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述田
2009年南京中考作文题是“今天真好”,这已是连续第五年考命题作文了,它没有设置提示语,没有在审题上设置门槛,很贴近生活,让学生更多关注时代,感悟真善美,这样的命题有利于学生立足生活,写出自己独特的经历,表露真挚的情感和深切的感受,避免了脱离生活实际、胡编乱造的弊病,也给教师平时的作文教学以正确的引领。
“今天真好”,平实之中有新意,题目具有一定的限制性,又有较大的开放度。所谓“成文易出彩难”,作为选拔性的升学考试,这样的命题是必需的。
笔者参加了今年南京市中考作文阅卷,对考生作文情况比较了解。就总体而言,多数考生选择了写记叙文或者是叙事性散文,其中大部分能较好地遵照题目的要求写作。但亦有为数不少的考生出现了失误。
笔者结合阅卷的相关情况,总结出考场中“失误作文”的几种“症状”,以引起2010年考生的注意:
一、选材范围局限
选材局限于家庭和学校,“今天”局限在考试当天,思路呈现出一定的模式化倾向:
中考这一天,我还在床上时,爸妈就为我准备了可口的早点和热情的鼓励——到校后,同学的互相勉励和老师的关心——考场上,监考老师的温和等——感觉今天真好。
这样的选材千篇一律,千人一面,雷同撞车,看了开头,便知结尾,毫无新意。
二、立意浮浅
1.格调低幼化。今天某某把作业给我抄;今天我拾到十元钱和一部手机;今天我的弟兄帮我出了一口恶气……今天真好。
2.浅显化、庸俗化。今天的天气真好;景色很好;钓鱼、去公园玩真有趣,真好;今天我感受到了母爱、父爱,真好。
3.忽略了对主题的挖掘,流于表面,不能很好地突出“真好”的内涵。
三、行文过程“详略不当,结构混乱”
从题目来看,文章的重点应该放在“今天”,昔日的回顾只是起到衬托对比的作用,但很多考生的全文都是在回顾过去,只在最后写到“今天真好”,显然是详略不当,本末倒置。严格地说,这样的作文审题不准,偏离题意。
失误如云雾笼罩,让人看不见阳光,一片迷惑。只有拨开云雾,才能见日,写出来的文章才让人觉得“真好”。那么,如何拨去云雾呢?
一、题目要审。审题门槛低不等于没有门槛。题目中的“今天”可以是现在、过去具体真实的某一个“今天”,也可以是过去、未来抽象虚拟的“今天”,还隐含着“今天这个时代”“今天这个形势”等信息。“好”隐含着“快乐、美好、幸福、友爱”等信息,也就是说,这个“好”字隐含了本篇考场作文的主旨,一定要认真对待。修饰词“真”决不是可有可无,它隐含了对本文材料选取安排上的暗示,要求本文的材料必须具有典型性、新颖性,也就是要能突出反映“好”这个主旨。
另外,还可以从整体思考,把“今天真好”当做一种乐观积极的心态,或者励志警言等。
二、材料要新。选材要避俗求新,从熟悉的生活中深思慎取,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
如:1.奥运会的胜利召开,神舟七号的胜利返航……建国以来,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已经取得了光荣伟大的成就,也必将书写更加雄伟壮美的篇章。在建国60周年之际,我们可以自豪地讴歌“今天真好”。2.临近毕业,同学们的心理一定会有细微的变化,仔细观察,选取毕业照的几个镜头,用对比的方式铺展初中生活留给我们的美好回忆,让它定格在我们的记忆中,这样的文章一定能引起共鸣。
三、结构要明。中考时间紧,任务重,容不得阅卷老师细细斟酌,这时文章思路的清晰和结构的明了就显得相当重要。要做到结构鲜明,思路清晰,让人一目了然,可以或用小标题明示,或以段首中心句构成排比段显示,或由整齐的段尾妙句做结,或首尾呼应等。如一考生:“今天,真好。不会再有人给你厌恶的白眼,也不会再有人在背后说你无聊和臭美。”“今天,真好。平日不修边幅的男生在校服的映衬下,回归了清秀、潇洒;平日爱搞恶作剧的他们今天变得热情友善。”“今天,真好。平日严厉的‘老班变得温柔无比。”本文采用三个“今天,真好。”的段首中心句构成排比段的方式,写出毕业当天的独特感受,既起到提挈下文的作用,又使三个大段之间遥相呼应,层次分明,让人一目了然。
四、立意要高。从题眼“真好”二字可以看出命题者的良苦用心,命题者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有创意地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因此对“真好”的演绎将决定文章档次的高低。考生需要敢想出“今天”在内涵和外延上的深意,敢想出“好”的深意,敢用巧妙的技法,反映具有时代气息且十分鲜明的主旨。如同样是写节假日某天登山的材料:
甲同学:详细地记叙描写了登山的经过。结尾写道:今天我终于登上了黄山,真好!
乙同学:详细地记叙描写了登山的经过。但结尾却结合事件的过程,没有流于表面,浅尝辄止,而是深入地进行挖掘:
今天,我看到了雨后十分壮观的云海,领略到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真好!
今天,我真正理解了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襟,懂得了虽不能左右天气,但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情和态度,真好!
今天,我收获了坚强的信念和克服困难的勇气,真好!
平凡小事中往往蕴涵着深刻的道理,“意犹帅也”,无论技巧多么高超,描绘多么细腻动人,文章如果没有思想的深度、哲理的启迪,那就如同白开水一杯,淡而无味。我们要善用“由表及里”“由个别到一般”“类似联想”这些最常见的感悟方法,深入地挖掘,让笔下不起眼的人、事、物、景,焕发出思想光彩,拨动读者的心弦,给人以思想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