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一点的教育情怀

2009-08-26 11:03高祥虎
中小学德育 2009年13期
关键词:外甥蜗牛散步

高祥虎

总有人苛责教育的低效,在所谓高效的眼光里,我们的教育教学背上了太多的“罪”。作为教师,我们痛着,却茫然着。我们也想着能让学生如夜梦五书般如醍醐灌顶般速成为“鸿儒”和“谦谦君子”,真的,做梦都想!也正是因为这样的“迫切”,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多了些“呵斥”,多了些“痛心疾首”或“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污也”的感慨。于是,教育失去了原本的情趣和理性,老师少了等待,少了宽容,学生少了自信,少了从容。结果,教育真的变得低效。所以,有人呼吁,教育要慢一点,慢慢地等待和倾听花儿开放的声音。在我们熟悉的“我和蜗牛去散步”和“蜗牛牵我去散步”的寓言中,我们容易得到这样的启示:换一种心态去看待我们的教育教学,去看待我们的孩子,我们就会嗅到花香,听见鸟叫虫鸣,看见漫天星斗。是的,慢一点,是教师当下最需要的情怀。

慢一点,是一种眼界

一切认知的发展,都是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换言之,任何习得和进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用慢一点的眼光和视野去审视。大概正因为少了些慢一点的思想,“牵着蜗牛去散步”,我们身心俱累,学生疲惫不堪。

我的同事曾告诉我这样一个真实的案例:星期天,她的小外甥因惧怕作文而来讨教,同事不是教语文的,就让小外甥先在阳台上玩一会儿,自己找好资料后再来辅导他。小孩和表姐一起玩起了橡皮泥,一会儿,栩栩如生的一件件“作品”问世了。同事一看有了主意,就引导小外甥写了一篇小日记,记录了玩橡皮泥的过程。习作虽不精彩,却也文通字顺。同事趁机表扬,还专门领他吃了一顿肯德基以示鼓励,小外甥特别高兴。可是,那篇他引以为豪的小习作,第二天就被老师撕碎了,原因是习作没有“精彩的描述”,主题没有什么“意义”,并要求重写。第二天,这孩子从作文选中抄了一段,大意是妈妈下班了,自己如何请坐端茶,表达孝心。同事说,他妈妈本来就没有工作,哪来的下班呀,这不是逼孩子说谎吗?其实,何止是遇人说谎,如此做法,孩子何来作文兴趣和能力发展?无疑,老师的期待可以理解,但不顾学生的年龄特点,违背学生的认知规律,无异于揠苗助长啊。

慢一点,是一种境界

慢一点,不是拖沓,更不是不求高效。它是一种心境,一种面对学生出现反复时包容的心态。我们需要在尊重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有足够的耐心帮助学生成长。慢一点,我们可以从一些名家的课堂中找到影子。在特级教师于永正的课堂上,总能听到这样的话语:慢一点,看清楚了再读,老师和同学们相信你能读好。窦桂梅老师更是喜欢“就这样,慢慢地读呀,慢慢地品呀”。在这样的“慢”的情境中,老师发现的是学生的进步,哪怕是微小的点滴的。在这样的“慢”的情境中,学生的心灵是自由的、愉悦的、积极的,他们享受着成功的快乐和取得进步的信心。所以,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教师更需要有这种“慢一点”的心境,去面对学生的理解、积累和表达,怀着“蜗牛牵我去散步”的耐心,去等待看到学生“胜利者的姿态”,看到学生的“自信”和“奋力前行”。这是我们追寻的理想教育愿景。

教育,要慢一点,是教育规律使然,也是我们教师应该具有的情怀。有了这样的眼界和境界,我们就会欣赏到教育之旅的无限风景。

责任编辑余志全

猜你喜欢
外甥蜗牛散步
小赛去散步
唱歌催眠
小豆豆去散步
假装
蜗牛说
小蜗牛
磕头
蜗牛(共3则)
最美妙的散步
蜗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