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009-08-31 07:45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09年4期
关键词:主体作用学法品味

肖 云

长期以来,人们已习惯于“教师讲、学生记”的课堂教学模式。其间虽有不少人曾试图改变这一状况,但收效甚微,其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的原因是忽视了学习的主体——学生的作用。如何改变这种状况,笔者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亲其师,信其道

学生对一门学科是否有浓厚的兴趣,往往是从对任课教师的好恶开始的。所以教师必须有崇高的师德、渊博的知识、精湛的教学艺术,让学生折服。要关爱学生,谆谆教导,循循善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自己产生亲和力,信赖力,让学生尊重你、爱戴你、喜欢你。

二、灵活运用教法,使学生想学

学生对某门学科有了兴趣,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因此,教者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讲《诗经》的“赋”、“比”、“兴”时,学生感到很难理解。怎样才能化深奥为浅显、化枯燥为有趣?我在这时引入了学生熟悉和喜爱的流行歌曲。讲“赋”时,在解释了“赋”的含义后,我引了《小芳》的歌词:“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长的美丽又善良,一双美丽的大眼睛,辫子粗又长……”这种从多方面进行描写的方法就是古诗所说的“赋”。讲“兴”时,讲清了“兴”是“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辞”的含义,我引了《纤夫的爱》的歌词:“天不刮风天不下雨天上有太阳,妹不开口妹不说话妹心怎么想”告诉学生这就是所说的“兴”。这种教学方法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愉快,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传学法,使学生会学

“授人以鱼,只共一餐;授人以渔,可享一生。”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研究学法比教师研究教法更重要。学法指导主要引导学生研究如何学的问题,探讨科学的学习方法。我们要具体引导学生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听课方法、讨论方法、各种具体文体的阅读方法等。如我们学习《最后一课》时,就可以结合教学目标和课后练习训练理解品味句子的能力,学会结合语境、抓关键词、把握修辞等品味其所表之情、所达之意,再联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品味句子的习题,最终让学生掌握理解品味句子的方法,从而形成能力。

四、激发学生质疑,促学生好学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课堂教学是思维活动的教学,因此启迪学生思维是课堂教学的核心,不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教学就没有生命。如教学《我的叔叔于勒》时,可以设计这样的提问:“一对夫妇日夜盼望自己的弟弟回家,可是当弟弟真的出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却视而不见,躲之不急,这是为什么呢?”设下这一悬念,唤起学生思维的波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还要发扬教学民主,鼓励学生大胆提问,表扬那些提问的学生,珍视学生阅读中一个个智慧的问号。即使学生的问题很幼稚或与文本没有直接关系,甚至是“离经叛道”的“异样的声音”,也应该予以重视,具体分析其中的合理成分,并能以某种激励性的方式给予快速而准确的回应。

五、讲究提问艺术,引学生深学

教学是一项艺术。要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提问的好坏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这就需要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设计出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的问题。否则就会出现:提问过浅,学生无须动脑;提问过深,学生无从动脑。只有巧问,才能引起让学生深入学习的愿望,才能让学生在问题的情景中,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跳一跳摘下桃子”。如在讲《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课时,让学生先听“好汉歌”,在认真研读课文,并提出一个简单问题让学生边读边思考:“鲁智深是否算一条好汉?”这个简单的问题实际是个话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在学生回答了第一个问题后,我又提出一个问题:“作为一条好汉,文中是怎样表现他的这种好汉性格的?”同学们从他资助金氏父女银两,帮助他们逃生,自然引出鲁智深性格中同情弱者的一面;又从他惩治恶霸,三拳打死镇关西的情节中引出鲁智深性格中痛恨恶人,打抱不平的一面。

当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掌握科学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只有这样,语文课堂教学才会活水长流,生机盎然。

猜你喜欢
主体作用学法品味
目录式问题导学法在高三化学复习中的应用
目录式问题导学法在高三化学复习中的应用
品味六城:追溯中国的印记
品味中考 提升能力
谈谈生物教学中的参与式教学法
拒绝撞包的好品味
赵学敏学法作品《沁园春·雪》
体育学法基本定位及其理论建构的必要性(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