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

2009-08-24 09:27崔立新
学周刊·中旬刊 2009年5期
关键词:小珊迪邱少云语言文字

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是重头戏。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和朗读习惯的养成,是小学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因此朗读是最重要、最经常的阅读训练,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式,在阅读教学中要加强朗读训练。

但是,怎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实现这一目标呢?

有关研究表明,人的各种器官可以相互沟通,相互作用,在学习过程中,人体器官调动得越多,大脑得到的信息越多,它的效率就越高。也就是说,当我们只用眼睛去“读”书时,大脑获得的信息比较单一,甚至还会遗漏,当我们不止用眼睛看,还开口诵读的时候,不仅调动了口腔器官,而且读出来的声音又作用于耳朵,当语言信息输入人的视觉、听觉器官时,大脑的感受几乎是同时进行的,时间差大大缩小,准确率大大提高,理解和感悟的效率就会成倍提高。可见,朗读是提高阅读效率的好方法。因此,我主张读的多一些,讲的少一些。

一、在朗读中感悟

朗读是培养语感的重要方法。“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教学中以学生的朗读感悟为主,以读为主线,贯穿始终,以读为根本,训练感悟。比如在讲《暮江吟》这首诗时,我先出示了挂图,然后配乐范读,让学生从中体会意境之美,然后让学生自读,并说说对诗的初步理解,再让学生反复朗读,在这过程中,乐曲始终伴随,让学生在读中自悟。例“瑟瑟是什么意思?”有的学生说是江水在晃动,有的说是指颜色,有的说是江水比较凉,这时我就让不同的学生以不同的理解来读,通过自己读,听其他同学读,老师的范读,又看了挂图,学生明白了“瑟瑟”是指颜色的意思,在这种情况下,我又趁热打铁,让学生自己理解了“可怜”的词意。这样主要词语理解了,一幅深秋初夜的美景就呈现在学生的眼前,这时描述诗的意境,大多数学生都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来,有的学生想象力更为丰富,加进自己的一些想象画面,使诗意更加丰满,这首诗便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

面。这样既让学生正确地理解了语言文字,又避免了学生死记硬背,更重要的是发展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朗读是理解课文的主要方式

要把朗读和理解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尤其是关键句段,要边读,边思,边议,注意从内容中体会思想。《古井》一课中“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她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她的儿女”“古井啊,她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着生命的泉水,还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让学生反复读、教师范读、学生轻读,注意适当停顿,能使学生感受到这种情境,体会到其中的情感,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教师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指导朗读,做到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又通过读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最后点明这篇课文中要表达的思想是教育人们要做“不计报酬,无私奉献”的人。学生只有把握准人物的思想感情,才能读出感情。这正是正确地指导朗读的方法——重在内容的理解而不单是技巧地指导。

三、朗读中熏陶情感

有感情的朗读是朗读的最高层次,课文的语言文字表达的是作者的感情,要想有感情的朗读,就要让学生揣摸和领会包含在字里行间的写作目的,让学生了解作者和文章的时代背景,让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语言文字来感染学生引起共鸣,这时学生的情感被激发,文章的思想感情就被充分地表达出来,随之学生的情感也得到升华,陶冶了情操。如在讲《囚歌》这首诗时,课前我先让学生了解作者叶挺的经历和事迹,课上我又讲了这首诗不平凡的来历,学生马上就明白了诗中所说的“狗”、“人”、“门”、“一个声音”、“活棺材”等词语指的是什么,我又让学生反复自由地读,在读的过程中学生也理解了“自由”、“地下的烈火”、“得到永生”的含义,都被叶挺同志坚贞不屈、忠于革命的精神所感动,这样学生在朗读时便非常有感情,既有对反动派残酷迫害革命者的强烈愤慨,也有对叛徒的蔑视及嘲讽,更多的是对革命者的无限钦佩,尤其是最后一句同学们读得高亢有力,激情澎湃,直到下课铃响了,学生们还沉浸在自己的情感之中,这样的朗读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在读中受到了情感的熏陶。

四、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古人读书强调“口诵心惟”。“诵”决不仅仅是“口”的发音活动,同时包含了丰富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是学生认识语言、品味语言的过程。如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时,通过指导朗读,让学生想象,体会熊熊烈火在邱少云身上燃烧的危急和痛苦。再指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我”对战友被火烧的极度痛苦焦急的心情。而此时此刻,邱少云为了整个班,整个潜伏部队,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像千斤巨石一般,一动也不动,这让学生强烈地感受到邱少云的意志是何等的坚强,他严守纪律和勇于献身的精神让人十分钦佩,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又如《小珊迪》,也是一篇情感浓郁的课文。在教学中,可指导学生在朗读上下工夫。如小珊迪“恳求”、“请求”、“哀求”、“乞求”“我”买他的火柴时的语言,再从事情的结局,深切了解小珊迪的悲惨命运和诚实的品格。学生对邱少云的崇高精神的赞美,对小珊迪的同情,是学生的认识过程,也是思维的过程。学生不断提高认识,同时也发展了思维。学生思考时,自然地会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去判断事物。此时,教师有机地渗透思想教育,提高学生分辨真善美、假恶丑的能力,更能收到“教书育人”的整体效益。

作者简介

崔立新,生于1977年,1996年毕业于河北威县师范,后经自学,于2003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本科),在从教的十三年中一直担任小学语文教学工作。

猜你喜欢
小珊迪邱少云语言文字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邱少云和他守望的城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烈火中永生
——献给邱少云
《小珊迪》教学设计
《小珊迪》教学设计
语言文字
自主阅读 整体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