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淑婷
两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博学多才的孔子带领着子路等几位学生到东方游学。
一天,阳光明媚,清风拂面。孔子师徒一行走在绿荫小道上,欣赏着沿路风景,不时啧啧称赞。突然,一阵争吵声打破了这宁静。孔子抬头望去,只见一个扎着羊角辫的男孩正和一个眉清目秀的男孩激烈地争论着。他好奇地向前走去,将手背到身后,弯下腰,微笑着问:“两位小朋友,你们在争论什么呀?”
两个孩子见孔子慈眉善目,又见他身后跟着一群学生,料想他便是大名鼎鼎的孔子,便把他们辩日的事情告诉他。没等孔子开口,一个孩子就跳到一块大石头上,手指着太阳,激动地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近,到了中午,就离人远了。可他的看法恰恰跟我相反。”哦!原来是这样一个问题,有趣!孔子顿时来了兴致。
另一个孩子不服气地嚷道:“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大得如同车的篷盖。而到了中午,就小得如同盘盂,所以我认为远处的小而近处的大。”他一边说,还一边比画着车篷和盘盂的样子,逗得孔子开怀大笑。
第一个孩子听了,狠狠瞪了他一眼,反驳道:“我这样认为,太阳刚出来时天气凉爽,可到了中午却热得宛如把手伸进热水里。这不是因为近处的热而远处的凉吗?”
听了他们的争论,孔子眉头紧锁,冥思苦想,想不出答案,就和他的弟子探讨。他们在一旁商量了半天,也没商量出结果来。于是孔子回过头,无奈地说:“对不起,对这个问题,我也不能给出答案。”两个孩子听了,十分惊讶,直直地注视着孔子,后来竟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哈……哈……原来连你孔圣人也有不知道的东西啊!是谁说你知道的多呢?”
孔子笑了笑,说:“学无止境,再博学的人也有不知道的事!”说完,他一边思考着,一边缓步前行。
子路等几位学生看了这一幕,都不禁为之动容。子渊惊叹道:“老师真是个实事求是的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今天他又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说完,便紧跟着孔子上路了。
两个小孩望着孔子一行远去的身影,呆了片刻,也不禁赞叹道:“真不愧是个大圣人呀!”
点评
小作者能引用有关资料,展开大胆、合理的想象,不仅具体补充了两个小孩辩论的情景,还细致地描绘了人物的神情、动作等;既真实再现了孩子热爱思考、天真可爱的特点,又真切地表现了孔子谦虚好学、言行一致、实事求是的高尚品格。总之,故事写得活灵活现,如在眼前发生一般。
【指导并置评:林共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