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俊臣 尹旭燕
●考点阐述:
古代汉语词类的划分与现代汉语基本上是一致的,各类词的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也基本一致。所以,对词类活用的考查,实际上也是对现代汉语词汇的考查,只不过古汉语中的词汇在具体的情境下发生了改变。此类题对考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本类题目主要涉及两个知识点:1.活用词语的解释。2.文言句子的正确翻译。
其特点有:一是要有具体语境,没有语境就不能谈活用。二是语义语法的临时性,同一个词在此处能活用在彼处未必能活用。三是“以今律古”,就是以现代人现在的语法习惯去看待文言文的语法。
“理解并翻译文言文中的句子”是一个重要考点。它是中考文言文考查中的一种综合性考查方式,旨在考查考生是否读懂了文章的内容。在对句子考查的同时,命题者也加入了对常用句式的考查,意在考查考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主要考查点有:1.指出句子运用的句式。2.文言句子的翻译。
其特点为:第一,文言常用句式和现代汉语的常用句式基本上是相对应的,主要要求考生掌握判断句、疑问句、被动句、省略句、变式句(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等几种句式。第二,文言常用句式都有一定的标志性词语,像带有“……者”“……也”的就是判断句。只要熟记这些标志性词语,就能把握好文言句式。
●技法点拨:
如何判别词类活用?最好的方法是句法分析。简而言之,就是划分句子成分,即把句子的成分先划出来,然后去分辨各个成分上的词类是否和正常的词类位置一致,不一致的就可能是活用。基本步骤有以下三点:一、先读文言文原句,初步划分句子成分,找出和正常用法不一致的词。二、再看这个词的词性,确定它是哪类词语的活用现象。三、根据这类词语的活用特点作出正确的翻译。需要注意的是,在辨析词类活用时,要结合文言语境,做到表达顺畅。
对于常用句式的判断,总的原则是要结合现代汉语的句式特点,与原句对照,再结合重点的标志性词语作出判断。中考对常用句式的考查也无非是那几种,这就需要考生熟记它们各自的特点。
●典型例析
一、文言文比较阅读
[甲]既加冠,益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宋濂尝与客饮,帝①密使人侦视。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②欺。”间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选自《明史宋濂传》)
注:①帝:指明太祖朱元璋。②朕(zhèn):皇帝自称。
1.下列句子中,含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帝密使人侦视B.坐客为谁
C.卒获有所闻D.善者与臣友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诚然,卿不朕欺。
(2009年江苏省南充市中考语文试题)
解析:第1题考查的是词类活用。D项中的“友”本为名词,意为“朋友”,这里活用为动词,意为“做朋友”。第2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和常见句式,“卿不朕欺”是倒装句,宾语“朕”置于谓语动词前,翻译时要注意调整语序。
参考答案:1.D2.确实如此,你没有欺骗我。
二、郑板桥开仓济民
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咯,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其感恩戴德如此。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2009年浙江省金华市中考语文试题)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涉及词类活用现象和句式的省略。例句省略了主语“郑燮”,翻译时要注意补充。“活”本为形容词,这里活用为动词“救活”。
参考答案:(郑燮)立即发放谷子给灾民,救活了一万多人。
三、文言文比较阅读
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1-3题。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彩。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烟云而秀媚。水以山为面,以亭榭为眉目,以渔钓为精神。故水得山而媚,得亭榭而明快,得渔钓而旷落,此山水之布置也。
(选自郭熙《林泉高致》)
1.解释下列句子中黑体字的含义。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2)名之者谁
2.下列句子中,古汉语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B.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C.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彩。
D.故水得山而媚,得亭榭而明快,得渔钓而旷落,此山水之布置也。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烟云而秀媚。
(2009年山东省淄博市中考语文试题)
解析:第1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义。“名”本为名词“名字”,这里活用为动词“命名”。第2题考查常用句式,A、B、D选项中的三个句子均为判断句,C选项为陈述句,故选C。第3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其中(1)为判断句。
参考答案:1.(1)像鸟的翅膀(2)命名2.C3.(1)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2)所以山有水就有活力,有草木就有生机,有烟云就秀丽妩媚。
●实战演练
一、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
(1)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____活用为____,解释为_____。
(2)以光先帝遗德
____活用为____,解释为_____。
(3)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____活用为____,解释为______。
(4)京中有善口技者
____活用为____,解释为______。
(5)粪土当年万户侯
____活用为____,解释为______。
二、选择正确答案,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下列黑体字中,词类活用现象不同于例句的一项是()
例句:智子疑邻
A.邑人奇之B.父利其然也
C.固以怪之矣D.皆指目陈胜
2.下列黑体字中,词类活用现象不同于其他项的是()
A.轻寡人与
B.一食或尽粟一石
C.日光下澈
D.似与游者相乐
3.下列黑体字中,词类活用现象不同于其他项的是()
A.失期,法先斩
B.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
C.犀兕麋鹿满之
D.其岸势犬牙差互
4.下列黑体字中,词类活用现象不同于其他项的是()
A.不蔓不枝
B.居右者椎髻仰面
C.石青糁之
D.晨兴理荒秽
三、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句式: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贫者语于富者曰。
句式: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
句式: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
4.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句式: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甚矣,汝之不惠。
句式: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宋何罪之有?
句式: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
7.国险而民附,吾能为之用。
句式: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
8.微斯人,吾谁与归?
句式: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补充下列句子中的省略成分。
1.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4.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5.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五、写出下列倒装句的正常语序。
1.如鸣佩环,心乐之。
2.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3.近岸,卷石底以出。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5.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6.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六、阅读下列文言文段,回答问题。
乔山人善琴
徐珂
国初,有乔山人者善弹琴。精于指法,尝得异人传授。每于断林荒楚间,一再鼓之,凄禽寒鹘①,相和悲鸣。后游郢楚②,于旅中独奏洞庭之曲。邻媪③闻之,咨嗟惋叹。既阕④,曰:“吾抱此半生,不谓遇知音于此地。”款扉⑤扣之。媪曰:“吾夫存日,以弹絮为业。今客鼓此,酷类其声耳。”
(选自《清稗类钞》)
【注释】①鹘(gǔ):一种凶猛的鸟。②郢楚:即楚郢,古地名,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都城。③媪(ǎo):老妇人。④阕:止息,终了。⑤款扉:款,敲;扉,门。
1.下列黑体字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便有妇人惊觉欠伸
B.几欲先走
C.款扉扣之
D.今客鼓此
2.补充下列句子中的省略成分,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精于指法,尝得异人传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