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伟明
优美的文句之于文章,正如白云之于蓝天、星光之于夜空,因其美好点缀,能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化腐朽为神奇,增强文章的美感和气势,扩张文章内容。反之,那些陈旧的、缺乏文学性的语言却显得面目可憎,拒人
于千里之外。本人在教学中根据目前高中生作文语言存在的问题作了一些总结,归纳起来应免犯“八忌”:
一忌平庸
一些同学一写到教师,总习惯把教师比作“蜡炬”,所谓“毁灭自己,照亮别人”云云,这样的立意既平庸又荒谬,这样的话既无法让人感动,又不能概括教师职业的真正特点。为什么就不能告别习惯认识,舍弃传统见解,用太阳或灯塔来作比喻呢?一位优秀的教师,他的作用会像太阳,像灯塔一样,放射出永不熄灭的光辉,他在照亮别人的同时,也在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进而完善自己,怎么可以想当然认为教师的职业特点就是“毁灭自己”呢?
二忌幼稚
一些高中生作文语言低幼化倾向较严重,还写“太阳公公”“月亮婆婆”“司马迁爷爷”“雷锋叔叔”“张海迪阿姨”。表示很高兴,则曰:“我好好高兴。”表示很难过,则曰:“我好好难过。”表示很漂亮,则曰:“好好漂亮耶。”以此推广,好像重叠的形容词越多,就可表示其程度越强烈。
在一次以“独立与依靠”为话题的作文训练中,一位男生在作文中这样写道:“世界是相互依靠的,我们从中东进口了石油,也可以将中国的菜油出口到中东去;我们从德国进口了汽车,也可以将中国的自行车卖到德国去;我们从美国进口了电脑,也可以将中国的鼠标打入美国市场。”能构成排比句式固然好,但想当然认为中东需要我们的菜油、德国需要我们的自行车、美国需要我们的鼠标就有点幼稚了,没有考虑实际情况,国家间的贸易并非随心所欲,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何况,我们已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要按照规则办事。作为一个高中生,应该对社会、对人生有一个比较深刻的理性思考。
三忌矫揉造作
有位同学在写以“借”为话题的作文时是这样开头的:
点着一支香烟,看那缕细细的烟线袅袅上升,无拘无束地四散开来,遂化为乌有。深深吸上一口,让那团苦涩的烟雾毒蛇般钻进肺里边,蔓延、蔓延……好像周身的血液都给这奇妙的烟雾唤醒。在那团苦涩的烟雾中我仿佛看到了“借”的光芒。
先不说点烟与“借”能有多少联系,只看第一句话,就有矫揉造作的嫌疑,让人凉意顿起,接着身上涌起一层鸡皮疙瘩,不对劲。厌学逃学抽烟喝酒谈恋爱,真的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要做的事情吗?我看作者是在无病呻吟,
装成熟,少年强说愁。
四忌汉语加英文
汉语加英文的说话方式在港台很流行,而今的高中生在刻苦学习英语的同时也会让英文单词在语文作文中客串一番。学生喜欢用点英文来装饰作文俨然已成时尚, 为表明自己学贯中西,说话作文时不时来一两句英文,认为这样便可脱离“老土”形象。这不好。著名作家余光中说:“英文充其量是我们了解世界的一种工具而已,而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在一些特殊名词后附带英语说明是可以接受的,但在汉语作文中滥用英文就显得不伦不类了。
五忌网络用语
当今网络流行字母语言、数字语言、“字母加数字”语言。如,称女孩为“MM”,哥哥为“GG”,姐姐是“JJ”, “PF”(佩服)、“PMP”(拍马屁)、 “BT”(变态);再见不说再见,改为“88、886”、“3166”(从日语谐音而来);“你真是气死我了!”写成“你真是7456!”这还不算。还有一些特指的网络语言,如“偶”(我)、“酱紫”(这样子)、“大虾”(指网络高手)、“菜鸟”(网络新手)、“恐龙”(相貌欠佳的女孩)、“青蛙”(相貌欠佳的男孩)、 “东东”(东西)、“蛋白质”(笨蛋、白痴和神经质)……这些语言在网络上交流起来方便,深受网友们青睐。不少同学也不假思索引入作文中,让人不明就里,不知所云。
六忌生造词汇
有不少学生为标新立异,生搬硬造词语。将正统、固有的概念进行改造倒置,如“习惯”不写作“习惯”,而改写成“惯习”;“思路”不叫“思路”,改称“理路”;将 “目标”改作“价值指向”,将 “方向”改作“路向”,将 “建设”改作“构架”,如此等等。使其变得似是而非、阴阳不清,就像一群顽童,大家都是站着走路,其中一人却头下脚上,倒立行走,以为如此才显水平之高、文化之精深。此法大有“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架势,其结果是叫人像读天书一般,绞尽脑汁也不得其要领。
七忌识记错误
学生经常将李白和杜甫的诗句混淆;将刘邦和刘备混淆;将贝尔发明电话与莫尔斯发明电报混淆;将“山重水复疑无路”误为“山穷水尽疑无路”;将法国的居里夫人误为英国人,将但丁的“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误为培根的名言……对于一个读了十多年书的高中生来说,接触到的名言警句成百上千,难免弄错,但有些也太对不起读者了。
八忌语病、错别字、标点错误、笔误
语句有错误的文章怎么能受到读者的青睐?此忌不需笔者赘述。
洋洋洒洒千余言,但愿能给在读的高中生一点启示。◆(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
□责任编辑:王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