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甫琦
高考具有鲜明的导向性,分析、把握高考试卷命题特点是我们展开科学备考工作的基本前提。根据2008年11月省教育厅发布的《广东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改革调整方案》,2010年起我省将开始新一轮的高考改革,科目设置有重大调整,文综各科的备考也将发生重大变化。因此,在新一年高三毕业班教学与备考工作开始之际,我们必须详细分析近三年来特别是2009年广东高考命题特点,准确把握2010年高考命题趋势,从而科学制定具有长远性和全局性的备考策略。
一、2009年广东高考政治试卷评析
由广东省教育考试院组织的2009年普通高考(广东卷)命题工作,是我省第六次施行普通高考分省命题工作,同时也是我省实施新课改后进行的第三次高考命题工作。2009年广东高考政治试卷命题的总思路是:保持稳定,确保均衡,有效体现高中新课改要求;突出能力立意;注重考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注重考查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素质、考生深入学习的潜能;注重对考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
(一)试卷结构分析
(二)试题特点分析
1. 保持相对稳定性与连续性。与2008年相比,2009年高考政治试卷在题型结构、题量、内容结构、呈现方式、阅读量等方面保持不变,依然采用了限定性与宽泛性设问相结合的方式,设置了成语、俗语、图形、表格、漫画等新情景,延续了“试题呈现形式较生动、涵盖内容较丰富、作答要求较平实”的广东试卷风格。而试题新变化主要表现在辨析题各分辨点呈现方式更直观化和具体化,以及经济论述题第一问的创新,因而2009年试题难度略低于2008年。
2. 注重考查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素质。绝大多数试题都通过精炼的情景设置,着力考查考生对各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的掌握情况,强调对各模块的核心知识和主干知识体系的考查(详见上表)。
3. 坚持能力立意的考查目标。注重考查思维,强调对问题的论证。几乎所有试题都是以新材料新情境新设问考查考点知识,以克服学生死记硬背的现象。同时,试题从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及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比如主观题都要求考生作答时能运用基本技能与方法,提高逻辑性。参考答案设置则既考虑了基础性、逻辑性、系统性的结合,又考虑到有独立思考、创新意识的考生的思维发挥空间。
4. 注重价值导向,培育学生人文精神。全卷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谐社会统领命题价值取向,重视贯穿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强调学科素养、逻辑思维和探究精神的考查。这在许多题目所选用的材料中或考查的知识上都有所体现,比如“公民政治参与和民主政治进步”“奥运会与文化创新”“雷锋精神”“正确辨识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中学生在地震中的自强不息”“生态环境保护”等等。
5. 强调时代性、生活化和地方特色的新情景设置。试题大都采用精炼的素材创设新情景,素材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引导考生关注社会生活和时代发展,观察世情、国情、社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如七道时事政治试题和“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变化折线图”、国家领导人重要讲话、安理会通过关于打击索马里海盗问题的决议等试题,就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又比如“小贩趁机提价”“学生平安保险”“用博客、BBS等表达、交流思想”“超女选秀节目”等试题,就具有浓郁的生活化气息;再比如“奥运会柔道冠军冼东妹”“广东新客家文化的产生”和“人民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做法(广东现象)”三道试题,就彰显了一定的广东地方特色。
与2008年相比较,今年政治试卷的不足之处主要是对年度国内外重大时事的敏感度略显不够,广东地方特色不够鲜明(只有三道题),两道选做题命制的对等性与均衡性有所欠缺(考生普遍反映第36题难于第35题)。
二、2010年广东高考文科综合政治学科命题展望和预测
根据2008年11月广东省教育厅发布的《广东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改革调整方案》,2010年我省将实行“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考试模式,取消原来的“X科”,思想政治将与历史、地理学科一起构成文科综合的考试内容。由于首次面临综合考查,全国其他省份的文科综合试卷又各有特点,因此,在分析2009年广东政治试卷特点的基础上,必须吃透我省有关综合科目考试的精神实质,认真分析、冷静预测文科综合政治命题特点,以更好地指导新一轮的考前复习。
1. 文科综合试卷中思想政治学科的比例、题型、题量等试题结构。
《广东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改革调整方案》规定,文科综合试卷采用三科合卷的方式,不设选做题,各科为100分,满分值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这意味着考生必须在50分钟内完成100分的政治试题。结合分析外省文科综合思想政治的试题结构,2010年广东高考文综政治试题也会采用单项选择题与非选择题。其中,单项选择题约为12个,分值约为42分;非选择题为带有若干小问的2道,分值约为52分。作为亮点的辨析题很可能仍将出现,并延续2009年试题命制特点。
就政治各模块分值比例来看,2010年广东高考文综政治部分将会保持连贯性,《哲学与生活》模块的比重会略大于其他三个必修模块,而两个选修模块的比重则会比较小。
就综合试卷的命制方式来看,各地主要有按照题型、各学科交叉排列和分学科命制、同场考试等两种。前一种方式有利于体现综合科的特点,强调跨学科交叉知识和能力的综合;后一种方式则有利于减少考生在考试过程中思维的频繁转换,强调学科内知识和能力的综合。2010年广东高考文综采取何种命制方式,目前尚不明朗。不过,可以预见的是,明年我省文科综合思想政治学科的呈现类型也将以“模块内综合”和“学科内综合”为主,以“跨学科综合”为辅。“跨学科综合”则主要表现为三门学科共享背景材料,考查跨学科交叉主干知识点。
2. 综合试卷中思想政治的考查内容。
《广东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改革调整方案》明确规定文科综合的考试内容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三门学科的必修课程内容和粤教研〔2005〕7号文中指定的选修内容。结合实行新课程的外省高考政治试题,笔者认为,明年我省高考文科综合政治学科的考查内容将包括四个必修模块和两个选修模块(选修2《经济学常识》、选修3《国家与国家组织常识》)。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2010年广东高考文科综合不设选做题,如果政治学科的两个选修模块都命制主观题的话,将会占据过大分值比重,所以选修内容很可能会以单项选择题形式呈现出来。当然,也不能排除以较少分值的主观题形式考查两个选修模块内容的可能性。
3. 综合试卷中思想政治的试题特点。
不管2010年广东高考文科综合试卷政治试题结构如何变化,其基本特点仍将延续,保持稳定性,彰显“稳中求新、变中求稳”的特色。比如,注重基础性,强化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注重能力立意,体现知识综合与能力综合的统一;注重价值导向,贴近生活,关注人文,体现地方特色,使试题内容突出综合性,把握时代性。
三、2010年广东高考文科综合思想政治学科备考策略
根据广东高考改革调整方案的指导思想,结合2009年高考政治试题特点和2010年高考文科综合政治试题特点的预测展望,笔者认为下一年的复习备考应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 注重研究高考试题,加快更新知识结构,补充历史学和地理学等方面的知识,着力发挥集体备课的协同作用。
文科综合思想政治学科考查内容包括四个必修模块和两个选修模块,而且还要考查跨学科交叉知识点,因而对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和团结协作精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教师个体应该及时更新相关知识结构,力争成为哲学、文化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甚至历史学和地理学等方面的通才;学科备课小组和文科综合备课大组应协调相关教师,引导彼此进行合理分工,按照各自兴趣和专长分别负责一个交叉学科领域,追踪其理论热点和现实社会的发展趋势,归纳、整合跨学科交叉知识体系和时政热点。
2. 吃透课标与考纲,夯实基础知识,构建主干网络,培养学科内综合能力。
知识是能力的基础,也是信息解读的基础。因此,调动和运用知识,首先要做好知识准备。复习前期要认真研究2009年《考试大纲说明》,中后期则要根据2010年《考试大纲说明》,特别关注那些变化和增删的考点,全面掌握考纲规定的考点。在复习全程中,都要狠抓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将识记、理解和运用的知识烂熟于心。
由于综合试题的绝大部分是“学科内综合”,主要考查学科内的主干知识。因此,可按“考点+课标+热点”方式,整体把握必修与选修主干知识,构建跨模块的主干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学科内综合能力。比如,从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来看,无论是必修1《经济生活》还是选修2《经济学常识》,都贯穿着如何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或者说是生产问题与分配问题)、市场与政府的关系问题这一线索,这既是现代经济学的核心问题,也是每一位经济学家的理论重心。把握这些特点,并结合年度时政热点与典型生活常识,就能有机地整合必修1与选修2的专题主干知识体系。
3. 加强研究与协作,注重学科知识的交叉点,培养跨学科的综合能力。
尽管“跨学科综合”部分的试题比例较小,但适度考查“跨学科综合”交叉知识,以引导学生提高利用相关学科知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恰恰又是设置文科综合的重要理念。从考生角度看,把握跨学科交叉知识点、提高跨学科的综合能力,应该是获得高分的制胜点。政、史、地三门学科知识的交叉点很多,但并非任何交叉点都是命题之处。这就要求文科综合备课大组分工协作,研读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和时政热点,挖掘、归纳、整合能体现“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社会热点和焦点部分的跨学科交叉主干知识体系,训练学生利用相关学科知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从经济角度可以归纳部分交叉主干知识:市场经济基本理论——经济学思想史——地理经济学,当前的三农问题——三农政策的演变史——农业问题的地理学知识等等。从政治角度可以归纳部分交叉主干知识:国体与政体的辩证关系——相关历史人物的政治思想——相关国家的地理学知识;国际政治理论与我国外交政策——我国外交政策的演变史和相关国际关系史——地缘政治学等等。从文化学角度可以部分归纳交叉主干知识: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我国的科技史和文学史——相关的人文地理学等等。从哲学角度看,由于哲学研究抽象的共性理论,因此往往可以用哲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来统领经济学、政治学、文化学和历史学、地理学知识。应该注意的是,这些交叉主干知识绝不能空洞地概括,而是应该以政、史、地相关的具体知识点、时政热点和生活化素材进行充实,加以训练,从而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综合能力。
4. 实施“四精”原则,进行规范、合理化训练,培养规范高效的解题能力。
练习与测试要力争做到精选、精练、精析、精评,以主干知识为载体,以时代性和生活化素材为情景,着力培养学生规范、准确、高效的解题能力。具体来说,训练题目要精选,其设计和选择要规范、新颖、灵活,尽量与高考试题特点保持一致;训练量要适度,难度要适中,并贯彻循序渐进原则;练习和试卷分析与讲评要及时、全面,要系统归纳知识体系,要将重点放在存在问题的归纳与成因分析上,要特别注意解题方法技巧的总结与指导。只有通过这样有针对性的训练和指导,学生的应试能力才能够得到提高。
5. 教学要围绕热点,体现新鲜感、时代性、生活化和人文性。
高考政治命题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生活化、地方性特点。准确把握当前国内外形势及国家政策的变化,也是考生必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一般来说,凡是以后可以进入历史大事年表的重大事件、典型事例和新生事物,如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大的重大会议精神,国际、国内和省内的年度十大新闻,就是当前热点;而各具体领域发生的新生事物,也是必须重点关注的。要注意的是,对热点问题的分析,教师一定不能包办代替,而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去搜集、整理、分析、讨论,落实新课程理念、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总之,目前转轨时期的高考对课堂教学和备考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只有顺应高考改革的时代潮流,即时调整课堂教学结构,转变课堂教学观念,科学制定复习策略,才能得心应手地迎接高考。正如《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人民教育出版社总编朱明光研究员撰文强调:“为了把知识的获取与能力的开发、觉悟的提高、行为的养成有效地结合起来,力求使教学内容常识化是一个重要的理念。”
责任编校李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