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站职工的大爱真情(报告文学)

2009-08-26 05:59马常宏
中国铁路文艺 2009年8期
关键词:文波名牌贫困学生

马常宏

个头不高的小伙苏烈攀今年二十八九岁,是南宁铁路局百色车务段清水河西站的一名货运员。1998年毕业的他怀着扎根南昆献青春的激情,从喧嚣的城市来到了云贵高原大山深处的清水河西站,如今已成为了铁路的新闻人物。借钱让“弟弟”读书

“和他共事好几年了,一直都不知道他在默默地资助贫困学生!”百色车务段客货管理科的李芹这样介绍他说。

偶然的发现始于2005年底。那天,李芹突然接到苏烈攀的电话,感觉有些惊奇也有些兴奋。他们俩在清水河西站为同事的时候,一直是很要好的朋友。“聊着聊着,他突然话锋转了,支支吾吾地说想向我借5000元钱。当时,我就觉得纳闷:他这个人不抽烟、不喝酒,也没有其他什么不良嗜好,要借钱干什么呢?”李芹说,“我知道他,一般情况下是怎么都不会开口向女人借钱的,这一次一定是遇到了什么不得已的难题!”

于是,她在慷慨解囊的同时,也一定要求苏烈攀说出借钱的用途。苏烈攀被逼无奈,只得道出了实情:他正同时资助着两个贫困学生,为此几乎花光了自己的全部积蓄。不妙的是最近家里来信说父亲得了重病,动手术需要大笔医疗费,所以把自己贷款在南宁买的房子也卖了:“卖房子的钱给父亲治病差不多用光了,现在两个‘弟弟的继续上学没有了学费,只好找同事借钱救救急了!”

“当时我觉得有些不可思议!资助别人的事本来很多人都会做,可是按理来说多半是在自己资金有富余的情况下才这样的。可苏烈攀作为一名小站职工,每个月的收入也就是1000多元,家中还有着沉重的负担,怎么着也想去资助别人呢?而且一举就是两个!”

为此,李芹要求一起去看望他资助的一个学生。从他们的交往中她很快发现:苏烈攀和资助者之间已经完全融入在骨肉兄弟的亲情中,已经无法用金钱来衡量,也是无论如何不可能改变现状的了。

我只是花钱方式不一样

苏烈攀刚从城市来到这偏僻小站时,生活单调得有些可怕,很长一段时间都难以适应,所以休班时常常到村子里串门。当他一次次看到那些贫困孩子上学窘迫的情景时,心里总免不了滋生出一种难受的感觉。

有一天,湖南卫视一个爱心助学的节目引起了苏烈攀的注意:一个叫周志的高三年级贫困学生,由于家庭困难而面临着辍学。看完节目的苏烈攀心里很不是滋味,一股遏制不住的情感涌上心头,晚上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眼前总浮现一个贫困学生渴望而无助的眼神。于是,第二天他便拨通了周志的联系电话……

从此之后,苏烈攀每个月都从自己微薄的工资里挤出300元钱给周志做生活费,鼓励他放下包袱安心备战高考。在他的帮助下,周志顺利考上了湖南农业大学,后来又考上湖南大学经贸专业研究生。在周志的上学期间,苏烈攀的资助从来没有间断过。

后来周志毕业后,在广州电信找到了一份理想的工作,与苏烈攀之间建立了比亲兄弟还亲的深厚感情。

苏烈攀说:“我只要平时少花点钱,就可能使一个贫困生改变命运。和别人相比,我只是花钱的方式不一样而已!”

苏烈攀资助的脚步并没有因周志有了工作而停止。2001年,他又找到了兴义三中的校长,表达了希望资助一名贫困学生的愿望。欣喜万分的老师将一名男孩带到他的面前,他叫余文波,是当年黔西南州的中考状元。

苏烈攀来到余文波家里,低矮潮湿的泥房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望着余文波母亲的泪眼,苏烈攀更是思绪万千。苏烈攀下定决心,自己平时多省点,一定要为余文波解决上学的费用困难,帮这个渴望知识的孩子走出大山。

2005年高考,余文波如愿获得了上海电力学院在贵州省内的惟一一个招生指标。

2006年春节过后,苏烈攀收到余文波写来的一封信。信中写道:“攀哥,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现在每年能领到1500元的国家二等奖学金了,而且我申请到20000元助学贷款,你不用再为我操心了。今后我一定会像你一样,用自己的爱心去帮助身边的每一个人。”看到文波弟弟如此懂事,苏烈攀似乎感觉到一股暖流穿过心田,特别舒坦。

在清水河西站,余文波的父母在接受采访时动情地说:“按当时家里的情况,小孩读大学根本不可能。我小孩很幸运,能遇到小苏这个好心人,不知道怎样才能报答他的恩情。”话语间,两位老人禁不住热泪盈眶。

“2005年9月的一天。刚开学不久,我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说想要资助一个贫困学生。”百色市祈福高中教务处副主任覃芳艳回忆说。

当天18时,苏烈攀如约来到百色市祈福高中。在教务处办公室,覃芳艳热情地接待了他。

“说真的,当时我感到很惊讶。他太年轻了,而且又只是铁路普通工薪阶层的职工,我担心他难以坚持下去。因为也有一些人在我们学校资助贫困生,他们不是老板就是很有社会地位的人。”

在学校的推荐下,成绩优异的贫困生杨新城成了苏烈攀资助的第三个人。

资助别人的同时我也得到了很多

在我们苦苦思索着苏烈攀如此痴情资助别人的原动力时,他不经意间的一句话让我们似乎找到一点答案。“在资助别人的同时,我也得到了很多,主要是精神上的安慰。”苏烈攀说,在自己自学本科的过程中,“弟弟”们给予了无形的动力。

在苏烈攀简陋的房间里,书桌上是《平凡的世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雷锋》以及各种专业书籍,这些都是他精神上的粮食。

苏烈攀的父亲在广州住院期间,在广州工作的“弟弟”周志主动承担起照顾老人的重担,经常到医院照料老人,还时常捎上一些营养品。

周志说:“人总是讲感情的,没有苏烈攀的帮助就没有我的今天。‘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作为兄弟,这都是我应该做的。”

苏烈攀资助贫困生的事一直不为同事所知,直到去年初苏烈攀想介绍他资助的一名学生的父母到车站做装卸工,以减轻家里经济负担。为此而找到站长黄文洪之后,他的事迹无意间在车站传开了。黄文洪站长说:“苏烈攀不仅热心资助贫困学生,在工作上也很出色。”

百色车务段党委书记杨黎明对此这样评价:“南昆线上小站职工善良纯朴,‘热爱生活,回报社会。在艰苦的南昆线上体现人生价值,我想也许这是苏烈攀热心资助贫困学生的精神支点之一。”

像许多年轻人一样,苏烈攀也强烈地追求过物质上的东西。在他简陋的居室里,苏烈攀不无戏谑地说:“看看以前我购置的东西,电冰箱,名牌的;微波炉,名牌的;高压锅,也是名牌。”在他的衣柜里,运动服是阿迪达斯;西装,也是名牌。不过那是以前的事了。现在他却有着另类的等量运算:一件名牌衣服,足够他一个“弟弟”一个月的生活费了。自从开始资助几位贫困生后,苏烈攀再也没有买过名牌。

猜你喜欢
文波名牌贫困学生
撕名牌
一群“蟑螂”
Structural,mechanical,electronic properties,and Debye temperature of quaternary carbide Ti3NiAl2C ceramics under high pressure:A first-principles study∗
企业名牌
武术研究是什么
陈文波作品
军旅书法家李洪海捐助兰考县贫困学生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名牌表
新商标法禁止“傍名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