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燕华
情感是一种心理因素,它不是客观事物属性的反映,而是主客体关系的反映,是客体能否满足主体需要引起的主体内在体验。情感的表现就是“爱”和“恨”,写作的内在动因是情感冲动。让学生从虚假的作文套路里解放出来,用我手写我心,倡导学生去写真实感受的文章。
一、重点放在兴趣、自信、习惯的培养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作文最重要的内驱力。《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写作情感态度目标的实现,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写作的兴趣和自信的培养上,让学生愿意写作、热爱写作,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把写作教学的情感态度目标重点放在兴趣、自信、习惯的培养上,这也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心理学研究表明:青少年期是言语发展的最佳年龄期,应该激发学生表达自己的动机和兴趣,发展他们的语言功能。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可以让学生积极投身生活,投身自然,生活的色彩会感染学生,无论是崇高的、悲壮的,还是卑鄙的、丑陋的,都会引发学生的情感指向。所以,在教学中积极引导、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社会活动,如组织游览观光,访问英雄模范,关注社会热点……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思想认识,而且也帮助学生开阔了视野,积累了材料,培养写作兴趣。有了兴趣,学生也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流;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作文是一种表达,一种交流,是学生精神生活的反映,在作文里他们创造并表述真善美,鞭挞假恶丑。作文是学生自我的升华,在作文里他们不断审视自己,校正自己的精神健康发展。作文是学生的精神家园,是自己人生的“史记”。因此,在作文中要求说真话,抒真情,把作文当作学做真人的一种历练。
二、让学生在鉴赏作品中陶冶情操
带着情感去认识事物,平凡的神奇了,抽象的具体了,无情的有情了,平面的立体了,呆板的活跃了,无生命的有生命了,在感叹名家名作感情至真的同时,我们会被作家的情感牵动,同是写文章,同是写亲情,为什么朱自清的《背影》引人伤感?有位学生在学了这篇课文之后,竟然说周末回家也要好好看看自己的父亲,重新审视自己的父亲。这位学生回校后,思绪万千,感触很多,在当天的日记里写下了《风雨中,我读懂了父亲》,倾吐了自己对父亲的感激之情。我让他在班上宣读了自己的日记,教室里非常安静,而他在读的过程中自己也流泪了。我此时对学生进行了写作上的引导,他的日记为什么如此感人呢?那是因为文中倾注的不仅仅是文字、事件,而是那真情。文章是有情之物,情感是文章的生命,文章的灵魂。再如黄飞的《甜甜的泥土》,读到:小亮眨巴眨巴眼睛,忍不住滚下泪来。他伤心地蹲在地上,呆呆地凝视着。一会儿,又情不自禁地伸出冻裂的小手指,抠起一点泥土放在舌头上——他笑了,那泥土,甜丝丝的。有学生当场哭了,因为她现在的妈妈也是后妈,她更能体会亲妈的爱。我便进行情感点拨:母爱能滋润人的心田,使生命之洲洒满阳光,充满生机,永远不会沙化;母爱能使人懂得怎样善待生命,仁爱一生。作为教师,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从鉴赏作品时感悟情感,积累情感。写作时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力求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感受,特别是对亲情的感受,更应该让学生去体验,去表达,因为亲情是写作中永不褪色的话题。
三、张扬个性,表现人性的精髓,这是学生表达情感的需要
个性化的创作是作文的根本标志,而每个习作者都是有血有肉、有灵性、有个性的人,作文应该展示人格的魅力,表现人性的精髓。优秀作品之所以感人至深,那是因为它洋溢着浓郁的个性色彩,搏动着感人的人格力量。应试作文中出现的种种怪现象,有的考生为了“战胜脆弱”编造“父母双亡”的故事;也有的考生为了取悦阅卷者,或抄袭“诚信”的童话,或胡诌所谓“亲身的经历”。这些都是人格在作文中失落的明证。作文中没有“我”,就没有真正的生活,没有真正的感情,也就没有灵魂。写作中引导学生呼唤“我的回归”,作文中的“我”是独一无二的,是血肉丰满、富有个性的“真我”,主要体现在描述“我”的青春梦想,倾吐“我”的肺腑之言,叙述“我”的一念之差,袒露“我”的心中至爱,诉说“我”的烦恼困惑,抒写“我”的理想追求,表现“我”的气质风度等等。
如在一次作文训练中,作文题是:岁月匆匆,十五六岁的我们已走进花一样的季节,站在由少年走向青年的门槛上。清点行囊,我们会发现自己多了一分成熟,少了一分幼稚;多了一分思索,少了一分盲从;多了一分宽容,少了一分偏激:多了一分行动,少了一分幻想……我们的行囊变得沉甸甸的,我们的道路正在向未来延伸。请以“十六岁,我多了一分”为题,写一篇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这样的题目,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容易表达真情实感,让青春与佳作一起焕发生命的辉煌。
四、培养爱心,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情感的两极表现就是“爱”和“恨”。有爱才有恨,一切艺术表现出来的,无非都是对生活、对人生、对社会的“爱”和“恨”。爱是一个人情感的基础,一个人只要有“爱心”,才会真正关注社会和人生,关爱他人,关爱生活中的一草一木。这样的情感写进作文,才会有积极的意义和价值。
总之,写作是一种情感的冲动,是一种情感的需要。作为教师,在写作训练中,一定要解决学生无话可说,无事可论,无人可写,无情可抒的现状,重视对学生写作情感体验的孕育开掘,不失为一种良好的教学思路。
(责编 李 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