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百年孤独》的经典性

2009-08-31 02:13延廷云
文教资料 2009年18期
关键词:百年孤独加西亚马尔克斯

延廷云

摘要:在20世纪西方文学中,《百年孤独》曾以“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响誉全球。其跨越时空的轮回叙述手法已被20世纪许多作家奉为圭臬。然而其经典性并非止于此,《百年孤独》呈现的“魔幻的现实和现实的魔幻”,渗透着加西亚·马尔克斯浓厚的忧患意识和批判精神,浓缩着作家对拉美人民乃至整个人类命运的永恒思考,无愧于20世纪文学经典的称谓。

关键词:《百年孤独》真实忧惠批判永恒

每个时代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文学经典,无论价值标准如何不同,这些经典都蕴含着共同的经典品质和精神内核。毋庸置疑,历经时代和读者的考验,它们的经典性将更加鲜亮地呈现于世人面前。

1982年。加西亚·马尔克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随之《百年孤独》作为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在西方文学界引起了极大轰动。在中国也掀起了巨大的热潮,出现了“魔幻现实主义热”和“马尔克斯热”。人们惊诧于贯穿小说始终的独特叙述方式,一时间,小说著名的开头“许多年之后,面对行刑队,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将会回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成为小说家纷纷效仿的对象。然而,随着对这种叙述方式模仿的泛滥,许多作家开始从形式上有意脱离,由此,《百年孤独》带来的狂喜、惊讶乃至困惑的心情已随时光的流逝而淡泊。但这种叙述方式及其背后的思考方式已渗透到我们的思想中,对我们传统的阅读和思考能力提出了挑战。虽然时过境迁,但《百年孤独》所昭示地诸多意义正如它的持久魅力一样耐人寻味,这也许是深藏作品的经典性之故吧!

真实是文学艺术的生命,真实性也常常成为人们衡量文学艺术的重要标准之一。艺术真实的美学原则包括历史具体性和艺术概括性,这是文学艺术基本的真实美学原则,当然也是《百年孤独》成为经典的基本要素。艺术的真实并不是罗列现象,对自然进行琐碎地描写,而是对细节的真实进行本质的审美把握和反映,既具有细节的真实叉艺术地揭示现实的关系,也就是所谓的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哥伦比亚摆脱殖民统治,获得独立后,国内政权更迭频繁,内战不断。《百年孤独》呈现的是布恩地亚家族七代人的坎坷经历,马贡多小镇一百年来兴建、发展、鼎盛至消亡的历史。这段历史是哥伦比亚历史的另一种真实写照。《百年孤独》将拉美的真实历史亦真亦幻地呈现出来。它所呈现的真实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真实论,极大地拓展了读者阅读视野中“文学真实”的内涵。

加西亚·马尔克斯在接受哥伦比亚作家兼记者普里尼奥·阿普莱约·门多萨采访时,曾说:“事隔30年之后,我才领悟到我们小说家常常忽略的事情,即真实永远是文学的最佳模式。”他用极富洞察力的视角穿越了拉美自然世界和社会的层面。进而寻找到深藏于其中的本质性的“真实”——“现实中的魔幻和魔幻中的现实”。加西亚·马尔克斯曾多次否认“魔幻现实主义”的称谓,强调自己是一位真正的现实主义作家。但是,这里的现实主义已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现实主义,他以魔幻的态度来呈现拉美的现实生存状态,这种真实是一种更广泛、更深邃、更具有穿透力也更具感染力与活力的真实。这部作品从本质上来说是拉美文化、历史和现实本质的呈现。

在拉美文学中,几乎每一部作品都包含着对国家和民族、历史与现实的深沉思考,但并非每一部作品都是传世的经典之作。能够称得上经典的,应该是那些对国家和民族命运具有忧患意识、对历史与现实充满了强烈的批判意识和超越意识的文学作品。倘若没有了对历史和现实生活的否定与超越意识,文学艺术的生命也就荡然无存了。对历史与现实的批判与超越是真正艺术的必然使命,只有完成这样的使命,真正的艺术家才不会被历史遗忘。历史才不会被人们遗忘。加西亚·马尔克斯对布恩地亚家族的经历和马贡多小镇沧桑历史的抒写中渗透着他对布恩地亚家族、拉美人民乃至整个人类命运的深刻思考。《百年孤独》也因此被称为拉丁美洲的圣经。

细读《百年孤独》,我们可以体会到作品的字里行间渗透着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强烈的批判意识。马贡多小镇不断遭受外来文化的冲击,无论是霍塞·阿卡蒂奥·布恩地亚用骡子和山羊换回吉卜赛人具有“神奇魔力”的磁铁。还是他花钱触摸吉卜赛人带来的冰块。并认为冰块是那个时代最伟大的发明,抑或者他们将电影的虚幻场面与现实生活混淆,视虚幻为真实。都集中体现着马贡多小镇的落后、封闭、愚昧。加西亚·马尔克斯对外来文化冲击下的马孔多命运充满着浓厚的忧患意识,同时也深刻地批判了以马贡多小镇为代表的拉美民族文化及生存观念和生存状态。正如我们熟悉的欧洲19世纪名著、20世纪其他西方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杰作都充满了对人类命运的思考和对新兴资本主义社会、工业化社会以及后工业社会尖锐而深刻的批判。加西亚·马尔克斯从民族命运与文化艺术的角度审视历史与现实,当然会带着深深的忧患意识以否定的眼光来看待他所描述的历史和现实,但倘若依此就否定他对拉美文化的热爱,那是有失偏颇的。他并非带着与生俱来的仇恨去批判历史与现实。其批判意识源于他作为文学艺术家的自然本性——对历史与现实的批判眼光。事实上,他对拉美历史与现实的批判恰恰是一种带有自我反省意识的更深沉的热爱。

经典之所以成其为经典,也在于它能从人类的存在意义、生命价值的高度对历史和现实进行文化的批判。加西亚·马尔克斯艺术地表现了“原始人”在人类远离了童年、经过了青年、进入了成年时代之后仍处于原始状态。他曾说“神话依然是拉美人审视现实的方式”,“早在孩提时代。我外祖母便将这种方式交给了我。对外祖母而言,神话、巫术、预感及宗教迷信都是现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加西亚·马尔克斯通过独特的神话叙述方式展现了拉美独特的历史与现实和封闭循环的生存状态。作品从霍塞·阿卡迪奥·布恩地亚“创世纪”式地建立马贡多小镇开始到世界末日般小镇的消失结束,暗示着哥伦比亚、拉丁美洲乃至整个人类的历史、现实与未来。布恩地亚家族成员身上表现的孤独、停滞,怠慢、健忘,恐怖,仇恨,变态及愚昧落后,不是针对具体的生活现象和教科书上描述的历史而言。而是从文化批判的高度指向了拉美文化和拉美人的精神状态层面。就文学而言,只有这种具有洞察力的文化批判才具有永恒的意义。荣格曾说,《百年孤独》具有“神话般的洞察力”,它以化腐朽为神奇的叙述手法有力地弹拨着早已麻木的人类心弦。加西亚·马尔克斯曾说:“面对压迫、掠夺和遗弃,我们的回答是生活。无论是洪水还是瘟疫,无论是饥饿还是社会政治动荡,甚至多少世纪以来永无休止的战争,都没有减弱生命压过死亡的顽强势头。”这种以生命力穿越历史与现实的顽强精神,高扬了生命价值的强势意义。

《百年孤独》可以概括为“布恩地亚家族——马贡多小镇——拉美民族文化——人类精神文化”。布恩地亚家族的故事带有普遍性意义。作家通过对布恩地亚家族生存状态的思考延伸到对拉美民族和整个人类命运的思考。这是具有永恒意义的。这种普遍

性出现在许多文学大师的经典作品里,威廉·福克纳在“约克纳帕塔法世系”中,以其家乡南方小镇约克纳帕塔法县为原型,重塑了一块邮票般大小的文学艺术天地。这个具有浓重的美国南方文化气息的文学天地凝聚和浓缩着作家对整个人类悲剧的永恒疑惑和思考。无论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的马贡多小镇,还是威廉·福克纳的约克纳帕塔法县,其意义都并非仅仅局限于作品所描写的地域本身,它们都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

《百年孤独》不仅是拉美文学的经典,也是20世纪世界文学的经典。它之所以成为经典,就在于能在对具体家族生存状态和命运的把握中洞察民族乃至人类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精神状态和命运本质。在这部作品中,我们深切地体会到了拉美文学家以独具民族特色的方式,来体悟世界、生命,思考拉美人民乃至人类的生存状态。孤独、遗忘、仇恨、乱伦和愚昧落后等问题萦绕在许多拉美文学大师的心头。正如乌苏拉所说,凭着家族成员身上与生俱来的孤独生存特征,她一眼就能辨认出从未见过的奥雷良诺·布恩蒂亚的18个私生子。在哥伦比亚,甚至在拉丁美洲,这种孤独的生存状态早巳成为其民族的生活习惯和传统,只是加西亚·马尔克斯更加详细、准确地表达出来了。正是由于他的抒写。拉美人民的生存状态才得以真实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孤独的反义词是团结”这是作家对布恩地亚家族每个成员与生俱来的生存困境——孤独,给出的最好的拯救方式。布恩地亚家族成员为什么不能突破孤独,互相团结?关键问题在于布恩地亚家族的每个成员缺乏爱的能力。老祖母乌苏拉老年时得出结论,奥雷良诺-布恩地亚是个没有爱的能力的人。加西亚·马尔克斯谈到布恩蒂亚家族陷入孤独生存困境的缘由时说:“是因为他们不懂的爱情,……不通人道。”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伟大不仅在于洞察到了布恩蒂亚家族成员孤独的生存状态,而且进一步揭示了导致孤独的原因——缺乏爱的能力,从而再一次揭示出爱是人生的原点这一生命的真谛。他曾说:“面对人类有史以来就可能是某种乌托邦这一令人震惊的现实”,“着手建造一个与之抗衡的理想社会还为时不晚。这将是一个崭新的、灿烂如锦的、生意盎然的乌托邦,在那里任何人都不会被他人决定死亡的方式,爱情真诚无欺,幸福得以实现,而命中注定一百年处于孤独的世家最终会获得并永远享有出现在世上的第二次机会”。这种超越历史与现实、对人类生存理想主义的思考也增加了《百年孤独》成为经典的可能性。

这种对历史与现实的思考超越了简单的政治层面。克服了狭隘的民族主义意识,指向了人类共同的精神状态,即永恒的命运。这种高度的反思与超越意识,是文学经典的重要品质。《百年孤独》中渗透着对孤独、遗忘、纵欲和乱伦等拉美人民乃至整个人类生存状态的反思和批判。布恩地亚家族从建立、发展到消亡,昭示了拉美人民乃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历史和现实,其家族成员身上封闭性的、非理性冲动的精神固疾,造成了家族本身的悲剧。这也是拉美人民乃至整个人类的悲剧。加西亚·马尔克斯以批判性的眼光来审视当代拉美人民落后、愚昧、封闭。非理性的生存状态及其悲剧结局,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效。这种带有理想主义的理性思考正是这部作品的价值所在。

结语

不管一部作品承载着怎样深刻的思想,思考着怎样深刻的问题,如果没有合适的表达方式,我们看到的只是一次向着美好未来的坎坷旅途而已。《百年孤独》正是将对拉美民族乃至人类生存状态和命运的思考,以具有穿透力的表达方式呈现出来,才使它所包含的关于宗教、历史、民族和人类的生存及命运的反思有了强大的震撼力。的确,《百年孤独》最大的特性就在于作者以具有穿透力的叙述方式表达了对拉美历史与现实以及人类生存状态的忧患和批判。是一种永恒的思考。布恩地亚家族的悲剧是拉美人民乃至整个人类悲剧的缩影,它以布恩地亚家族悲剧性的命运向人类提出了永恒的疑惑。

在尼采喊出“上帝死了”的时代,人们的精神信仰崩溃瓦解,一切价值失去依存。加西亚·马尔克斯以特有的方式从文学艺术层面思考人类的生存状态,反思历史和现实等具有永恒意义的问题,以探求拉美民族乃至整个人类新的生机。《百年孤独》是一部穿越时空,具有永恒意义的经典。有人曾说过艺术家是与上帝交谈的,也就是说艺术家应该探究历史的真谛、人类生命的真谛,倾听现实生活的精神之音,反思历史和现实,寻求人类生存的出路。《百年孤独》正是作者与上帝交谈的精神产物。

参考文献:

①[哥伦比亚]加西斯·马尔克斯著,黄锦炎,沈正国,陈泉译,百年孤独,上海译文出版社,1991:1

②③⑥⑦[哥伦比亚]加西斯·马尔克斯著,林一安译番石榴飘香,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5,108

④[瑞士]荣格著,黄奇铭译,探索心灵奥秘的现代人,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7:131

⑤⑧转引自[哥伦比亚]加西斯·马尔克斯著,黄锦炎。沈正国,陈泉译,百年孤独,上海译文出版社,1991,前言第4页,第5页

猜你喜欢
百年孤独加西亚马尔克斯
阿尔法星球
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的叙事研究
两个人的“百年孤独”
童话中的真实——重解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
马尔克斯《族长的秋天》中译本首次面世
陈忠实对加西亚·马尔克斯的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