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振”的世界

2009-08-24 09:27
中外管理 2009年7期
关键词:音叉实验者伤痕

李 靖

无所不在的信息共振

最近看到一个“伤痕实验”:在一个心理学实验里,被实验者脸上被请来的好莱坞化妆师画上了一条伤痕,而看到伤痕的惊人效果之后,被实验者又被告知需要再擦上一层固定化妆效果的粉末——而正相反,化妆师是在擦掉化妆的痕迹。

随后,毫不知情的被实验者被派往人群聚集的地方,观察人们对其面部“伤痕”的反应。

观察任务完成后,被实验者们竟无一例外地叙述了相同的感受——人们对他们比以往要粗鲁无礼、不友好,而且总是盯着他们的脸看!

实际上,是他们与自己的内心,进而向外投射,与外界发生了一次“不友好”的“主观互动”。如果把他们化妆得分外漂亮,然后“放出去”,想必又是另一番感受。

有种说法:世界上的很多事物都是个巨大的信息源,向方方面面“发射”着自己的信息。那么对于接收者来说,你的接收频率是什么,就有什么相应频率的信息被“放行”到大脑里,从而觉得事物“就是这个样子”。

不仅是外在信息,每个人的大脑也是个庞大的信息源:据说每个人感知到的大脑信息,顶多是大脑“此刻”正在处理信息的万分之一。同样,一个人对自己大脑那万分之九千多的信息倾向于感知什么,就有什么相应频率的信息释放、传递过来。

对这类现象,笔者认为最好的比喻甚至解释,就是“共振”——振动频率相同的东西,会相互呼应、产生共鸣。这就如同敲响的音叉,发出清脆的声音后,没多久,其他音叉也会发出同样频率的声音,彼此应和、产生共鸣,且声音越来越大。

而最关键的是——共振永远存在,管理者不管在意还是不在意,其实都在与自己身边的环境、自己的内心甚至身体发生着共振。

与外界共振,“音叉”间的较量

当然,共振最经常性的表现,就是与外界、与他人的共振。

最近有个非常有特色的“不抱怨活动”正在全球迅速走红,发起人是位叫做威尔•鲍温的美国牧师。威尔•鲍温举过一个例子:抱怨常常会变成一种竞技运动,因为抱怨是一种显示自己水平的负面方法。

所以一群人在一起的时候,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形:一个人抱怨自己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其他人会回应:“这还不算什么,我告诉你……”,没有人故意要引导大家发牢骚,但是人们常常无意中参与这种“竞技运动”,所以不少谈话会变成“比谁惨”,或者“比谁能发现更惨的”竞赛。

管理者尤其应关注这种共振——敲响这家公司的“音叉”时,你选择的“音叉”频率,决定着什么样的“音叉”来回应你,以及其他“音叉”以什么样的频率来共振。

与自己共振,破坏力或者建设力

除了经常感知到的与外在事物的共振外,笔者认为最需要强调的共振,是与自己的共振。

为什么与自己还能共振?就像前文提到的,每个人能感知到的大脑正在处理的信息,只有其万分之一。内在的世界,绝对不见得比外在的世界简单。哪个人的大脑也不是铁板一块,而是个极其丰富多样的世界。这样多元的世界里,那些经常性共振的信息,形成着我们大脑里最主要的“声响”。

每个管理者的头脑中,都同时有好的念想,也有坏的念想,共振不仅是一种响应,也是一种能量的释放——共振的过程,就如同荡秋千一样,一次次并不用力、不经意的震荡积累下来,却能够把秋千荡得老高。而如果共振成为破坏力,则有惊人的力量。据说,曾有法国士兵列队过桥,结果走得太齐,有规律的正步反而形成了一次次共振,桥居然在这种规则的能量积累过程中坍塌了。

反之,管理者经常与大脑中建设性的信息发生共振,让它的能量释放出来,其“建设力”恐怕也如同其破坏力同样惊人。

不抱怨,避开消极的共振源

说到对自我共振的管理,不得不讲讲前文提到的“不抱怨活动”。

这个活动参加的方法很简单,就是把一个紫色手环戴在手腕上(当然随意一个手环带上也没问题),然后每当自己嘴里在抱怨的时候,就立刻摘下,戴到另一个手腕上,如此坚持,直到能够连续21天不换手,就算是在这个自我训练中过关了。

初接触到这个活动,稍稍心动,更多的是感慨美国人的策划能力,不过慢慢发现:抱怨真是个很特别的“共振源”——绝大多数消极情绪在最初隐隐触发的时候,表现形式往往就是个抱怨。抱怨就像鞭炮的引信——虽然人们常常留意的是鞭炮的声响,但抱怨常是那个引发消极情绪、言语、行动的引信。

以笔者参与活动的体验,“不抱怨活动”简直是个以“内观”、反省为主要方式的心灵外科手术,一次次对抱怨的觉察和反思之后,慢慢地在形成一个新的、抱怨越来越少的语言体系,即使没有做到连续21天不抱怨,也会发现自己的焦点已经转移了。

不抱怨,就是在清除消极情绪、消极行为的共振之源。

与身体共振,爱自己

另外,共振的对象也包括自己的身体。为什么与身体也能够共振?这可能是个奇怪的命题。

打个比方,就癌症而言,曾经有心理学家分析,所谓癌症其实称为“爱症”更为准确,因为癌症往往属于那些缺乏爱的人(当然这里提到的爱是做广义的理解),缺乏爱的人对自己的身体往往也是缺少爱的共振的,反而对身体更多的是抱怨和冷淡。

而预防“爱症”,保持健康的一个方法,就是拍拍自己的胳膊腿,说:“兄弟,谢谢你们!没有你们咱哪会活动得这么灵便。”拍拍胸口,可以对心脏表达慰问:“好样的,辛苦你啦,你可是最忠于职守的!”……

这些看似无厘头的共振自有其生物学道理,因为身体的各个部位并不仅仅是个“零件”,也有情绪能量、情绪激发物质的储存功能——你“爱”自己的身体,让它感知到,这些储藏在其中的能量或物质就会与你共振,释放其良性信息。

这也是终日忙碌、在商海中拼搏的管理者所需要注意的。因为共振永远存在,不主动发出良性的信息与身体共振,身体也会被动地接受冷漠甚至负面信息的共振。

而有一种特殊的共振方法也值得一提,就是祷告。这并非宗教概念里的祷告,而是一种独自向大自然、向自己、向他人的共振,例如:你祝愿自己好运,其实就是一种内心对好运的选择和共振,这是一种视角的变化和强化。

而有趣的是,这个世界的信息太多了,你祷告的往往就是你将发现的。管理

责任编辑:化 石

猜你喜欢
音叉实验者伤痕
萨拉热窝:一座美丽而充满伤痕的城市
音叉共鸣现象的教学探析
一次有趣的科学实验
探讨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倦怠情况及对应的措施
喉气管狭窄外科治疗效果的分析
学不会珍惜
自制音叉的对称性与非对称性破坏性实验研究
《归来》与“后伤痕”叙事
大画微博
共振音叉实验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