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18则

2009-08-31 06:46坦等
文学教育 2009年8期
关键词:中国作协张爱玲作家

舒 坦等

●打工诗人筹建打工文学馆

近日,几个策划创建打工文学馆的打工诗人在东莞举办了一场义卖活动,打工诗人们将自己的诗歌拍卖,以此为打工文学馆筹款。打工诗人、正在为文学馆筹款的活动策划人之一许强透露,目前已经筹款3万元,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可在明年元旦时见到这家打工文学馆。谈起办文学馆的初衷,许强首先提到了2005年获得人民文学奖的打工诗人郑小琼,他说从那时开始,打工文学被主流关注且认可,而打工诗歌成为了其中的热点。而现在国内业余从事打工文学写作的打工者约有二三万人,这一群体不应被忽视,这也是中国文化可贵的一部分。基于此,许强与其他几个朋友萌生了办一家打工文学馆的念头。建打工文学馆的预算是10万元,于是许强他们开始想办法筹钱,让一些打工诗人参加不久前在东莞举行的义卖筹款以及捐款活动。许强说,文学馆计划建在苏州木渎镇,是长三角打工者最集中的地方,也是范仲淹的家乡,而当地领导基本也同意了他的想法。据悉,目前他们已经为文学馆搜集了几百件展品,包括了打工作家或打工诗人出版的书籍、打工作家或打工诗人创办的各种民间文学报刊、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打工作家代表作品手稿。许强表示,他希望通过这些原始资料,来呈现活生生的打工文学。(舒坦摘编)

●《哈利波特》作者要告中国作家抄袭

新华日报消息称:英国著名女作家乔伊娜·凯瑟琳·罗琳的系列小说《哈利·波特》风靡全球,但罗琳一直为盗版猖獗而烦恼,并为此损失了数亿英镑。而最近中国作家周艺文的系列童话小说《冒险小王子》更是被曝有18处情节与《哈利·波特》雷同,有着非常明显的“抄袭”嫌疑。今年以来,罗琳已加大“维权”的力度,据悉,罗琳的律师目前已就中国作家抄袭一事进行取证,有消息称,如《冒险小王子》“抄袭”《哈利·波特》证据确凿,该书作者周艺文以及出版该书的出版社,很有可能将面临高达一亿英镑的巨额索赔。(舒坦摘编)

●中国阅读学研究会要拯救阅读

中国写作学会阅读学专业委员会与浙江省图书馆学会日前在宁波联合主办了以“科学发展与全民阅读”为主题的第十次年会,70余位代表就“全民阅读的危机”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新任会长徐雁在发言中阐述了“危机”的具体表现:(1)“公众阅读”遭遇深度冷遇,“书香社会”建设口号不能落实;(2)“生存压力”严重侵占阅读时间,“时尚生活”大量分割阅读空间;(3)“图册产品”大行其市,“读物精品”严重不足;(4)“左书右网”轻重失度,“前语后文”偏正失衡;(5)“信息焦虑”泛滥于时,“知识渴求”动力乏劲等等。徐雁认为,“拯救阅读”应成为中国阅读学刻不容缓的时代使命。据介绍,中国阅读学研究会换届产生了以南京大学教授徐雁为会长,甘其勋为常务副会长,王余光等为副会长的第四届学会领导集体。(舒坦摘编)

●萧红作品被改编成评剧

据新华网消息,根据作家萧红作品《生死场》《呼兰河传》等改编的大型评剧《我那呼兰河》,6月4日至5日在全国地方戏优秀剧目展演中亮相太原。浓郁的地域特色和话剧、舞剧的多元素融合,让观众们享受到了一场丰富的视听盛宴。该剧的主演、沈阳评剧院副院长冯玉萍指出:“该剧在文本上最大的特色是继承了中国古典艺术的传统,唱词和对白全部押韵,让人感受到文学的唯美意境。特别是一曲《生生死死呼兰河》,回肠荡气,表现了东北风情的大气之美。”据介绍,《我那呼兰河》在保留了评剧传统元素精髓的基础上,融入了话剧、舞剧的元素:从主角出场时的斗篷三人舞,到正月十五闹花灯的群舞,以及秧歌、窗花和摇篮等生活场景都展现了东北特色,让人看到上世纪30年代的呼兰河畔,社会底层人的生命态度:生的坚强,死的抗争。(舒坦摘编)

●金庸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据新华社北京6月25日电,中国作协2009年发展新会员工作已经结束,共有包括香港著名武侠小说家金庸在内的408名作家成为中国作协新会员。目前,中国作协会员总数达8930人。我国55个少数民族如今都拥有了本民族的中国作协会员。金庸、张思鉴、吴志良等7位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作家成为中国作协新会员,引起人们普遍关注。对此,中国作协表示,改革开放后,中国作协逐步恢复了与港澳地区的文学交往,与香港作家联会、澳门笔会等港澳文学社团保持了良好交流关系。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中国作协曾吸收了25名港澳作家入会。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以来,一些港澳作家通过多种渠道,表达了他们加入中国作协的愿望。中国作协表示,非常欢迎金庸等7位港澳作家成为中国作协新会员,欢迎更多的港澳台和海外华文作家加入到中国作家协会这个大家庭中来,加强作家之间的文学交流与合作,共创中华文学的辉煌。(舒坦摘编)

●张爱玲遗作《重访边城》面世

继《小团圆》之后,张爱玲的另一部遗作《重访边城》也在上海面世。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子善认为,这部完成于20世纪80年代的散文是别致的,该书可以作为研究“散文家”一面的张爱玲的重要作品。这部长约1.5万字的散文初版完成于1963年,根据1961年张爱玲先到台湾再访香港的经验写就,其英文名为《A·Return·To·The·Frontier》。上世纪80年代后,她以中文重新书写,这也是张爱玲平生唯一描写台湾的文章。而台湾和香港,在她眼中都是大陆边上的“边城”。在新书中,也收录了张爱玲其他一些散文作品。谈起这部遗作,张爱玲的研究专家陈子善称,其定稿时间应该是1982年到1983年,该散文在张爱玲散文中的地位比较重要。其一是篇幅长;其二是散文题材和关于台湾的内容。它介绍了台湾的风土人情、城市乡村、宗教和民俗;又以新的视角写了香港,对比了台湾与香港宗教、寺庙的不同,写出了张爱玲本人对台湾的观察。陈子善认为,张爱玲的文学生涯丰富多彩,涉及翻译、创作、学术研究很多方面。文学创作方面,此前大家更关注她的小说。对张爱玲的散文讨论得还不够。“《重访边城》,可以作为研究‘散文家一面的张爱玲的重要作品。”(舒坦摘编)

●叶辛推出《茅台酒秘史》

作家叶辛凝聚40年来搜集的材料和到厂方的数次采访、费时7年数易其稿的《茅台酒秘史》日前由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出版。《茅台酒秘史》讲述了国酒茅台的奇闻轶事和中外名人的关系及由此形成的一个个传奇故事。书中部分内容在报上连载以来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兴趣。叶辛看似随意却饶有兴味的讲述,是基于披览、研究众多有关茅台典籍的基础上,结合他40余年的贵州情结,凭借对茅台峡谷神奇土地的稔熟和缱绻情愫,从独特的视角出发,如数家珍般叙述了茅台酒源远流长的历史、厚重的文化积淀、特有的酿造工艺和无与伦比的品质。(舒坦摘编)

●上海女作家《七人集》出版

由上海市作家协会和上海文艺出版社联合主办的《七人集——“30前”上海女作家絮语》一书日前出版。《七人集》的七位上海女作家分别是罗洪、欧阳翠、欧阳文彬、黄宗英、姚芳藻、黄屏、彭新琪,且都已步入耄耋之年,最长者罗洪已届期颐,最小的彭新琪也已步入80高龄,故命名为“七人集”。据悉,这七位女作家都曾是上海文坛活跃的文艺工作者,罗洪更以百岁高龄写作了一部中篇小说、欧阳翠是1936年参加过鲁迅葬礼的文坛唯一健在者,并照顾过茅盾在上海的生活、欧阳文彬则与叶圣陶一家交往颇深……她们从各自立场、视角出发,写下了这些近80年的所见所闻、所思所虑,对历史是一种交待,对后人具有无可替代的启迪。为《七人集》作序的王安忆对于这七位前辈显得很尊敬:“我们应该去感谢她们,因为她们的作品让我们目睹新世纪文学的发展过程。”王安忆说,看这部充满感情的作品,不要去强调年龄,一部好的作品和一个好的作家是不需要被贴上标签的。“文学不是青春饭,需要时间去积累。写作和年轻没有关系,与经验有关。”(舒坦摘编)

●周令飞主编出版《鲁迅的艺术世界》

由鲁迅之子周海婴担任顾问、长孙周令飞主编的《鲁迅的艺术世界》日前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鲁迅的艺术世界》收集鲁迅先生的画作、书法、篆刻、书籍封面、装帧设计、徽标设计以及收藏的碑帖、版画、古钱币、邮品等380余件,其中有不少作品是首次面世,充分展示了鲁迅艺术世界的广博和艺术修养的深厚。编撰者上海鲁迅纪念馆副馆长王锡荣充分利用上海、北京两家鲁迅纪念馆、博物馆的馆藏(海婴先生帮同协调),还通过其他渠道,广泛收集鲁迅艺术天地中相关的可用图像资料,通过几番梳理、筛选,最后选定383件藏品。在书中,他还对每件藏品都做了言简意赅的说明,或介绍其来龙去脉,或解读其背后的故事,或作点睛式的赏析,以及对其文献价值的品评。这些说明类似一则则微型导读,把读者引入鲁迅先生当年生活的时代,一睹鲁迅多姿多彩的一生。全书分创作、设计和收藏三部分。创作含国画、线描、篆刻、书法、手工艺品;设计含徽标设计、平面设计、书刊设计;收藏含国画、油画、中国版画、外国版画、书籍插图、书法、笺纸、碑帖、汉画像、瓦当、古钱币、砚,乃至邮品等十九项。洋洋大观,包罗中外、涵盖古今。(舒坦摘编)

●俄罗斯为帕斯捷尔纳克塑像

俄罗斯为苏联时代的大作家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竖立的首尊铜像,6月12日在乌拉尔小城彼尔姆揭幕。帕斯捷尔纳克的铜制胸像连同立座高约3米,竖立于彼尔姆剧院广场,为雕塑家埃莱娜·蒙兹与建筑师彼得·波波夫-谢列布里亚科夫以两年时间合作完成。铜像所表现的帕斯捷尔纳克非常年轻,头略仰,带少许忧郁,但仍是意气风发的诗人模样。帕斯捷尔纳克生于1890年,195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但因受迫拒绝领奖,1960年去世。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曾在彼尔姆附近的弗谢沃罗多沃-维里瓦化工厂工作,此地给予他日后写作《日瓦戈医生》的灵感。1956年,《日瓦戈医生》在国内被退稿后,于1957年11月辗转于意大利出版。1988年,《日瓦戈医生》终于获准在苏联出版。(舒坦摘编)

●美国新秀夺得都柏林文学奖

名不见经传的非裔美国新秀迈克尔·托马斯以其小说处女作,击败了多丽丝·莱辛、菲利普·罗斯和乔伊丝·卡洛尔·奥茨等一众大腕,6月11日赢得了2009年度的IMPAC都柏林文学奖。该奖号称世界上为单本小说所设奖金最高的文学奖,奖金10万欧元。托马斯的获奖作品乃其首部小说《人往低处走》,以第一人称叙述潦倒黑人作家的困顿生活。但自此之后,他或将逆转无名人生,在文坛一路上行。事实上,早在2007年年底,《纽约时报书评》已将《人往低处走》选入“年度十佳”。此后一年半风平浪静,托马斯未有更大突破,逐渐淡出。难怪今年都柏林文学奖的授奖辞头一句话便是:“我们从未闻其名。”而在初选名单中,J.M.库切、村上春树、巴尔加斯·略萨、伊恩·麦克尤恩等大人物亦赫然在目。听到自己胜出的消息,托马斯也一时错愕。《人往低处走》的主人公乃波士顿黑人作家,娶白人为妻,膝下三子女,穷困潦倒,家庭不和。小说以意识流笔法,自述不具名的男主人公临近35岁生日前的四天非常态生活。(舒坦摘编)

●《麦田里的守望者》“山寨版”惹争议

据新华社消息称,瑞典作家弗雷德里克·科尔汀一本小说因大量使用美国作家J·D·塞林格经典作品《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引出争议。塞林格将科尔汀告上法庭,要求阻止小说在美国出版。科尔汀的小说名为《60年后:穿越麦田》,描写一名76岁男子“C先生”逃出养老院,在都市漫无目的游荡的故事。《麦田里的守望者》中,16岁的主人公霍尔顿·考尔德遭学校开除后,在纽约游荡数日,最终回到家中。两部作品主人公的性格、故事情节惊人相似。现年90岁的塞林格将科尔汀告上法庭,称其侵犯了他对自己创造的考尔德这一虚拟人物的权利。科尔汀方面辩称,自己作品是在对塞林格作品作批评式解读。《麦田里的守望者》出版于1951年,是美国文学经典之一。(舒坦摘编)

●意大利作家获德国书业和平奖

70岁的意大利作家克劳迪奥·马格利斯因致力于“不同文化的共生与协作”,于近日获得了德国书业和平奖。马格利斯生于的里雅斯特,在德国、中欧和意大利文化领域著述极丰,主要作品包括《多瑙河》与《微观世界》。颁奖仪式将于今年10月19日在法兰克福书展期间举行,马格利斯还将获得奖金25000欧元(约合人民币23.8万元)。德国书业和平奖创办于1950年,由德国书商协会每年评选,用以表彰对促进不同国家和人民之间互相了解有突出贡献的文化人士。去年该奖的得主是德国艺术家安塞尔姆·基弗(AnselmKiefer)。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慕克,已故美国女作家苏珊·桑塔格分别于2005年和2003年获颁此奖。(舒坦摘编)

●英国悬疑巨著《圣殿春秋》引进出版

英国著名畅销作家肯·福莱特阴谋悬疑巨著《圣殿春秋》中文简体字版,将由上海译文出版社世纪新文本出版中心引进出版,这部作品长达1000多页,已被翻译成近30种语言,总销量超过1400万本。简体中文版赶在原著问世20周年之际推出,也是向肯·福莱特60岁生日致敬。肯·福莱特1949年6月生于英国威尔士,在伦敦念完大学后曾任新闻记者,后专职写作。1978年以《针眼》一书荣获埃德加·爱伦·坡最佳悬疑小说奖,随即蜚声国际。之后他又有《圣彼得堡来客》、《与狮同眠》等多部小说畅销全世界,奠定了大师地位。《圣殿春秋》是肯·福莱特最受欢迎的小说,也是他自认为“最心爱和最成功的作品”。故事取材于12世纪英格兰。小说以修建世界第一座哥特式大教堂为经,以王位、爵位争夺战为纬,描绘了善恶交战引发的政教冲突、兄弟阋墙中一段有关勇气、奉献、梦想、爱情、贪婪和复仇的故事。本书被评论家誉为“史诗般的巨著”,真实的历史背景和细致入微的细节描写,让读者仿佛置身混沌的中世纪。(舒坦摘编)

●郭文斌称要警惕伪文化和伪文学

郭文斌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说:文学和文字在一定意义上来讲,是帮助人们去清洗心灵灰尘,这是文学在“本来面目”上的一个意义。如果文字没有帮读者清洗他的心灵,找到本原意义上的光明,这样的文字是需要警惕的。如果我们不加分别地让所有的文字都进入我们的视线,这是我们对自己不负责任。你没有做好你的这个门卫,你让小偷进来了,你认贼作父,那是你对生命的失职,是渎职。我们现在所面对的文化环境非常混乱,有许多伪作家出现,伪文化现象出现。他们可能提供的不是读者内心缺失的那一块。读者不自觉,以为这样会增加他学养的厚度,其实他没有想到这恰恰增加了他心灵的尘垢。所以我们要警惕伪文化,伪文学。(舒坦摘编)

●白烨认为文学必须守住“下限”

《人民日报》日前刊发白烨的文章称:文学的发展面临诸多问题与严峻挑战。这首先表现在对市场化文学与新媒体文学,缺少应有的研究与批评。在市场化的冲击下,一些属于规律性与基本性的观点与观念,现在反倒不那么明朗,甚至让人们不无疑惑了。比如,在文学创作上,作者要不要保有责任感;在文学的功用上,要不要坚持寓教于乐;在文学的商业运作中,要不要强调社会效益;在文学阅读上,要不要提倡怡情益智,等等。感觉上,文学领域的价值标准有些混乱,“下限”不断跌破,“上限”不断下移。批评家需要增强社会责任心和历史使命感,洞悉走势,仗义执言,激浊扬清,逐步改变文学批评宣传多于研究、表扬多于批评的现状。(舒坦摘编)

●郑渊洁认为近年来作协的名声像足协

童话大王郑渊洁日前在博客里高调宣布退出北京作协。他在博客中罗列了一个让他最为不满的事实:2003年9月,北京作家协会召开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他当选为代表,但北京作协却选择在网上发出开会通知的做法,导致他无法参会。“2003年,网络还不是很发达,我当时也不会上网。直到作协大会结束几个月后,有人向我提起这事,我才知道。”据了解,北京作协目前登记在册的会员有1300多名,郑渊洁是北京作协成立至今“退会第一人”。对于自己的退出与金庸的加入中国作协,郑渊洁表示,自己只是退出北京作协,仍保留中国作协会员身份,因为“中国作协还想着我,给我寄作家通讯,还经常打电话联系”,“现在金庸又加入中国作协了,我觉得挺好的,应该直接出任主席。中国作协如今缺乏泰斗级的人物。”对于作协的声誉,郑渊洁则认为,“近年来作协的名声有点像‘足协,金庸加入作协后也许会带动他的欣赏者加入作协,对作协也很好。”(舒坦摘编)

●曹文轩反对作家做孩子的代言人

日前在为庆贺从日本引进出版的少儿畅销书《窗边的小豆豆》累计发行200万册,出版方特在京举办读者答谢会上,儿童文学作家梅子涵、曹文轩以及众多热心读者共聚一起热谈“小豆豆”现象。曹文轩称,中国之所以没有出现如此优秀的少儿图书,是因为我们的作家太爱做小孩的代言人。《窗边的小豆豆》是日本作家黑柳彻子的自传体小说,讲述了黑柳彻子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故事。小豆豆因淘气被原来的学校劝退后,来到新学校巴学园。在小林校长的爱护和引导下,在别人眼里行为“怪怪”的小豆豆变成了大家都能接受的好孩子。座谈会上,曹文轩称,《窗边的小豆豆》谈论最多的是现代教育,以及现代教育理念的升华。在曹文轩看来,中国有的是教育类的小说,但十有八九是极端的,“我们的作家太爱做小孩的代言人了,与老师、校长作对,与学校作对,与整个教育制度作对。”曹文轩说。据称,因为《窗边的小豆豆》在全世界出版了36种语言的译本,黑柳彻子获得了不少版税,她用这些版税在日本成立了唯一的职业聋哑剧团。(舒坦摘编)

猜你喜欢
中国作协张爱玲作家
作家谈写作
作家阿丙和他的灵感
我和我的“作家梦”
中共中央委员、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及省上领导参加陈忠实遗体告别仪式
CAUTIONARY TALES
细说张爱玲年代的流行歌
聆听流行歌中的张爱玲
大作家们二十几岁在做什么?
何建明任中国作协党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