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校学生的常见心理问题

2009-08-31 07:45张俊平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09年4期
关键词:职校心理职业

张俊平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转折时期,随着学习生活由普通教育向职业教育转变,他们将直接面对社会和职业的选择。然而职业竞争日趋激烈,就业压力日益加大,他们往往在自我意识、人际交往、学习、成长与生活等方面产生诸多的心理困惑和问题。

一、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误区表现

1. 人际交往的误区

我们进行了职业学校心理现状的调查,结果发现不少新生不是兴高采烈地来校报到,而是无可奈何、不得不来,自卑感强,很多人对自己的未来失去信心。通过访谈也了解到,一些学生觉得空虚,就过早地追求所谓的网上爱情,也有不少学生网上交友,与父母和老师的关系更加冷漠,人际情感逐渐萎缩。

2. 厌学情绪加重

很多学生对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对学习没有兴趣,加上方法不当,逐渐由学不好发展到厌学、逃学。另外,随着学生进入职校后,学习更加专业化,深度和难度加大,导致部分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学习效果不理想,从而引起焦虑和困惑现象发生。

3. 择业心理问题突出

择业是当前学生特别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虽然现在是“双向选择,自主择业”。但许多职校学生抱有依赖心理,寄希望于家长或学校,希望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导致很多学生缺乏自主择业和创业的精神,有的学生甚至害怕“毕业就是下岗”,所以产生了一定的择业心理焦虑。

二、加强职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尝试

1. 强化教师的育人、辅导功能

职业学校的学生多数十六、七岁,仍然是孩子,思想上波动很大,没有了升学的压力,学习上容易放松,时间一长,对前途会感到渺茫,心灰意冷。有的女生浓装艳抹,有的男生酗酒、打群架,有的违反校规校纪,因此这一阶段学生的心理辅导教育更加重要。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职业学校部分教师的现状实在令人忧虑。他们无论是在教师职业道德,还是专业水平上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只有受过专业训练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对学生的心智发展,亦或知识增进等方面,才能起到更大的促进作用,即使家长也望尘莫及。只有走近学生,理解学生,了解学生,信任学生,尊重学生,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只有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学生,以积极的情绪感染学生,才能为学生创设温馨和谐的心理发展环境。

2. 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

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意识到成功的决定因素还在于个人的态度、心理的调适以及个人的努力程度。开展班团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竞争意识、社会交往能力和社会责任心;开展文学艺术活动,为学生的特长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展示机会,陶冶情操,净化灵魂,对气质的塑造、良好性格的形成都有很大的益处;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正确地认识社会,为他们以后适应社会打下基础。每年暑期过后,都将迎来一批新同学、送出一批毕业生,我们不失时机地请学生代表发言,让新生感受到职业教育虽不能保证每个新生都是品学兼优,但老师们正在力争使绝大多数的学生通过三年职校教育,能够自我生存和发展。

3. 设定特色专业,弱化学生的心理问题

职业学校只有办出质量、办出特色,才是其生存发展的根本出路,也是职校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基础保证。

首先,树立的人才观。近几年,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招生步履艰难,导致中职的门是一再敞开,高度一降再降,最终实施“注册制”。这在短期内,确实缓解了中职学校生源矛盾,但长远看,将为中职学校的发展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因为不合格的原料加工成精品的概率实在是太低,随着这些“不合格产品”持续流入社会,其负面影响不言而喻。招生应有一定的标准,即不同专业对学生文化素质应有个基本要求。从心理层面上讲,学生们会认为自己能上职校学习,是得来不易,自己也是可塑之才,对自己的发展前途就增强了信心。

其次,职校发展应把好教学关。随着“学习终身化”社会的到来,劳动就业准入制度和终身教育的理念必将被百姓所接受,技能培训呼之欲出,必将成为职校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时代考验着职业学校,同时也为学生发展提供了大好时机。应针对市场对人才能力的需求,学校应做好相关准备,很好地规划职校学生的学习课程、学习内容,增加技能培训的机会,让学生们动起来,在追求自身发展中定位,使他们形成正确的认识、积极的情感、持久的职业意志以及树立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

猜你喜欢
职校心理职业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在职校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职业学校名师的界定
让职校师生的心更敞亮
我爱的职业
五花八门的职业
关于马术职业
盯紧!这些将是5年内最赚钱的平民职业
心理小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