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新梅
在阅读教学中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让学生提问,学生或者无疑可问,出现“冷场”;或者所提的问题肤浅,缺乏深度;或者流于随意,没有针对性;或者重复教师或学生以前所提的问题等。积极的思维总是从疑问开始的,学生不会质疑、不善质疑必将影响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提高。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
一、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首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教师热情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提出疑问,是提高学生思维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学生不能发现疑难、提不出问题的原因在于:一是受教师讲、学生听或教师问、学生答的传统教学的影响,学生不会提问;二是学生还没有掌握自学方法,没有形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和学习品质,满足于一知半解,不去寻根究底,学生不想提问;三是学生的自卑与紧张心理,学生不敢提问。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除了要采用以学生为主、以自学为主的教学方法来组织阅读教学外,还要鼓励学生在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不管学生所提问题是否幼稚、简单或者远离文章中心甚至可笑,教师都应认真对待,有针对性地加以启发、引导,指出所提问题的“问题”所在,肯定其提问的合理成分,给予适当的鼓励,以消除学生自卑与紧张的心理。同时教师还要加强对学生良好学习品质和习惯的培养,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思维、探究。这样通过鼓励、启发、引导,学生质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自然会逐步提高,敢于质疑的习惯也会逐步养成。
二、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要教会学生质疑的方法
当学生由于教师的激发、鼓励、引导而敢于质疑时,学生则会思维活跃、发言积极、踊跃提问。但同时也会出现一些问题:一是提问没有针对性,毫无头绪,偏离文章的训练重点;二是过多的在词语、知识等内容方面提问,而这些问题学生完全可以通过查字典或其他参考资料来解决;三是就课文内容方面提的问题较多,而表现形式方面的问题被忽略;四是有的学生为获得教师的表扬而明知故问等等。这些情况的出现原因在于学生还没有学会质疑,这就需要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反复训练、有意培养。一方面教师要进行示范。学生提问是从模仿开始的,所以教师要做好提问的示范,并且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提问题,让学生从中体会如何问、问什么;另一方面要耐心启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学生学习课文,仅从认识的由浅入深的角度而言,大致经过三个阶段:初步感知、深入理解、消化吸收。在初步感知课文阶段,主要启发学生去发现课文“写什么”方面的问题,这大多属于词语和知识性方面的问题,比较浅显,容易解决。在深入理解阶段,主要启发学生去发现“为什么”、“是什么意思”方面的疑难问题,这些问题有一定的难度,可以通过对课文内容的进一步理解来解决。在消化吸收阶段,主要启发、引导学生去发现“怎样写”方面的疑难问题,这方面的问题的难度比较大,可以通过教师的引导加以解决。例如:某一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某一自然段是如何写人(写事)的?文章的结尾和开头是什么关系等等。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提出“为什么这样写”、“那些地方值得借鉴”
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实际上就完成了一个从质疑到运用的过程。
三、培养学生质疑能力要使学生养成善于质疑的习惯
所谓善于质疑,就是学生通过活跃的思维,在读课文时自觉地对课文中的字、词、句、段、篇等各方面提出问题,并能够通过不同的途径加以有效的解决;同时还表现在学生能够提出一些值得讨论、商榷的问题,以引起大家的争论。当然,这是一个需要长时间培养、训练的过程。
此外,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还应培养学生善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思维认识过程。对于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教师不应包办代替,要启发诱导,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一是启发学生利用过去的知识经验来解决当前的疑难问题;二是组织讨论,通过互相启发去解决问题;三是利用工具书和有关资料。但是,解决阅读中的疑难问题,不管用什么方法,都不能离开读书。从熟读精思中发现疑难问题,还应再回到熟读精思中去解决疑难问题,这一点必须向学生讲清楚,这也是教师在培养学生质疑能力过程中应该遵循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