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柴社会责任实践纪实(一)绿色动力:引领玉柴跨越发展

2009-08-26 06:00于志宏张春华张洪福
WTO经济导刊 2009年8期
关键词:玉柴柴油机国际化

于志宏 张春华 张洪福

对于玉柴人来说,2007年12月19日是个值得铭记的日子。在当天举行的北京公交第三批国4发动机采购招标中,玉柴战胜所有国外品牌,获得了全部订单866台。

玉柴的此次中标不仅是玉柴国4重型柴油发动机“服务北京公交,助力绿色奥运”战略的成功实践,更是中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品牌在与国外品牌发动机抗衡、冲破进口机垄断地位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功。

“玉柴正在经历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从‘工业制造到‘绿色制造的重要转变。”7月2日,在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广西玉柴机器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晏平表示,作为中国发动机行业的龙头企业,玉柴秉承“绿色发展、和谐共赢”的理念,坚持走绿色工业发展之路,做中国绿色动力的引领者,做中国“最大活动污染源的控制者”,做中国轿车柴油化的领跑者。

自主创新,为企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绿色发展,和谐共赢”的新理念给玉柴带来的是发展战略的转变。而战略的部署,则必须以不断创新的技术为基础。对此,晏平深有感触:“创新为魂,企业的生命力在于创新,离开了创新就意味着消亡。”

为此,玉柴人始终坚持领先一步的产品适用性研发思路,围绕节能和环保两大主题,加大投入,充分发挥玉柴国家级技术研发中心的作用,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加强与国内国外著名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着力发展以低排放、低噪音、低能耗为标志的“绿色动力”,走出了一条“提高产品技术水平,完善产品结构”的技术创新路

子。

“领先适用”提升企业竞争力

2005年,当国家还在实行国2排放标准的时候,玉柴就先走一步,已经开发出满足国3标准的6L、6G、4G电控柴油机。2006年2月,玉柴成功研发了国内首台符合国4排放标准的YC6L-40电控柴油发动机;2007年12月,玉柴又推出了中国第一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5柴油发动机YC6L-50,打破了欧美国家对该项技术的垄断,比我国强制性实施的排放标准提前了5年,有力推动了国内柴油发动机排放的全面升级。

“玉柴一直坚持‘领先适用的原则,坚持生产一代、研发一代、谋划一代,形成了公司宽系列、多品种的产品格局。”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天生说,玉柴发展的每一次高潮,都是建立在“领先适用”的新产品投放市场的基础上,每一次技术创新带来的技术进步都将企业的发展推上一个新台阶。

近几年,玉柴获得国家专利300多项,被授予“全国专利工作先进集体”,摘获广西惟一“自主创新成就奖”,是广西和行业专利申报受理授权最多的单位。

而让玉柴人倍感自豪的是,通过自主创新,玉柴取得多个国内第一:2005年荣获全国质量奖,是全国内燃机行业首家获此殊荣的企业;首家实现全系列排放达国3标准的柴油机批量生产和投放市场;首家成功研发排放达国4标准柴油机并实现批量生产和投放市场;首家研发并成功生产国5柴油机;首家自主研发成功轿车用柴油机并具备生产和配套能力;首家推出单轴并联式(ISG)城市客车混合动力……

搭建一个强有力的创新平台

一个企业要保持持续的创新能力,必须搭建一个强有力的创新平台。玉柴工程研究院是玉柴产品研发的前沿阵地,为玉柴研发团队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大舞台。

玉柴工程研究院院长卓斌介绍,玉柴工程研究院是在技术中心的基础上重新组建的,目前工程研究院有科研人员360人,其中博士18人、硕士56人、高级工程师28人、国家级技术专家1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4人,形成了一支具有跨国企业背景和实践经验丰富的研发队伍。拥有国家级技术中心、国家认可实验室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并与德国(FEV)、美国(西南研究院)、奥地利(AVL)、日本(雅马哈)等国际知名的内燃机研究机构深入合作、构建自身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平台。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人又是生产力的第一要素,企业要实现技术创新,关键在于人才,因此创新人才成为玉柴自主创新的一项中心工作,并逐步形成“以人为本”的人本观念。

“在玉柴的人才队伍中,根据专业和层次的不同,分别从事原创性技术创新、引进技术消化技术创新、持续改进技术创新。”卓斌介绍,不管是高级技术专家、博士,还是普通工程师或工人技师,在不同的领域自主创新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同时,玉柴还通过产学研项目,通过“校-企”合作方式,加强与国内外高等学校、科研院所进行合作,确保产品技术与世界先进技术对接,领先行业需求。

绿色制造,给汽车安装“绿色的心脏”

“如今,汽车越来越多,蓝天却越来越少。在这个过程中,被喻为‘汽车心脏的发动机难免其责。改善环境需要汽车装上‘绿色心脏。”在晏平的心里,玉柴要致力于保护环境,做“最大活动污染源”的控制者,这既是目标,也是责任。

于是,玉柴把“通过绿色制造向社会提供绿色产品”作为企业的社会责任,在不断向社会提供领先适用的环保产品的同时,注重在生产过程中充分利用资源和减少环境污染。

节能减排工作推进到班组员工

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负责生产管理的代副总经理宁兴勇在玉柴工作了20年。他认为,对于“绿色制造”的理解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个人是与企业的理解一起升华的。”

事实上,玉柴很早就认识到,要全方位推进节能减排工作,需要规范管理,提高全员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意识,从而转化为员工的自觉行动。

“为此,我们设立了能源管理机构和专职能源管理岗位,建立了以职能部门、生产厂、生产车间(工段)为主的三级能源管理体系。按照‘突出重点、注重实效、逐步深入、全面推进的原则,从厂(部门)、车间、班组三方面系统地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宁兴勇说。

在玉柴,节能减排工作已经不仅仅停留在领导重视上,而是已经切切实实融入了员工的具体工作中。“现在,我们的每个班组、每个员工都会思考,我今天干完这些活后,哪些浪费了,哪些节约了,并在随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宁兴勇说。

利用节能技术,节水电降能耗

作为生产型企业,对水电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所以节电节水是降低能耗的重要一环。宁兴勇介绍,在节水方面,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大力推广利用节水技术,改造循环用水系统,实现了每天节约用水300多吨。

节电方面,2007年以来,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对供配电系统进行了全面改造,淘汰了80多台套配电设备,合理调整供配电结构,完成了烤芯电炉加热及送风系统、中央空调表冷器、锅炉鼓引风机、工频感应电炉等18台大用电设备节电整改工作,综合节电率达12.5%以上,年节电量可达360多万千瓦时。公司还开展绿色照明工程,2007年10月-2008年6月,完成部分职工生活区楼梯灯节能改造,将楼梯灯人工控制式开关改为触摸延时自动关闭式开关,节电率达到80%;完成了209千瓦道路路灯节能改造,节电率达到20%以上。

减少“三废”排放,实现绿色制造

工业生产不可避免地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如何使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降到最低呢?玉柴对此的回答是以行动说话:

——进一步对污水处理站进行改造,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增加对多种污水的处理。同时对经过污水处理后的污水再进行深度处理,回用于厂区辅助生产用水。目前,中水已从应用于锅炉水膜除尘用水、厂区道路洒水用水、冲天炉冲渣用水、抹布清洗用水等,扩大至生产用水。2008年中水回用量达3万多立方米。

——投资200万元对铸造厂机体车间和缸盖车间的冲天炉烟气进行治理,2008年6月30日建成投入使用。经玉林市环境检测站检测验收,机体车间和缸盖车间冲天炉烟气经治理后,排放浓度远低于国家排放标准。2008年粉尘排放减少约1436吨。对于铸造后产生的废砂采用破碎、筛分、除尘、焙烧工艺进行处理后,又成功回用于铸造生产。2008年再生回用砂共10900吨,减少了同等固废排放量。

“玉柴与玉林市政府立下的责任状是:到‘十一五期末的2010年,企业每年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控制在80吨之内,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在50吨以内。”玉柴董事长高级技术顾问李勤介绍,事实上,通过深入实施节能减排工作,近两年来,玉柴在产量年增长30%以上的情况下,一年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控制在40吨以内,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在8吨以内,远远低于市政府下达的总量控制指标,实现了绿色制造。

循环经济,再制造项目创造最佳榜样

“统计资料表明,新柴油机的材料及加工费占到柴油机的70%,再制造柴油机仅占到10%,能耗仅为新柴油机的20%,而再制造柴油机达到新机的性能。” 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再制造工厂——发动机三厂厂长李潇说,通过再制造可以节约大量的社会资源,是柴油机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最佳模式。

玉柴基于“创新服务模式、降低社会成本、发展循环经济、打造绿色动力”的理念,把再制造作为清洁、环保、节能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加强再制造研究,加大再制造产能建设,做中国再制造产业的开拓者和推广者。

在培养再制造人才的基础上,玉柴已经累计完成投资约1400万元,相继投入拆解设备、清洗设备、修复加工设备、试验设备、装配设备等,建成了整机拆解车间、零部件鉴定分流区、清洗区、修复区、部装区、整机装配线、发动机测试台架、喷漆烘干线等再制造功能区域。同时,扎实推进再制造工艺开发和流程建设,建立了发动机零部件再制造工艺开发流程,制定了再制造产品质量标准和生产规范,开发出零部件清洗工艺、表面处理和修复工艺等工艺,并加强了再制造产品质量保证体系的建设。

“正是得益于这些,玉柴的再制造取得了不菲的成绩:2006年下半年,再制造零部件价值约1500万元;2007年,再制造零部件价值约3600万元;2008年,再制造零部件价值5000万元。”李潇介绍,玉柴现已形成年整机拆解和发动机再制造10000台、零件再制造能力15000台套的能力,在再制造机型种类和总体制造能力上,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国际视野,量身打造方案拓展海外市场

今年2月,玉柴与俄罗斯经销企业签订了1000万美元的发动机产品供销总协议,首次实现发动机单机产品批量出口俄罗斯。对此,晏平将其归结于玉柴实施了“一国一案”、“一户一策” 的销售策略。

所谓“一国一案”、“一户一策”,就是根据每个国家的国情和每个客户的需求,量身打造与其相适应的产品开发方案和营销方案。因为充分考量了海外客户的利益诉求,这种战略,为玉柴收获了大批出口订单。

国际化战略成为玉柴的必然选择

“实施国际化战略,走国际化发展道路,已成为玉柴的必然选择。”晏平表示,从玉柴的生存和发展角度来看,飞速发展的玉柴如果不走国际化道路,仅着眼于国内市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将越来越小,关键技术或核心技术将受到更大的制约。

“同时,由于玉柴产品已经实现国际化采购,如工程机械的液压件、柴油机的电控单体泵等,如果不走国际化道路,将不能从国际市场上获取最佳的资源,玉柴产品的性能和质量也会大打折扣,企业的发展平台会越来越小。”在晏平眼中,企业国际化是企业为了谋求更大的发展,将企业的市场扩大到国外,形成跨国、多国经营,甚至发展成为跨国企业、多国籍企业。

在“卓越品质、国际玉柴”经营思想指导下,玉柴大力开拓海外市场。

在柴油机出口取得突破的同时,玉柴挖掘机也远销欧美、大洋洲等五大洲约30多个国家和地区,内外销比例已达1:1。2008年,玉柴出口挖掘机952台,出口额达2013万美元,创历史最好成绩。其中15吨以下挖掘机出口全国排名由2007年的第2名升至2008年的第1名,加快了玉柴国际化的步伐。

未来玉柴将实现五个“国际化”

“我们在海外50个国家注册了玉柴商标,设立有30多个海内外办事处、40多家分公司、1000多家配送中心、专卖店、2000多家终端服务网点。”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销售公司海外市场部的罗德伟说。

据了解,玉柴在50多个国家和地区派驻40多名服务工程师,聘用60多名当地服务顾问,在多个国家初步建立起配件供应保障及售后服务支持系统;形成与客户共赢的市场观,依托YCSS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和36个坐席的呼叫中心,实施主动跟踪服务,实现40公里服务半径,配件专卖网络保证24小时到位,向海内外用户提供最专业、最快捷、最满意的销售服务。

2009年,玉柴提出了进一步开拓海外市场的奋斗目标:2010年前,玉柴将以亚洲、非洲、拉美地区和东欧为目标市场,重点突破东南亚,争取在2到3年内实现出口量占全年销量的10%至20%;2010年至2015年,有计划地进入北美、西欧等发达国家市场,实现发动机年出口量达30万台,占年度总销量的35%。

伴随着产品在海外市场的不断拓展,玉柴的国际化战略体系逐步成型并浮出水面。“未来玉柴将实现五个‘国际化:产品国际化、产业布局国际化、资本运作国际化、管理国际化、人才国际化。”晏平说。

猜你喜欢
玉柴柴油机国际化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聚焦港口国际化
玉柴集团董事长李汉阳兼任玉柴股份董事长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美国FCA 推出第三代EcoDie s e l V6 柴油机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谭旭光:柴油机50年内仍大有可为
2017年玉柴客车动力出口首次突破1万台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
现代柴油机的技术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