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素坤
语文是母语课程,具有很强的工具性和交际性,是学生学好各学科的基础。新课程改革已全面展开,迫切地要求教师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使语文课回归生动活泼、扎扎实实的课堂教学本色。近几年来,大家都在做着积极的探索。下面笔者结合几年来的教学经验,谈谈如何更好地进行语文教学活动。
一、重视学生的朗读训练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这就是说,一篇文章只要读熟练了,其中的内容自然而然的也就理解了,这也道出了读书的真谛。当然,朗读训练不仅要教会学生朗读技巧,还要有层次性。
学习一篇新课文,首先初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要求学生做到音准句通。一篇课文读不通,不能学。学课文前布置读课文任务,第一课时教学时,小组检查读课文情况;全班检查时,各小组推荐人选,可以是朗读水平好的,也可以是一般的。这样,通过大面积的检查,学课文之前,几乎每个学生都能做到通顺地读课文。
其次,在读通课文基础上,再用心地对感兴趣之处反复地体验着去读、去感悟。这时,就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发现、去理解、去品味、去欣赏。只有学生在充分思考、理解后才能继续深化,充足的时间品析是自主合作探究课的奠基石。
最后,在学完全文后,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及其自身感情的升华,再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使学生达到朗读的最高层次。
二、针对课文内容的不同,精选学生的自由感悟点
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需采用合作学习的形式,一个没有合作价值的问题会使合作成为一种重复劳动,使学生厌倦。因此,精选合作内容是开展合作学习的实施前提。语文课上学生自由感悟的内容,也是要进行合作学习的内容,是理解领会课文主要内容,领会编者意图之处,所以自由感悟点的选择,教师应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设计有一定难度,答案多样,学生感兴趣、爱参与的内容。
自由感悟点可以根据文章内容的不同来选取。如写景的文章,可提出“反复读你认为最美的地方,说出你欣赏的理由。”写人叙事的文章,可抓住“最吸引你的,你认为最受感动的语句认真读一读,并说出理由。”也可以根据学生初读的情况,由学生的质疑来选取。师生共同梳理学生提出的质疑问题,选取重点问题作为感悟点,还可
以根据预习提示或课后习题内容,教师从中选出有探究价值的内容。
三、教会学生自主感悟的方法
《新课标》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珍视学生独特的阅读和体验。”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行为和具有独特的体验呢?我认为,首要任务是教会学生阅读方法,使学生学会阅读。
1.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感悟
文中重点词语为表达中心做好了服务,因而抓住文中重点词句,感悟课文内容是一种好方法。如:《峨眉道上》一文,体会铺路人的艰辛,就可以抓住“这数不清的石块,都是铺路人一块一块的背上山来的。”与上文陡峭曲折而又漫长的山路联系起来,还可以与下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联系起来。
2.联系生活实际,感悟课文内容
课文内容与生活实际夕夕相关,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课文内容是感悟课文的好方法。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中,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天又阴又冷,男女老少挤在长安街上,等待总理灵车的到来,“天又阴又冷,”说明天气不好,只有爱总理,人们才会这样做的。又如:《峨眉道上》一文里,“十多里外”、“二百多里”等,都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感悟。
3.联系课文插图,感悟课文
课本中很多课文都配有精美的插图,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插图感悟课文内容。如:《峨眉道上》一文,文中插图就直观地显示出峨眉山路又高又陡,从而更好地体会到了铺路人的艰辛。
四、让学生尽情的展现自己
学生们都具有强烈的表现欲望,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应不失时机的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平台,并在展示的同时,采用多种方式鼓励学生敢于发言,敢于与众不同,标新立异,甚至力排众议,独树一帜。如:整体感知课文时,可以提出“读了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学完课文后,可以提出“学了这一课,你有哪些收获?”让大家畅所欲言地说出自己的感受。又如,在初读课文阶段做识字学词的检查交流时,可以采用“你学会了哪几个字?”“你认为哪一个字最难写?为什么?”“你理解了哪个词语?”“你能为哪个字找的小伙伴最多?”等方式。这样达到了检查、交流识字、学词的目的,学生也会勇于参与,乐于参与。
五、重视教学活动延伸扩展
实践活动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在学生已掌握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及时地将所学知识运用范围扩大到课外,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收效不错。如:为古诗配画、课本剧表演、小练笔等,学生参与兴趣高,效果好。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中,只要我们每一位教师能根据教学实际,开动脑筋,积极探索定能使语文课堂在求活的同时,真正发挥实效。