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与官场

2009-08-31 06:46姚喜宁
文学教育 2009年8期
关键词:中国大学大学城平原

中国自古就有“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如今在学术和其他领域发展更甚。以前也看过类似“学而优必为官吗”之类的评论,批评校园(主要指大学)充斥衙门作风,讲师教授不值一提,跑个正科、副处或者更高那多有派!一年一度的诺贝尔花落多家了,中国依然不沾边。不排斥评委对中国有偏见或者对中国文化缺乏了解,可我们的体制肯定有问题!

记得钱学森先生当年辗转五载历经坎坷刚回国时,这位被美国人称为到哪里都值五个师的大科学家被委以某基地院长的要职,这可忙坏了钱院长:学术攻关他要管,还得亲上讲台授课;院里一大堆人的吃喝拉撒睡他也要管,忙得不亦乐乎。还是周总理及时调整,让他腾出手来专心抓技术,要不然耽误多大的事呀!总理就是英明。觉得学而优跟仕不仕不能一概而论,关键是组织部门要知人善任。

北大陈平原教授的一席话很有见地,呈给大家,让我们再来拜读一番。

“中国大学的特点就是越来越像官场!”“我反对第一流学者当领导!有的学者当了领导还在做学问,乱套了!”著名学者、北大教授陈平原莅临广州大学大学城校区,与暨南大学党委书记蒋述卓、中大人文学院院长陈春声共同出席广州大学学校文化建设论坛。陈平原以一个人文学者的身份“反省”当代中国大学存在的问题,其独到的见解、新锐的观点不时引发现场阵阵掌声。

对于当下大学的办学方式,陈平原毫不犹豫地指出,大学行政主导倾向太突出,使得“中国大学越来越像官场。”陈平原认为:“按教育部规定来办学,很可能把一千所大学办成一所大学。今天中国的大学有级别、专业的差异,但面貌过分趋同却是一个大问题。现在很多教育部、行政部门的退休官员,都去高校做院长、做领导,尽管这带来了资源和人脉,‘办事方便多了,但是大学里行政力量越来越强,这就干预了大学的发展,造成大学关系带的扭曲。”

陈平原借用马玉涛的成名曲《马儿啊,你慢些跑》,指出政府、民间、舆论对大学的要求太过苛刻,媒体过分报道,给大学发展带来了双重压力。大学发展的脚步乱了,“百年办学”的思路被压缩了,大学涌现一种大跃进的思潮——都希望快速发展。“当今许多校长都希望在几年任期内,使大学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几年下来,唯一发生变化的只有建筑。当今中国大学的好处就是房子盖得漂亮。”陈平原话音刚落,现场一阵掌声。他继续指出,“以中国大学目前的状态去承受政府、民间、舆论的压力,这样的大学,发展都是变形的。”为此,他提出,办大学需要给教授、学生自由表达、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谈完大学发展,陈平原开始质疑学校聘请一流学者当校长的行为。他直言,大学里不同的学院、学科都有各自的发展,要做到协调不同的学科利益,就必须“由二流的学者当领导”。他解释:“一个人的专业到达顶尖状态,就会有一个盲点。这种人当校长,很容易刚愎自用。过于强烈的学术背景和突出的学术成绩,很容易使人产生偏见。第一流的学者当了校长,很难对其他学科做出支持。有些人当了领导还要做学问,乱套了!”他以蔡元培为例补充:“蔡元培在政治、文学等多个专业都是二流或以下的,但他对每个学科都有涉猎,当校长是很合适的。我对今天中国选拔校长的制度表示遗憾!”现场又响起一阵掌声。

大学需要围墙吗?陈平原直抒己见:“中国的大学都有围墙,但是围不住。教授已经很难再心如止水了。过于世俗化,已成为大学的又一大问题。”校园文化缺失,究其原因,陈平原说:“校园文化就是人们认为的社团活动。‘五四时期,很多社团活动都有教授参加,蔡元培校长当年也亲自参加很多社团活动。今天,校园内已少有渠道让教授、学生一起参加校园活动。老师与学生脱节,这是个大问题。”陈平原直言不讳,一次性建设而成的大学城,硬件很好,但缺乏历史感。此外,目前很多老师不住在大学城,一放学就走人,大学里只剩下朝气蓬勃的脸孔,也不适宜发展校园文化。

目前,有多少大学能够幸免于俗套,那真是学生、教师向往的地方啊!

姚喜宁,山东威海职业学院基础部教师。

猜你喜欢
中国大学大学城平原
汤韵旋诗词三首
平原的草
银幕内外中的“慕课”
浪起山走
遵义大学城:“独木”变“森林”
2015年中国大学最佳专业排行榜揭晓
广州大学城十年破茧大变身
榜单
画假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