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威
针对目前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育和多媒体辅助教学还没有完全普及的情况,教师要确保多媒体在新课程改革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就必须自己设计教学模式和制作课件来辅助教学,这对农村地区的教师来说存在不少问题。对此我总结如下:
运用目的不明确
任何一门学科,运用多媒体的目的虽然都是为了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然而,一些教师对此并不明确,很多时候只是为运用而运用。如果是运用多媒体投影课本上已有的文字、图表,就仅仅局限于对教材和材料的机械翻版和简单重复,或是用多媒体代替板书。这些,都是对多媒体辅助教学的错误理解和运用。以历史与社会课为例,我认为多媒体最主要的用途,是通过它的文字、图像功能,利用现实生活中和历史上的图片、音像材料,将教材中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事件形象化,缩短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感受。如“文化”这个概念比较抽象,有的教师就把在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广而告之》中的节目录下来放给学生看,使学生很快理解了这一概念,有效地促进了教学。
操作技术水平不高
相当一部分教师平时教学不运用多媒体,只是在观摩或评优课时才用,往往由于技术生疏、操作不规范而错误百出,不但没有发挥出多媒体辅助教学应有的作用,而且适得其反,对课堂教学造成了干扰。更有甚者,上课时不得不带上一位“助教”,帮助自己完成多媒体辅助教学课,真是令人感慨万千。
课件设计喧宾夺主
在课堂教学中,每次使用多媒体课件要解决什么问题,教师必须十分明确。可是,我们许多教师设计的多媒体课件,既有精彩纷呈的画面,又有悦耳动听的音乐和解说,结果都只是片面追求视听光影,没有注重教学的实际效果,甚至忽视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真正目的——强化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理论知识,提高他们的动手和创新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这种喧宾夺主的课件,不仅达不到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目的,反而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冲淡了教学主题。
课堂容量过大
多媒体具有强大的直观显示功能,能使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呈现大量的教学内容。但当这些内容超过了一定的“度”时,多媒体辅助教学就会走向另一个极端:课堂教学内容过于饱满。往往是教师连续不断地向学生展示搜集到的事例和材料,却没有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活动时间,而且忽视了对学生指导。如一位教师在讲授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中“感受科技之光”一框时,一口气向学生播放了20多幅包括蒸汽机、轮船、电话、汽车等科技发明的图片,并对图片内容逐一作了介绍。学生们眼花缭乱地看图片,手忙脚乱地记笔记,根本没有时间去思考、分析,一节课在匆忙中草草结束。这样的教学,单纯地把多媒体当成向学生灌输知识的工具,既没有突出重点、难点,也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形成良好的交互方式,同时又使教学失去了主动和谐的气氛,只会事倍功半,甚至形成新的“满堂灌”模式。
课件内容的选择不够恰当
有些教师在制作和使用多媒体课件时,喜欢选择一些动画、漫画图片,或随意性地选择一些比较陈旧的材料来进行教学,这样做忽视了新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忽视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和真实性、时效性的特点,结果会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导致教学效果不明显。
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这些问题的产生不仅与教师对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认识有关,也与教师运用多媒体的技术有关。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应不断积累经验,积极自觉地提高自己多媒体教学的理论素养和技术水平,争取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创造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以切实提高每节课的教学实效,真正推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