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的教学尝试

2009-08-31 06:46兰鲜凤
文学教育 2009年8期
关键词:文学能力课堂

一.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的特点及教学中面临的一些问题。

大学中文系通常以培养中学语文教师为主,同时培养具有创新精神,适合新闻出版、行政管理、文员秘书等其他职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要求学生整体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历史,把握其内在的发展规律,能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经典作品进行较深入的分析、鉴赏和评价,能对当下文学现象进行分析和评价,具有对当下新出现的文学作品进行鉴赏和批评的能力,具有常规文学作品、文艺评论以及实用类文章的写作能力。这五大能力是学生今后从事中国语言文学教育,成为合格教师的最基本的素质技能,也是学生今后从事诸如新闻出版、行政管理、文员秘书等其他职业重要的素质构成。

由于中国一个世纪以来社会文化处于转型期,因此,本课程最突出的一大特点是内容更新快。现代文学的阐释框架不断变化,当代文学作为正在进行时态的文学更是日新月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能及时引进一些新的知识内容,同时注意增加当地当代的文学内容,具有地域特色,另外还要注意通俗易懂,扬长避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大约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学的社会影响力在渐渐缩小,文学作为专业的魅力在慢慢减退,文学作为大学中文系的主干课程,其吸引力也在悄悄弱化。这也许是物化时代的一种必然结果。如今的大学生往往重实用、轻素质;重功利、轻人文,他们并没有感受到深厚的文学、文化底蕴对塑造人的巨大潜力。他们对外语和计算机等级证书的追求似乎远大于对文学的喜爱。时至今日,已没有多少人怀着对文学的酷爱而走进文学的课堂,而大都出于拿学分、应付考试、获学位的目的。同样,作为从教者的文学课教师,也多是为了应付教学任务,对于课堂教学的内涵以及备课的深度和广度则较少有人刻意追求,这能算作是合格的文学课教学吗?我们面临着许多困惑。再从学生方面来说,当前文学课教学最突出的问题是学生不读原著,也无暇读原著。因为他们疲于应付排得满满的听课、作业、考试,只能满足于死记硬背的教科书和课堂笔记。随之而来的就是学生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的匮乏。他们对于文学文本,往往表现为麻木、默然、没有感觉,不能讨论与争鸣,不能形成观点的交锋、观念的碰撞,当然也就难以产生思想的火花。这样,学生只能处于非常被动的学习地位。实际上,文学课教学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教给学生文学知识,更在于使学生获得文学审美能力、文学想象能力以及写作能力。大学中文系学生的培养目标应该是使学生具有深厚的人文知识、深刻的人文思想、敏锐的审美感悟能力、丰富的想象能力和较强的写作能力。中文系的学生较之其他学科的学生,其感受力、理解力、想象力、审美能力、写作能力都要来得强,这正是其独特性和特色之所在。

二.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突出对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为了让学生喜欢文学课,我在教学上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已经初步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坚持理论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在教学内容上进行大胆改革,体现理论上“必需,够用”,突出对素质和能力的培养,适当删减原教材体系中理论性过强的章节,并加大实训力度。目的是既要使学生掌握较为深广而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从学生今后就业的实际需要出发,重视实用,做到两者兼顾,密切结合但需有所侧重,学,为了用,这毫无疑议,失去了这一出发点,不仅会导致学生学习失去动力和兴趣,也会把我们的教学引入一个误区,使教与用相脱节。首先,强调淡化“史”的线索,对文学史、文学运动及论争、文学流派作简要介绍,只需勾勒其发展轮廓,但是要详细分析名家名篇,兼顾其他作家的代表作品,突出作家作品与文学现象的分析。在讲文学史的时候,对已讲过的重要作家作品就不必作单独分析,而把它放在“史”的发展中去点评它的价值。另外,讲作家作品时,尽量不要去罗列作家的生平创作,哪年干什么事、发表什么作品,这些可让学生自己去看。教师只要将重点放在作家的创作个性和作品的艺术风格上,通过对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的描述与分析,使学生能够理解作家在其作品中的追求,及其在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现代中国人的价值观念。

(二)突出对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为了突出学以致用的教学原则,我在教学中竭尽所能采用多种方式,突出对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学效果。

1.精心设计教学环节,采用多种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采用“多维互动启发式”教学方法,以开阔的视野、活跃的思维以及亲和力引导学生、感染学生,优化课堂要素结构,营造良好课堂氛围。充分发扬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除教师主讲外,有时候采取几位学生主讲,其他同学补充的方式。有时候则是大家就某个问题直接讨论的方式。有时候则以学生问、老师答的方式。在分析作品时,改变先思想后艺术的传统模式,启发学生用心灵感受作品所蕴含的情感的冲击力和思想的震撼力。例如在讲授鲁迅作品时,既要强调其思想的穿透力,更要进入其丰富的情感世界,注重从美学的角度上,领悟鲁迅作品中所蕴含的永恒的艺术魅力。

(2)采用研讨型的课堂教学方式。在研讨型的课堂内,我注意两点:一.老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热情。二.老师要伸缩自如地掌控课堂。我充分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在课堂中营造一种有利于传递知识,启迪思维,锻造能力,集中所有学生注意力和学习热情的气氛,让学生身处其中陶醉、痴迷、心灵受到震颤、灵魂受到感染,得到美好情操的熏陶,在不知不觉中获得全方位的教育。它的全部精彩就在于教师对课堂的高超驾驭能力,激励学生带着问题去独立思考,去发展创造。在讨论中,各种不同观点的碰撞往往深化了认识,拓宽了思维空间,所以讨论是交流,是深化,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每学期适当安排课堂讨论,讨论内容要选择有深度、有争议的课题,在老师的引导下形成众声喧哗的热烈场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兴趣与习惯。

(3)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电子化教学手段,投影仪、电影电视画面直观、生动,如运用恰当确能提高教学质量,彻底改变过去的枯燥呆板的课堂教学氛围。在教学中结合文字、图片、音乐等多方面的有利因素,使授课过程更生动、直观,提高了学生求知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影视作品增加学生对文学的直观感受。由于许多中国现当代文学经典作品已经拍摄成为影视作品,在教学中重视对DVD电子影视作品的利用,给学生观看电影,通过观看经典影视作品,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文学发生的历史背景和文学转化为影视作品后的样式,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2.利用各种渠道开拓学生的视野,加强课外辅导。

(1)为了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每学期有计划地举行几场本校教师的学术报告,一方面能促进教师的科研能力,另一方面则强化学术氛围,在报告形式上应当丰富多样,不拘一格。

(2)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讲学,尽可能使学生获得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权威专家的教育影响。注意将学生带到校园外面与文坛直接接触,带领学生参加当地有关的文学研讨会和其他文学活动,带领学生与知名作家座谈和交流。

(3)让学生在课外写作小论文,利用课余课后时间辅导学生,对于在写作方面有特长的学生更要加强课外辅导,对他们因材施教,充分发展他们的特长和优势。在辅导学生写论文时,引导学生既要借鉴西方的各种分析方法,又要继承中国传统的文学批评方法,特别是评点法,可以说中国的评点法是由作者、评点者与读者在多元对话中联合创造的批评体系。这个体系从直觉感悟出发,用散点透视与通感的方式观照文体,通过直觉、联想特别是创造性想象来领悟、品味作品的滋味、情感与审美意象,进而体味作品所传达的人生况味与生命体验。这种批评方法不但能把握作品的真谛,更能培养学生创造性想象的能力,而创造性想象恰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核心。

3.改革考试机制,创造灵活多样的考试模式。更新考试方法,也是改革教学的重要环节,除了利用试题库进行必要的闭卷考试外,我还适当使用开卷考试的方法,如写论文、提问答辩乃至抽签口试等多种不同的方式。

经过这些教学尝试,教学效果明显提高了。我看到许多学生由过去不重视文学课到对文学课倍感兴趣,阅读文学原作的同学不断增加,写作读书笔记,写作文学小评论的同学越来越积极,学生的知识面越来越广,学生的写作能力也逐步提高了。

兰鲜凤,女,广西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影视艺术。

猜你喜欢
文学能力课堂
欢乐的课堂
街头“诅咒”文学是如何出现的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写字大课堂
文学小说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