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初
最近看到一篇短文,说的是芬兰拉毕省行政管理署高级主管斯托夫·科特像往常一样坐公交车上班,在车上,可能是对报纸的消息太过专注,他忽视了身边站着一位60多岁的老太太。下车时,他知道自己犯忌了,并求老太太谅解,老太太也不计较了,可是,有位旁观者却不干了,早拿手机拍下这段情景,并发给了电视台。短短一分钟的录像播出后,一片哗然。当天晚上,斯托夫·科特在电视上向公众解释,然而人们并不买账。第三天,斯托夫·科特不得不提交辞职书。
这个故事给我的第一感觉是,它是真的吗?对我而言,它就像是“天方夜谭”的故事。我之所以要怀疑,是基于日常的见闻和思维习惯。这样的事情,至少有5个“不可能”发生在我们身边。
第一个不可能,我们上了点级别的官员,上下班都有公车接送,不会去坐难等又拥挤,且有火灾危险的公交车。即便是媒体报出某官员坐公交车,那也归为“视察”工作之列,坐一次公交车,少不了随从陪同,有人买票,有人把座位预留好。不是有偶坐公交车的官员发出感叹:公交车又宽敞,空气又好,比小车还舒服。可事实呢?
第二个不可能,我们的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的形情比以往虽有改观,但不让座仍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别说看报纸看得入神,有人还故意将眼睛望着车窗外,装着没看见。在我们的公交车上,不给60多岁的人让座,是不太可能引起特别的关注的。它并不新鲜,记者找不到报道的兴奋点。
第三个不可能,当事人之间达成了谅解,以我们的心态,人家内部解决好了,外人就别横插一杠子了。狗拿耗子的事别做,这是多数人的行事守则。而且,人家还是官员,说不定哪一天你要求人家办事,人家到时给你穿小鞋,那可就麻烦大了。在生活中,明哲保身、独善其身,虽非坏事,但这样的人一多,就不太可能有人站出来“较真”,站出来挑刺,纠正一些不良的行为。时间一久,违反道德,甚至是违法的人和事,也就变得更胆大,无所顾忌了。
第四个不可能,斯托夫·科特不让座这种事若发生在我们身边,即便是有人将那样的录像寄给了电视台,涉及本地高官的行为,我们的电视台也不太可能不请示就理直气壮地播出来的。
第五个不可能,我们的官员不给老人让座,即便是被炒了出来,也是不太可能要辞职的。因为有的人驾公车撞死了人,也没有辞职,而只是给个什么处分,以平息舆论的压力罢了。
官员不让座就丢官,在我们身边不可能发生。而在芬兰,还有不少因为小事而丢官员事情。芬兰前外长伊尔卡·卡内尔瓦因给舞女猛发色情短信被迫辞职;就连他们的第一位女总理耶滕迈基,这个曾是芬兰骄傲的女强人,因为涉嫌非法获取国家机密情报用于大选,在上任仅63天后就引咎辞职。
因为一些小事,就逼得官员辞职,是不是有点把政治当儿戏呢?这看似胡闹,但芬兰却在这样的闹腾中,国家没有乱成一窝粥。并且,多年来,在全世界的评比中,芬兰拿下了多项让人羡慕的世界第一:世界經济论坛认为芬兰是全球最具竞争力的国家;芬兰有世界最好的学校系统,中小学生的阅读能力、科学素养在全世界名列第一;芬兰全国67%的国土覆盖了森林,平均每25个人就拥有一个湖泊,在绿色排名中,芬兰是全球环境质量最好、最具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国家;芬兰互联网普及率世界第一、移动电话普及率世界第一。而让许多人最看重的,根据透明国际(以反腐败为主旨的非政府组织,总部设在德国柏林)的排名,芬兰已经连续成为世界最清廉国家之一,曾连续5年获得第一名。
看来,诸如因不让座之类一些小事就让官员丢官,这样的闹腾是有意义的。这样的闹腾实质就是监督。这样的闹腾越凶,权力就越不敢撒野;这样的闹腾越多,官对民也就多一份敬畏,而不是民畏官;这样的闹腾越厉害,官员也会更懂得自律,要时刻谨小慎微;这样的闹腾越深入,人们的日子就越好过。在这一点上,我们还差得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