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教学理念下的数学课堂

2009-08-28 09:09徐洪凤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9年14期
关键词:圆柱体认知结构小鸡

徐洪凤

数学家华罗庚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觉,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非。”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获取的外界信息中,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显然,增加视觉、听觉信息量是获取更多信息最可取的方法。课堂上学生大多活泼、好动,他们喜欢多变、宽松的教学环境。静态的文字、课本及教师的口语满足不了学生活跃的心理需求,他们在安静的教室里,往往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会认为教师是演员,自己是观众、是旁观者。学生思想容易开小差,使教学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而计算机将文字、图形、动画和声音有机地编排在一起,具有强大的计算功能和信息处理功能,对图形可以进行伸、缩、移、旋、切、拼、补等变换,为学生创设了符合其心理特点的教学情境,不断地给学生以新的刺激,使学生的大脑始终保持兴奋状态,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增强了学习兴趣。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学生一旦对数学产生兴趣,将达到乐此不疲、废寝忘食的境界,他们会克服一切困难,充满信心的学习数学、学好数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如我在教学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个知识点的时候,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三只小狗从A地去B地抢吃骨头,它们的速度相同,走哪条路的小狗会最先抢到骨头?这样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欲望。

但是,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其认知结构有很大差别。根据儿童认知发展理论,低年级的小学生正处于认知发展的“具体运算阶段”,其认知结构属“直觉思维式”。因此,对于低年级数学教学课件的设计,我大量采用生动的图形、动画和音乐等。如教学“连加、连减”时,我就用课件显示:在绿色的草坪上有3只小鸡,他们一边唱着歌一边欢快地向前走,这时,后面又跑来2只小鸡,喊着:“请等等我们”,当5只小鸡刚要走时,后面又传来了一个声音:“请你们等等我”,又有1只小鸡吃力地走来了。这时音乐、动画停止,教师问学生刚才看到了什么,学生们都争先恐后地举手说:草坪上原来有3只小鸡,跑来了2只,又走来1只。这时,我就引导学生很快地列出求一共有多少只小鸡的算式。当学生回答正确时,屏幕上会出现一个小孩在点头,并配有“好棒,好棒”的字样,这一下子就激起了学生的好胜心,使其注意力明显集中。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处于“形式运算阶段”,其认知结构在逐步向“运算思维图式”发展,处于思维能力发展较快的时期,但仍需要感性知识的直接支持。因此,高年级的数学教学课件,我以帮助和引导学生由直觉思维向抽象思维逐渐过渡,逐步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主。如在教学“圆柱体的侧面积”时,我利用课件先在屏幕上显示一个圆柱体,问:“圆柱体的侧面展开是什么形状?”让学生想像和思考,接着画面上缓缓展开圆柱体的侧面,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接着再问:“这个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柱体的什么?”、“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柱体的什么?”让学生一边思考一边再看一遍刚才的演示,进而推导出圆柱体的侧面积计算公式。像这样的计算机课件,只是在屏幕上显示出展开几何图形的动静变化以及色彩的变化,虽然没有像低年级课件那样栩栩如生、充满趣味,却能很好地促使学生由直觉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从而促进对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教学的过程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过程,更重要的是能力培养的过程。现代教育思想的核心是强调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形象逼真地再现知识的产生、形成过程和学生探求知识的学习过程、思维过程,能把过程展现在学生面前,促进他们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多媒体还可以形象地模拟思维世界,再现思维过程,促使学生多向思维、发散思维,培养其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力。例如,在教学“平行线”这一课时,我采用动画的方法来演示两平行线向两端无限延长直到尽头,让学生结合直观动画发挥想象,理解“永不相交”的含义。这样既弥补了传统教学难以讲清的不足,又建立了空间观念,扩大了空间想象范围,使学生的记忆更深刻、更牢固。

总之,多媒体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机结合,是数学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其视听结合、手眼并用的特点及其模拟、反馈、个别指导的灵活性和游戏内在的感染力,对教师和学生都具有有极大的吸引力。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探索知识的过程、品尝学习成功的体验和乐趣。以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数学课堂教学,重视学生学习过程,重视师生间、学生间的思维互动,这样的数学教学将更有利于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提高素质。

猜你喜欢
圆柱体认知结构小鸡
闪电小鸡
小鸡想飞
人工“向日葵”材料问世
坡角多大,圆柱体在水平面滚得最远
一题多解,认清思维树之“根、枝、叶”
找出圆柱体
圆柱体上的最短路径
小鸡不见啦
中学生体育认知结构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