡发现有材料质量问题应追踪到底。为了把好材料关,要严格执行建材检测的见证取样送检制度,以确保检测报告的真实性。
参考文献
[1]王荣村,论我国新时期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工程质量,2003,(4)
[2]沈鸿,周靖宇,如何实施有效的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电站辅机,2000,(4)
[3]袁铜森,张敏,模糊综合评判在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中的应用[J],湖南交通科技,2001,(3)
[4]郑周练,建筑安装工程观感质量模糊评定,安装,2000,(2)
[5]徐波,赵宏彦,创新管理体制构筑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工程质量监督保证机制,工程质量,20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