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创新精神走进语文课堂

2009-08-25 09:38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09年6期
关键词:意识活动语文

冯 杰

随着社会的进步,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成为重中之重。因此,实现语文教学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是语文素质教育的重心。让创新精神走进语文课堂,语文教师就应该把创新精神意识有效地融入教学之中。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谈谈以下五点看法。

一、要树立语文教学上的创新意识

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讲授为手段,以传授知识为目的。教学方法单一、沉闷,忽略了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压抑了学生的个性,钝化了学生的思维,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欲望。这种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高分低能,没有创新精神。因此,要树立语文教学上的创新意识就不能只靠教师在讲台上一味的讲述来启发,而需要在课堂上留意知行结合,营造学生学习良好氛围,这样才能推动学生的求知欲。我国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正是对这一观点的证实。只有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才能很好的启发学生的爱好,使他们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进一步提高。

例如,在教散文《春》时,同学们读到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几幅春景图后,感受到了江南春天的柔美,瑰丽多情,生机勃勃,万物吐绿的美。作者的妙笔让学生沉浸在春风飘荡的春天中,享受着乡土的自然清新。但如果仅此而已,学生的思维还只是停留在书本上,没有创新意识。因此,我别出心裁,在学完此文后,读写结合。让学生走出校园,感受大自然的春天气息。并以《寻春》、《春到南宁》等为题进行写作。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情感。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为寻求美感不断标新立异的浓厚爱好。

二、要开展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活动

古人云:“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可见创新意识来自质疑,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挖掘教材所蕴含的创新教育素材,用以启发学生提问。教师在课堂中应善于提出问题。提出的问题要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还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正确的思维。疑难要设计得科学、严密,但也要趣味盎然,避免呆板枯燥。还要有一定的难度。所谓难度,就是教师要设疑给学生解答,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做到‘传道、授业、解惑,更要善于启发学生对一些问题从不同角度去进行思考、质疑,然后提出不同的见解和看法。比如语文教学中对课文思想内容的分析,既要启发引导学生各抒己见,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答案是开放式的。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只要言之成理,自圆其说,有创新价值的,哪怕只是一点创新的火花,教师都应该予以肯定与表扬,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上,以学生为创新核心,一切的教学手段要为学生的创新服务,教师要努力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能,自主地学习,积极地探究,从中张扬个性,展示才能,发掘潜能。提高素养,感受主动探索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快乐。

例如在朱自清的《春》,其中有描写春天“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语句。我以此句提问,启发学生琢磨,假如这句话作为考试内容,从语言运用角度来设题,应该怎么设置呢?我的诱导激发了学生们兴趣,他们很快设置了几个问题:小草为什么“钻”出地面?用“长”“冒”“冲”行不行?用“悄悄地”“慢慢地”换上“偷偷地”好不好?“把嫩嫩,绿绿的”放到“小草”的前面作定语说成:“嫩嫩的,绿绿的小草”行不行?由此,学生的思维动了起来,成了课堂上的主角,学习的兴趣也高涨了。

三、要开展课外创新活动

课外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是学生开阔视野,激发创造力,增长才干的主要方式,其教育作用不亚于课堂教学。语文课外实践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丰富多彩。例如:组织学生参加迎奥运征文比赛,开展环保活动,孝敬父母活动,学雷锋活动,禁毒宣传活动,小记者活动,为灾区捐款捐物活动等等。都能引发学生极大的兴趣,唤起强烈的探索欲望,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使学习成为一种轻松愉快,主动求知的过程。

例如为了普及奥运知识,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之前,在班里开展了一个关于奥运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活动内容是“奥运知识我知道”。首先,让同学们收集有关奥运的事例在班上演讲。同学们非常热情,活跃上网,搜索出来很多关于奥运的故事。在演讲会上,同学争着上台,讲了奥运会的起源,历届奥运会的吉祥物,奥运会传统比赛项目,以及广西奥运冠军李宁的故事。特别是首都北京矢志不渝申奥成功的历程,激起了同学们为北京感到自豪,为中国感到自豪的热情。

通过这次活动,全班同学对奥运会有了充分的了解,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教育效果十分明显。

四、要开展深入探究的创新教学

探究学习,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主动地获取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这是一种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式转向主动的探索性学习的学习方式。学生在探索研究的过程中,能培养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使他们形成科学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全面、深入地思考问题,从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得到情感和情趣的陶冶。

例如,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提出问题,为什么作者把百草园说是“我的乐园”呢?文章在详细地指出了“单是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的乐趣”之前为什么连用两个“不必说”呢?既然“不必说”为什么还要写呢?既然这儿有无穷乐趣为何详写“泥墙根一带”呢?到底哪儿的乐趣多?用提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找出“油蛉、蟋蟀、蜈蚣、斑蝥、何首乌……”这些看似毫无趣味的小东西,在作者的眼中却充满了勃勃生机,更别说那些有无限情趣的东西了。由此感悟在儿童眼中百草园的无限趣味。这样的提问,步步深入,引发学生对知识的梳理和深思,加强他们对课文内容产生深刻理解,能获得清晰、持久、深刻的记忆。

五、要鼓励学生敢于求异创新

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创新,做到尊重学生、赏识学生、鼓励学生,留意保护和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创新的主动性、积极性。学生勇于回答问题的行为是教师首先应给予肯定的,至于回答的正确与否是其次的,是可以分析、讨论而逐步澄清的,教师应更多地关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态度和创新热情,注意激发学生求异创新的欲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教”与“学”这两个因素科学地组合起来,使“教”吸引“学”,“学”促进“教”。这样才能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独立人格,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新世纪需要新型的人才,新型的人才必须是具有创新和实践能力。语文教学肩负着极其重大的责任,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同时,创新意识也是一个新时代的产物。语文教学需要创新意识为它注入活力,让它向更加正确、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要能形成有利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的创造精神,才能培养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责编 李 晔)

猜你喜欢
意识活动语文
“活动随手拍”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第五届手操报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展示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消防意识
“四会合一”活动安排一览表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