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乃永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高校党的建设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挑战。在这样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加强对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如何进一步完善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体系,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和谐社会提供智力支持及人才保证,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研究课题。本文旨在分析当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积极探讨工作实践中存在的有待解决的问题,进而提出了创新当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转型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
一、社会转型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进入新世纪,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进一步深化,整个社会处于急剧转型的过程中。这种转型意味着中国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封闭性社会向开放性社会的社会变迁和发展,具体包含结构转换、机制转轨、利益调整和观念转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培养和教育,积极吸收优秀大学生加入党组织,提高他们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帮助他们尽快成熟起来,成为具有抗腐能力和抗风险能力的合格接班人,这是摆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者面前十分迫切而必须加以解决的重要课题。
随着转型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物质利益、就业方式的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加;市场经济取向的改革是一个放权让利的过程,国家管控在减少,社会力量在增强,较之以往,信息进一步开放,个人的自由进一步拓展,人们的生活方式进一步多元化,人们的思想意识也因此多样化。除了主流的社会主义意识心态之外,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等思想也不乏信徒。另外,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各种突发事件,很容易对当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带来冲击。因此,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者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
此外,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要求人党人数和学生党员队伍将进一步扩大,必然使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任务更加繁重。同时。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和学分制的推行,大学生的集体活动方式、生活居住方式以及学校对学生的管理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先以年级和班级为单位的群体组合界限逐渐模糊,原有的基层支部设置、党建工作方式和工作网络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同时,由于大学生家庭经济境况的不尽相同,加之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其性格、意志、毅力、人际交往等方面存在着一些弱点,必将使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任务更加艰巨。
二、当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的有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应该说,多年来,我国各高校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党建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表现在:积极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学生党员数量明显上升;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规范化水平不断提高;高校各级党组织积极探索党员发展工作的新机制,拓宽了学生党建工作的新渠道。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还存在着不少有待解决的新问题:
1、学生党员总体数量有待提高且分布不够均衡
据统计,截至2006年8月,全国大学生党员人数已达到116万人,占在校大学生总数的8.5%。但是,不同类型学校、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之间青年大学生党员分布很不平衡。有的高校大学生党员比例达到15%,有的勉强在5%左右;有的学校文科专业大学生党员比例高达30%,而理工科学生党员比例低于5%。
2、对大学生入党动机的教育还需进一步的加强
通过对近几年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显示,部分大学生的入党动机存在一定的偏差和问题,表现在:有些学生把入党仅仅当成是一种荣誉。“因为觉得做党员光荣,所以入党”,没有意识到光荣、责任和奉献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有些学生将入党作为自己增强就业竞争力、找到一个好工作的途径,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狭隘功利主义倾向;有的学生没有很好地将追求进步、积极要求入党的愿望与平时踏踏实实的实际行动较好地结合起来,言与行存在一定的反差;还有些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看别人申请人党了,心想自己也不能落后,没有真正考虑入党的意义何在,便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有的学生迫于家长、亲友的压力,写了人党申请,就认为完成了任务,不想做任何努力,表现出一定的盲从性。
3、重视前期组织发展、忽视后期教育管理的倾向较为突出
应该说,绝大数高校基层党组织都能够按照组织发展程序做好学生党员的发展工作,广大基层党务工作者也为此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但是,新的成员发展进党组织后,如何进一步加强对他们的教育与管理。不断加强他们的党性锻炼和理论修养,发挥其应有的模范先锋作用,这方面工作做得还显不足。由此也带来了在缺乏教育管理的情况下,学生党员整体队伍的先进性还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方面还需进一步的加强,少数学生党员缺乏应有的组织原则,在一些关键问题上分辨不清、处理不当、犯了不应该犯的错误,入党前后表现反差很大,给其本人及党组织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4、对大学生党员标准的具体把握上还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
主要表现在:(1)唯“学习论”。把学习成绩作为党员发展的唯一指标,只要学习成绩好,不管其他方面如何都可以发展。(2)唯“社会工作论”。把参加社会工作及其工作的绩效作为学生党员发展的着眼点,认为“学习成绩好坏不要紧,只要能积极工作”,就可以发展。(3)“求全责备”论。以追求完美作为目标,认为党员标准是党员毕生努力争取的目标。
5、学生党支部委员的素质还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随着学生党员规模的扩大,学生党支部的数量也随之进一步的增加。许多高校的学生党支部书记逐步由学生党员来担任。由于学生支部委员缺乏必要的锻炼和培训,特别是低年级的党支部书记,有的本身是在中学加入党组织的,他们在如何开展支部工作方面显得经验不足、党建知识方面明显匮乏,很难有效地承担起支部工作的重任。
三、创新当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基本思路
1、提高思想认识,加大组织发展工作力度
做好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长远发展的战略要求,是我们党赢得青年、培养青年的重要途径。高校各级党组织要从培养合格接班人的大局出发。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引导和保护青年学生的入党积极性,积极主动的开展工作,把符合条件的优秀学生源源不断地吸收到党内来,不断壮大党员队伍。
2、严格发展程序,确保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质量
要严把入党积极分子考察关,结合发展对象的成长过程,注意把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学习情况、一贯表现、关键时刻的政治态度、群众民主评议和团组织推荐意见加以综合考察。要严把发展党员审批关,坚持党校培训、
入党公示、组织预审等程序,真正把政治上坚定、忠诚党的事业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要严把预备党员转正关,支部大会要本着实事求是、对党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予以讨论,对不符合党员条件的学生预备党员,应适当延长预备期或取消预备党员资格。
3、强化培养教育体系,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党员发展工作的全过程
要不断完善人党前、入党中和入党后的培养教育体系,把培养教育贯穿于党员发展的全过程,进一步强化党校的教育作用,积极探索建立分党校“三级”培训体系,不断更新党课内容,创新教学形式,真正把党校建设成为培养教育入党积极分子的重要阵地和党员党性锻炼的大熔炉。同时,重视对学生党支部委员的教育与培训,通过压担子、传帮带等形式,便他们迅速成长起来,也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4、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要科学合理地调整和设置基层党支部,按照有利于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有利于促进人才培养的原则,在坚持把大学生党支部建在班上和年级的同时,积极探索在学生公寓、学生社区和学生社团建立学生党组织,不断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同时,严格组织生活制度,加强政治理论学习,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支部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5、强化队伍建设,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高校党委一定要下定决心,像选拔培养学术骨干一样,选拔、培养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干部,建设一支政治坚定、结构合理、素质过硬的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坚持德才兼备和专兼结合的原则,选拔政治素质高、思想作风好、具有较强组织管理能力、善于做群众工作的党员教师和党员政工人员做专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在专业课教师和品学兼优的研究生党员、高年级学生党员中,选拔配备兼职政治辅导员或支部书记;要积极动员和组织广大党员教师参加到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中来,充分发挥他们对学生的影响力和感染力。要从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人员,从制度上切实解决他们的工作和生活问题。
6、应对时代的挑战,迅速推进党建工作进网络工程
要积极建立专门的思想政治工作网站,开辟各种适合大学生特点的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栏目。同时加强对校园网和局域网的管理和监控。把握网上舆论的正确导向,对错误声音进行有力的回击,对有害信息尽可能的清除,加强对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积极抵制网络的消极和不良影响,努力探索网络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7、积极推进形势与政策课的教育,提高学生关心时事、辨别是非的能力
高校宣传部门要积极承担起其此项任务,精心策划、统一部署,通过开设时事讲座、选修课等形式,及时帮助学生分析国际国内形势,了解国家的重大政策和方针,正确认识世界,提高对大是大非问题的分辨能力,从而准确地把握自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8、树立典型,宣传先进。充分发挥榜样的激励作用
一方面,高校可邀请老革命家、老红军、劳动模范来校为大学生做报告,现身说法,激发青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政治热情。另一方面,结合每年的“三评”活动,充分挖掘身边优秀学生党员的先进事迹,树立学习典型,予以大力宣传,充分发挥优秀党员的激励作用,使广大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榜样。
9、广泛开展社会实践。使大学生在实践中锻炼成长
高校各级党团组织要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教育作用,利用社会实践,引导学生广泛开展扫盲扶贫、志愿者服务、送文化科技卫生下乡等活动,使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在学习书本知识、接受校内教育的同时,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受到教育,增长知识,提高认识,坚定信念。
10、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树立、道德情操的培养、文明习惯的养成、美好心灵的塑造,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支持,宣传、新闻、文艺、出版、网站等方面要坚持弘扬主旋律,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反映和挖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先进典型和优秀大学生的先进事迹,大力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和舆论氛围,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总之,高校各级党组织和广大思想政治工作者只要以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和求真务实、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适应新形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切实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一定会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曹莉芳,江日兴,新时期党的基层组织思想政治工作,北京: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2]李士群,陈坤林,面向新世纪高校领导干部党性修养,北京:北方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
[3]陈登才等,新时期基层党务干部培训读本,北京:中央党史出版社,2003
[4]胡林辉,金钊,共产党员先进性读本,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3
[5]卢先富,党支部书记培训教程,北京:红旗出版社,2003
[6]范平,新时期党的建设教程,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
[7]叶笃初,潘立魁,新编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读本,北京:红旗出版社。2003
[8]蔡长水,新世纪新阶段学生入党培训教程,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
[9]中国共产党党章,2002,11
[10]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2002,11
[11]胡锦涛,共产党员要坚定自觉地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2001,7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3
[1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5,10
备注:该文曾获江苏省学校党建研究会2006年优秀论文评选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