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信息和信息技术对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不断扩大,信息化及其相关问题也得到了社会各方面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党中央、国务院坚持站在国家战略高度,把信息化作为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长远规划,持续推进,并于2006年发布了《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明确了全国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战略方向、发展重点和保障措施。
会计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贯彻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促进会计事业更好地发展,财政部于2009年4月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推进会计信息化的意义、目标、任务、措施和要求等。这是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其贯彻实施必将推动我国会计事业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会计信息化工作的全面推进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而由于行业中不同主体的情况千差万别,对信息化工作的认识水平和执行能力参差不齐,甚至对于什么是会计信息化这样的基本问题都还存在不同的看法。因此,有必要对会计信息化的内涵与外延、对会计信息化工作的要求与任务等进行系统研究和全面总结,这有助于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战略的实施,对推进会计信息化工作、提高会计工作水平具有积极意义。
会计信息化发展战略及其时代背景
信息化作为一个正式名词,最早出现于日本。1967年日本科学技术与经济协会首次将信息化定义为,在整个社会经济结构中,信息产业获得长足发展并逐步取得支配地位的一种社会变革的历史进程。。1997年我国召开首届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提出“信息化是指培育、发展以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2003年林毅夫、董先安向有关部门提交研究报告《信息化、经济增长与社会转型》,认为信息化是建立在信息与通信技术产业发展及其在社会经济各部门扩散的基础之上,运用信息与通信技术改造传统经济、社会结构的过程。江泽民同志在《中国信息化探索与实践》的序《加快我国的信息化建设》中指出,信息化是一场带有深刻变革意义的科技创新,信息资源对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加快信息化建设能极大地提高生产力,促进生产力产生新的飞跃,增强国际竞争力,实现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进一步明确,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从以上表述可以看出,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人们对信息化认识发生了深刻变化,早期的信息化主要局限于信息产业领域,主要关注信息技术的运用和发展。进入新世纪以来,人们日益重视信息化对信息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甚至对整个经济社会产生的影响,并且把信息化视为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和历史进程,认为信息化与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已经融为一体。
席卷全球的信息化浪潮,推动了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1978年财政部在长春一汽启动了会计电算化的试点,随后发布了会计电算化的第一个全国性文件——《关于会计核算软件管理的几项规定(试行)》,促使企事业单位实现了从“模拟手工编制凭证、记账、编表”、“双轨运行”、“组织验收”到“甩掉手工”的转变,推动会计电算化工作迅速发展。与此同时,会计电算化的实践,也给理论界和实务工作者提出了很多值得研究的问题。笔者(刘玉廷,1985)针对如何加强对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领导、如何正确选择机型和语言、如何规范会计核算程序、如何推广系统分析设计方法、如何正确处理电算化与会计制度的关系等系列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尽早改用借贷记账法、统一编制会计科目代码、加强内部控制和内部稽核等意见和建议。1994年5月财政部发布《关于大力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意见》,对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目标和管理要求等进行了明确规划并提出了具体措施。会计电算化开始与企业管理融合,ERP系统应用逐步普及,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企业信息孤岛和重复开发的局面,会计电算化开始向会计信息化发展和转型。截至目前,我国一些特大型企业,如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等,能够通过信息化手段随时掌握全国各地加油站交易等相关信息,以此实现集团对所属各单位业务流程的实时监控;江苏省电力公司的信息化,全面实现了财务报告系统、内部控制系统与信息系统的固化整合,使外国同行感到震惊;部分大型会计师事务所也在积极探索采用信息化手段进行财务报告审计等相关业务;某些专业机构通过会计信息化手段开展会计远程教育和在线培训已取得明显成效。在这一过程中,金蝶、用友等民族软件企业得到迅速发展,在国内软件行业乃至境外都具有较大影响。从宏观层面分析,比如注册会计师管理系统、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农村代理记账、以及会计人员管理系统等,均已不同程度地在全国范围内试点和推广。可以说,通过近30年的实践,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化的条件已基本成熟。我国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提升了会计工作水平,为有关单位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大大解放了生产力,使会计人员从繁重的记账、算账、报账工作中解脱出来,更多地参与管理工作。
随着信息化在全社会的深入发展,财政部作为全国会计工作的主管部门,审时度势,果断决策,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确定了未来5~10年的发展目标,即“建立健全会计信息化法规体系和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全力打造会计信息化人才队伍,基本实现大型企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与经营管理信息化融合,进一步提升企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做到数出一门、资源共享,便于不同信息使用者获取、分析和利用,进行投资和相关决策;基本实现大型会计师事务所采用信息化手段对客户的财务报告和内部控制进行审计,进一步提升社会审计质量和效率;基本实现政府会计管理和会计监督的信息化,进一步提升会计管理水平和监管效能。通过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化工作,,使我国的会计信息化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并由此确定了六个主要任务和六项具体措施,形成了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措施周详的会计信息化发展战略。
会计信息化发展战略的行动计划
战略管理理论认为,战略实施与战略制定同样重要,如果战略实施无效,战略制定的目标无法实现,也很难判断企业所制定战略的质量。今后一段时期,要从战略目标确定的六大主要任务人手,科学分解、落实需要完成的具体工作,重点搞好会计基础工作、会计标准与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与评价报告、会计事务所
审计、会计管理与监督、会计理论研究、人才培养等的信息化,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化工作。
(一)夯实一个基础:会计基础工作信息化
就企业而言,会计基础工作包括材料物资的采购与耗用、产品的生产与销售等各个环节的原始记录和相关工作,通过工时定额、资产卡片、入库出库单据、销售发票、各类台账、完工进度、生产计划、业绩考核等,客观真实地记录了企业物流、资金流以及人力资源配置和管理要求等全部过程。因此,会计基础工作实质上也是企业管理的基础。会计基础工作信息化,就是将手工完成的大量繁杂但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由计算机完成,是对传统手工流程和管理的一次革命。因此会计基础工作信息化是会计信息化的基础,也是会计信息化的起点。
近年来,财政部会计司已经启动了这项工作,列入工作议程,开展了调查研究,旨在对手工条件下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进行全面修改,形成信息化环境下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下一步将根据《指导意见》,加大工作力度,组织科研攻关,动员理论和实务界的专家参与,待条件成熟时,制定发布全面信息化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并组织实施,进一步规范企事业单位基础工作信息化,为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化奠定基础。
(二)把握两个关键:会计准则实施和财务报告信息化、内部控制和评价报告信息化
1,会计准则实施和财务报告信息化。会计准则的有效实施离不开信息系统支持。中国会计准则体系自2007年1月1日在上市公司实施,随后扩大实施范围。上市公司开始执行会计准则时,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对自身信息系统进行改造。可以想象,如果没有配套的信息系统提供支持,会计准则中复杂的金融工具问题、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若干具体准则项目和各项会计政策等就不可能得到很好地解决或执行。更为重要的是,企业实施会计准则要向投资者等报告使用者提供财务报告,报告使用者需要从不同角度,深度分析和综合利用财务报告,以便作出投资等相关决策。目前,尽管企业已经分别建立了相应的信息系统,但还不能满足报告使用者深度分析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应运而生。财政部会计司已经启动并着力推进以企业会计准则为基础的XBRL分类标准建设,促进企业财务报告的标准化和信息化,通过对财务报告数据附加特定的分类标签,使计算机能够快速“读懂”财务报告,以统一的方式进行自动识别、处理会计信息,从而实现深度分析和大范围比较。从有关工作进展看,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可望推出基于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的XBRL分类标准,首先在上市公司试行,然后再逐步扩展到其他企业,同时积极探索推进非企业单位会计标准信息化工作。
2,内部控制和评价报告信息化。2008年5月,财政部、审计署、证监会、银监会和保监会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经过一年的艰苦努力,形成了内部控制应用指引、评价指引和审计指引,标志着中国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基本完成。这是继会计准则体系建成并有效实施后的另一项重大工程。这项工作目前已经进入相关部门会签过程,暂定于2010年起在境外上市公司实施,今后将逐步扩大实施范围。企业内部控制属于管理的范畴,已构成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标志,并引起社会各方面的普遍关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实施,将有助于企业全面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1对促进企业长远发展和应对当前金融危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企业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化密切相关。内部控制信息化是指根据内部控制规范要求,将企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的流程、关键控制点等固化在信息系统中,促进各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制度的设计与运行更加有效。同时要求企业按照内部控制要素和统一规范化格式,编制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提供给投资者等报告使用者分析判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从而作出相关决策。为此,需要借鉴财务报告XBRL分类标准的经验,研究探索基于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XBRL分类标准,结合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实施,择机启动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XBRL分类标准的制定工作。通过制定实施这一分类标准,自动生成基于XBRL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满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
(三)启动三驾马车:会计事务所审计、会计管理和会计监督信息化
政府对会计行业的管理、监督和注册会计师审计是保证会计工作健康发展的三驾马车。启动三驾马车,推动会计师事务所做强做大与审计信息化、实现会计管理和会计监督信息化,既是适应会计基础工作信息化、会计准则实施和内部控制及其报告信息化等的需要,同时也将更好地推动信息化环境下的各项会计工作。
1,关于会计师事务所做强做大与审计信息化建设。财政部一直致力于推动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做强做大,近期还将发布关于加快发展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意见,明确在未来5~10年内,重点培育5~10家年收入规模在30亿以上,具有较好国际声誉和竞争力的特大型会计师事务所;积极扶持100家左右能够为上市公司和大型企业提供服务的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基本实现特大型和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利用信息化手段实施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和提供其他相关服务,提高会计师事务所内部管理信息化水平。
会计师事务所做强做大应当重视信息化,尤其是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通过信息化手段对客户的财务报告进行审计,出具审计报告;二是通过信息化手段对客户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提出审计意见;三是会计师事务所内部管理实现信息化,借助信息化手段全面提升治理水平和管理效率。会计师事务所实施信息化战略有利于全面提升审计质量和审计工作效率,不断扩大审计客户规模,扩展服务范围,从而实现做强做大;反过来,特大型和大型会计师事务所更有条件和能力,同时也更有必要实现审计信息化和内部管理信息化,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发展。有条件的会计师事务所应当积极探索,加大投入,加快启动相关工作。
会计师事务所做强做大与审计信息化,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客户的信息化水平。比如,客户提供的财务报告和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应当是基于XBRL分类标准的标准化模板(即实例文档),以此为基础,深入贯彻会计审计准则,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实现对客户的审计工作信息化。
2,关于会计管理工作信息化。财政部门是会计管理的职能部门,因此会计管理工作信息化主要是各级财政部门相关工作的信息化。会计管理工作水平高低,直接关系到本地区乃至全国的会计改革与发展。在当前和未来相当一段时期内,我国会计改革与发展的任务都将异常繁重,客观上迫切需要各级财政部门重视信息化工作,全面实现会计管理信息化,从繁重的事务中解脱出来,以更高的视野和全局角度,科学谋划会计改革与发展
大计,全面提升会计管理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会计管理工作信息化涉及的内容很多,会计基础工作、会计准则、内部控制以及推动会计师事务所做强做大和审计信息化等,都属于会计管理工作信息化。需要集中力量,重点突破的方面包括:(1)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2)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管理系统;(3)在职会计人员后续教育系统;(4)会计人员管理系统;(5)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系统;(6)农村会计委托代理记账以及会计集中核算系统等。
实际工作中,各级财政部门已经部分地开展了会计管理信息化工作:(1)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已在部分地区试点成功,取得明显成效。通过随时随地组织考试,不仅大幅度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工作水平和服务质量,而且大大方便了考生,受到了社会普遍好评。财政部2008年印发了积极推广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的文件,要求各地加快推广步伐。(2)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已经全面实现了网上报名和考试成绩报备,2009年度开始试行网上阅卷,成功后逐步推广。(3)在职会计人员后续教育信息化应当建立远程教育系统,实现在线或视频培训。(4)会计人员管理系统的设计工作已经完成,部分地区正式运行,可以及时掌握会计队伍的各种信息和动态。下一阶段应当总结成功经验,实现全国范围内会计人员系统联网管理,全面推进会计人才战略。(5)农村会计委托代理记账以及会计集中核算系统等也在积极试点,以此为基础,将着力探索和推广农村会计代理记账和服务的信息化建设,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农村会计服务的效率和水平。(6)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系统已于2007年开通并投入使用已经具备了日常审批网上办理、行业信息综合统计查询、会计师事务所业务报备、行业监督检查等多项功能。下一步将结合基于XBRL分类标准进行系统功能改造和升级,尽早完成与会计师事务所业务系统和管理系统的对接,实现自动报备和数据源头的标准化,为建立统一高效的会计信息平台创造条件。
3,关于会计监督信息化。会计监督信息化是指在会计监督工作中引入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会计监督效率和效能,推动会计监督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会计监督信息化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通过信息化手段监督检查企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二是通过信息化手段监督检查企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质量;三是通过信息化手段监督检查企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建设;四是通过信息化手段监督检查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情况、审计质量和内部治理;五是通过信息化手段监督检查企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化工作。
在以上会计监督信息化过程中,核心内容是要全面推进会计监管手段和方式的信息化,一方面,要完善并充分利用财政会计管理系统,加快信息化检查辅助软件的开发进程,提高检查手段科技含量;另一方面,要利用网络化平台,加强对重点企业和会计师事务所的日常监管,实现从事后检查向日常监管和实时监管转变。
(四)打造四个支撑:会计理论研究信息化、会计信息化平台构建、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会计信息化产业发展
会计理论研究信息化、会计信息化平台、会计信息化人才、会计信息化产业是会计信息化工作和会计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推进这四个方面的信息化发展,既是会计信息化战略的题中应有之义,也为会计信息化的全面推进提供智力支持和便利条件。
1,会计理论研究信息化。推进会计理论研究信息化,一是要充分发挥会计学术组织和研究机构的积极性与创造力,尤其是要利用好中国会计学会这一理论阵地和学术平台。中国会计学会第七届理事会确定了搞好会员服务、大力发展会员的目标。会员队伍迅速扩大,是学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随着会员规模的不断壮大,对学会提出了全方位信息化服务的要求,学会只有做到服务内容丰富、服务质量好、服务方式灵活快捷,会员在能力水平等方面得到切实提升,学会的作用就能得到充分体现,学会的发展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二是要建立会计专业教育信息系统,实时反映和评价会计专业学历教育情况,掌握会计专业学生的培养以及社会对会计专业学生的需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促进会计专业毕业生实现充分就业,最大限度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三是要建立会计理论研究信息平台,及时发布和宣传会计研究最新动态,定期统计、推介和评估有价值的会计理论研究成果,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以指导和规范会计理论研究,为会计改革与发展服务。
2,构建会计信息化平台。会计信息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日趋重要,要求企事业单位提供各种数据的政府部门也随之增多,导致会计数据多头报送、口径不一,既增加了企事业单位的负担,也提高了政府行政成本。构建统一的会计信息平台迫在眉睫。财政部应当积极会同有关部门,以建设和实施全国统一的会计信息化标准为切入点,着力构建统一会计信息平台。这一平台将以企事业单位标准化会计信息为基础,以会计管理信息化为核心,整合资源,最终实现会计信息数出一门、资源共享的目标,从而有助于投资者、社会公众、监管部门及中介机构等有关方面高效分析利用会计信息,降低社会成本,不断提升国家宏观决策水平和监管效能。
目前,我们正在考虑统一会计信息平台的前期试点,拟以现有财政会计管理系统为基础,构建基于xBRL的标准财务报告平台。该平台将涵盖数据收集、传输、验证、存储、查询、分析等模块,具备会计等相关信息查询、分析、检查与评价等多种功能,实现基于该平台的会计师事务所监管、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和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分析应用等,同时为其他扩展应用预留接口,提供数据支持。该平台经上述示范运行成功后,将进一步扩大数据源,优化功能模块,延伸应用范围,逐步与金财、金税、金审和人民银行资信管理系统等平台对接,扩展到为财政管理、政府审计、纳税申报、证券、银行、保险监管等各个领域提供更好的数据管理支持,协同政府各部门之间的资源和监管要求,有效避免会计数据多头报送、口径不一的状况。
3,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我国会计信息化事业开展以来,各部门、地区基层单位都已认识到培养信息化专业人员或复合型人才的至关重要性,进行了多渠道、多形式的人才培训工作,一些院校相应开设了专门课程,从理论基础和应用技能上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会计电算化、信息化专业人才。但是,在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化的背景下,既懂会计又懂计算机知识的复合型人才非常缺乏,也是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化工作的一个瓶颈j培养复合型会计信息化人才已是当务之急。
会计信息化人才建设应当重点抓好以下四方面工作:一是要完善会计审计和相关人员能力框架,在知识结构、能力培养中重视信息技术方面的内容与技能,
提高利用信息技术从事会计审计和有关监管工作的能力。二是要加大投入,充分利用学历教育、继续教育、网络教育、实践锻炼、交流研讨等各种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式,不断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多出人才、快出人才。三是要加大会计信息化人才的产学研合作培养力度,研究建立国家扶持、单位鼓励、个人积极参与,选拔、培养、评价与使用相结合的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机制。四是要积极探索会计信息化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方式,及时修订会计信息化学习和培训教材,推进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和试点工作。从今年开始,在财政部会计领军(后备)人才选拔培养工作中,将体现对会计信息化实践岗位和研究领域专门人才的政策倾斜,把这方面人员纳入全国会计领军人才培养系列。
4,会计信息化产业发展。从我国数十年来的经验看,信息化过程一定是伴随相关产业的发展的过程。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化工作,需要相关产业,尤其是会计信息化软件(也涉及到硬件)产业的相应发展作为基础。上世纪80年代开始,在会计电算化到信息化过程中一批民族软件企业得到了发展壮大,如金蝶、用友等。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要继续发挥软件商的作用一是要促进软件商加强自主创新和技术攻坚,加大研发投入,积极参与配合国家会计信息化标准的研制与推广;二是要鼓励软件商适应企事业单位开展会计信息化的要求,提供符合《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会计信息化标准和企事业单位实际情况的软件产品,三是要支持软件商提供符合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软件产品;四是要促使软件商建立相应的服务质量体系,为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化提供技术平台支撑;五是要推进软件商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市场化、规模化等方式,为培养会计信息化人才作出贡献。
会计信息化发展战略的组织实施
为了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化工作,《指导意见》提出了“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协调配合;重视人才,加快培养;组织试点,稳步推进;督促指导,强化监管;加强宣传,营造氛围”等六个方面的具体措施和要求,可以说为会计信息化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做出了精心规划和详细安排。考虑到会计信息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范围广,影响因素多,操作难度大,有必要对战略实施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充分估计、合理判断,以便未雨绸缪、积极应对。
(一)战略实施的动力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和制度创新
从《指导意见》的内容看,国务院有关部门、各级财政机关是实施会计信息化发展战略的主要领导者和组织者,六个方面措施和要求都是针对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省级财政部门提出的。但是,会计信息化是一个由会计行业上千万从业人员、整个社会的所有经济单位共同参与的一个重要历史进程,其最终实现除了政府部门的努力,还必须落实到广大会计人员和社会经济单位的实际行动中去。因此,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战略的具体实施,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动力机制问题,即探索政府部门和社会经济主体推进会计信息化的内在动因。
1,财政部门作为会计行业的主管机关,有充分的理由和责任做好推进会计信息化组织领导工作。在战略的组织实施中,领导的重视是决定工作成效的首要影响因素。六西格玛管理理论认为,领导层没有强力介入是战略实施的致命缺陷,因为资源没有保障,抉择没有方向,而且缺乏进一步推进的动力,难于持久。其次是加强组织和协调工作。要进一步确定会计信息化发展战略涉及的不同部门之间0、中央和地方之间的事权和职责划分,建立分工合理、责任明确的信息化推进协调体制。再次,要加强对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指导和监督,监管会计信息化工作是否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和会计信息标准。最后,财政部门做好宣传推广,营造良好的会计信息化环境也是加强组织领导的一个重要内容。
2,将财政部门的战略意图转化为社会主体的实际行动,需要进行制度创新。会计信息化作为时代发展和进步的一项变革,给相关的个人、单位以及整个行业发展必将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社会主体基于自身利益应当做出理性的选择,主动参与、自觉推动会计信息化工作。然而,由于对会计信息化的认识和观念0以及其他条件的限制,他们的行为可能相对比较被动。因此,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化需要进行制度创新,要在完善会计信息化相关法规制度和标准体系的同时,创新加快会计信息化发展的激励机制,会计信息化与企业自身发展相结合,以便将政府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战略意图内化为相关单位和个人的主观意愿,从而落实到推动会计信息化的具体行动之中。
(二)关键技术的自主创新:确保信息安全与真实
会计信息化的推进依赖于相关技术的发展情况。实践表明,我国信息化建设中存在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亟待完善,自主装备能力急需增强的现实情况。技术创新能力的不足,导致了我国会计信息化过程中,信息安全和真实缺乏足够的保障。比如,2007年3月,交通银行因主机监控软件存在缺陷,导致业务交易堵塞,系统瘫痪近4个小时,造成了巨大损失;中央电视台在今年3·15晚会上曝光了一个黑客木马盗取网银账户出售的案例,不法分子掌握了1万多个用户的网上银行信息,并成功盗取了500多个账号。
1,推动关键技术创新,为会计信息安全提供保障。会计信息化进程中的安全性问题主要包括:一是计算机硬件的安全性。包括火灾、灰尘等自然因素可能损坏计算机硬件,从而造成严重的系统故障,以及计算机及相关存储设备失窃或者被盗用,从而造成信息丢失或泄露。二是网络系统的安全性问题。黑客、病毒以及网络软件自身的缺陷、后门程序等是危害互联网系统安全的主要因素。三是会计及相关信息的安全问题。在信息化环境下,大量的会计信息通过网络传递,存在被截取、篡改、泄漏等风险。三种风险因素中,信息化带来的风险主要都与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存在缺陷有关,因此,建设信息安全保障体系,首要的任务是做好关键技术创新,加强信息加密技术、密码技术、容错计算机技术、计算机反病毒技术等的开发利用,建设网络信任体系和信息安全监控体系;必要情况下要加强会计信息化关键硬件的开发和研制。作为配套措施,要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做好信息安全的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应急计划等工作,及时做好数据备份工作。
2,改进会计信息控制技术和业务流程,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可靠。首先,实施会计信息化后,会计信息的输入输出、形成和处理等日益多样化,被篡改的可能性明显增大,其真实性面临新的挑战。其次,会计信息传递无纸化,电子凭证、电子账簿存在被修改而不留痕迹的可能。第三,信息的处理和存储集中于网络系统,使得传统会计系统中某些职权分工、相互牵制的内部控制措施失效。改进适应信息化环境的内部控制技术、改造相关的业务流程,是确保会计信息真实性的重要措施。信息化环境下的内部控制技术包括硬件及软件操作规程、系统监察检验规程,利用系统提供的功能或人工控制记录等措施,对各用户操作系统的所有活动予以记录,并由系统主管定期监察和检验,及时追踪非法用户和越权用户等;可以采用的控制方法包括,由原来单一的会计部门转变为会计部门和计算机管理部门共同控制,由单纯的手工控制转化为组织控制、手工控制和程序控制相结合的全面内部控制,并在开机口令、网络用户名/口令、应用系统名/口令三个层次上,实行用户级、数据库级和网络系统级的多级结合权限控制机制。
(三)战略实施的进程安排:坚持全面推进与稳步实施
,
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化工作是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战略的既定目标,毫无疑问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实施。然而,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过程具有长期性、阶段性和动态性,需要合理确定战略实施的进程安排,既要加快发展,全面推进,又要科学决策,稳步实施。
首先,要建立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思路,在总体设计的基础上有序推进,可以先易后难、循序渐进,要避免各自为政、重复建设、资源浪费。其次,要坚持先试点、后推广的稳步推进方式。试点是制定正确决策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是相对稳健的渐进式改革方式。在宏观管理中,对影响较大的决策通常先行试点,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取得成功经验后再全面推行。各级财政部门要做好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化的试点工作,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大型企事业单位和大型会计师事务所等,就会计信息化发展战略的主要任务所涉及的范围进行试点。
会计信息化发展战略的稳步推进,还要考虑缩小数字鸿沟0的问题。会计信息化工作的全面推进,要求在推动基础较好的地区、行业和企业大力开展会计信息化工作的同时,加大支持力度,帮助和鼓励中西部地区、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相对较低的行业和企业加快会计信息化步伐,以缩小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不同群体、不同企业的会计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和网络普及程度的差距,创造机会均等、协调发展的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